《易经·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周易外传·坤一》: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者至,静者不至。故乾二十四营而皆得九,九者数之至也;坤二十四营皆得六,六者数之未至也。数至者德亦至,数未至者德有待矣。德已至,则不疾不速而行固健;德有待,则待功待勉而行乃无疆。固健者不戒而行,调其节而善之,御之事也;无疆者从所御而驰焉,马之功也。天以气而地以形,气流而不倦于施,形累而不捷于往矣。阳以乐而阴以忧,乐可以忘其忧而进,忧足以迷其方而退矣。则坤且凝滞徘徊,而几无以荷承天之职也。故易之赞坤,必赞其行】。
王夫之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出自《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而王夫之说的“动者至,静者不至”,在其《周易外传·乾八》有精彩阐述。王夫之说“故乾二十四营而皆得九,九者数之至也;坤二十四营皆得六”,这句可能是传抄中抄错了,应该是“故乾三十六营而皆得九,九者数之至也;坤二十四营皆得六”。《周易·系辞上》中有“揲之以四”的策划方法,四九三十六,四六二十四,故三十六策为一营则得九,二十四策为一营则得六。
《周易·说卦》有“乾为马,坤为牛”,盖乾坤为“动静有常”,像象家畜则马动而牛静。那么,为什么《易经·坤》有“利牝马之贞”之论呢?“牝马”即雌性的马,母马,贞,就埋头默默拉车不停止的意思。王夫之说,建者不戒而行,御之事也,疆者从所御而驰,马之功也。即这个牝马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受驱使的马。“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是乾坤的定位。
《易经·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王夫之解释道:“阳以乐而阴以忧,乐可以忘其忧而进,忧足以迷其方而退矣。则坤且凝滞徘徊,而几无以荷承天之职也。故易之赞坤,必赞其行”。坤是“德有待”,勉力而行乃无疆。青少年只有奋发向上,做些错事难以避免但总是好的,总比无所事事少做少错好,在错误中学习,先迷后得主,有利成长。
《周易外传·坤一》又说:【夫坤何为而不健于行也?流连其类而为所系也。西南者坤之都也,堕山峻岭之区也。坤安其都而莫能迁矣。且乾气之施,左旋,自坎艮震以至于离,火化西流以养子而土受其富,则坤又静处而得陨天之福矣。其随天行以终八位而与天合者,兑之一舍而已,又祗以养其子也。天下有养给于彼,自保其朋,饮食恩育,不出门庭而享其宴安者,足以成配天之大业者哉?】
王夫之解释道,坤为什么属静儿不健于行呢?根据周文王后天八卦,坤卦在西南,中国西南是云贵高原,属喀斯特地貌,山多而突兀,气走到那里就走不动了。有谚语说西南天气是十里不同天。西南村落都在一个一个小盆地里边,贵州人称这些小盆地为坝子,这村到那村,就是这个坝子到那个坝子,两个小盆地之间有山岚阻隔,不通风的,这村是艳艳天,那村可能就是阴雨天。地无三尺平,行走也不方便。大气流转到高原上就不动了。王夫之还说,乾气之施,左旋,走坎、艮、震、巽、离、坤、而至兑。《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乾气走到西南坤卦就不走了,兑这个家中最小的女儿就是被母亲宠坏的,以后都难以嫁给英雄。《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说的就是赵太后溺爱少子长安君,被触龙说服让长安君经风雨见世面为国家做事的故事。
《周易外传·坤一》还说:“【是故君子之体坤也,乾化施而左,则逆施而右以承之。其都不恋,其朋不私,其子不恤,反之于离以养其母,凡四舍而至于东北之艮。艮者,一阳上止,阂阴而不使遂者也。坤至是欲不弃其怀来而不得矣】。前边讲了乾气左旋而施,坤气则右旋而承。《周易·文言》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乾为天,坤气右旋而承之就是“承天而时行”。所以,坤气之行,走离、巽、震、艮。走到艮就走不动了。《周易·说卦》有“艮以止之”。从八卦卦象来看,就是离、巽、震、艮的顺序先长一阴,再长两阴,长到艮就到头了,不能再长了。
《周易外传·坤一》继续说:【夫阳之左旋也,艮抑阴而止之,震袭阴而主之,离闲阴而窒之,将若不利于阴,而阴且苦其相遇而不胜。然闲之使正,袭之使动,抑之使养其有余,则亦终大造于阴。故陨天之福为阴庆者,非阴所期也,而实甘苦倚伏之自然。使阴惮于行而怀土眷私,仅随天而西旋于兑,亦安能承此庆于天哉?则阴之“利牝马”者,利其行也。君子之以“丧朋”为庆者,庆其行也】。乾气左旋艮震巽离,艮是坤卦上爻变阳,故说“艮抑阴而止之”;震卦是坤卦中爻变阳,故说:“震袭阴而主之”;离卦就是坤卦上爻和下爻都变阳,只剩中间一爻还是阴,故说:“离闲阴而窒之”。是坤一路受乾之规矩和驱动,从艮东南就开始“丧朋”,然只有是被乾驱动起来了,就是“利牝马之贞”,就是“君子有攸往”,到西北“得朋”而成坤卦。故“东北丧朋,西北得朋”,是“利”是“吉”。
《周易外传·坤一》最后说:【夫地道右转,承天之施,以健为顺,盖亦坤德之固然,而易犹申之以戒者,为“君子攸行”言之也。六三之“或从王事”,义犹此尔。内卦体具而坤德成矣,犹乾德之成于“乾乾”,“至”至此而“终”终此也。四以上,坤之时位矣】。坤主静,静并非不动,而是顺从被动,“承天之施”而动。所以,这个动是“攸往”。《易经·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从王事”,就是听命与王,是顺从而动,是“攸往”。“无成”,因为成的是王事,不是自己的事,所以得善终,就是“有终”。
《周易·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基本就是王夫子《周易外传·坤一》的思想。《周易·文言》“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这个思想的印证。
《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生阴阳。这是宇宙观,是本体论。《周易·系辞上》还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宇宙万物,不能没有阳,也不能没有阴。阴阳并不对立冲突,而是相互转变,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是的宇宙千姿百态。
《圣经·创世纪》描述的上帝创造宇宙,说宇宙本来是黑暗的深渊,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上帝说光是好的,于是把光和黑暗分开。和太极生两仪比较一下,上帝之创造了光,黑暗是原来就有的。易经哲学文化把白天和黑夜定位阳和阴,没有好坏之分。而《圣经》只说光是好的,而且还要和黑暗分开,言下之意就是白天光明是好的,晚上黑暗是坏的。《周易》中宇宙从“太极生两仪”出来,一出来就是和谐的。《圣经》中的宇宙一出来就是矛盾对立冲突斗争的。西方的社会心理因此就是宇宙分为好坏而且是对立的冲突的部分。因此,西方政治理论大家亨廷顿就有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的文明就必然冲突对立。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则主张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与西方政治文化对宇宙看法以致外交政策完全不同。
如果人类可以摆脱战争,如果人类还有未来,人类就需要阴阳和谐的宇宙观,而不是西方那种非黑即白冲突对立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