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不再是“狼来了”?美国数据连续三天“雷声滚滚

重磅新闻
Stock Bombshell News
@stockbombshell on twitter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经济衰退不再是“狼来了”?美国数据连续三天“雷声滚滚”……

2023年04月06日 09:32 媒体滚动
 
 
广告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财联社4月6日讯(编辑 潇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第一次回想起,糟糕的经济数据实际上对股市不利”——这是高盛交易员约翰·弗莱德(John Flood)在本周连续多日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低迷后,不禁发出的感慨……

  如果说,3月由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美国银行业危机,还只是令业内人士担心,美国可能难以安稳地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话,那么本周一系列“灾难性”经济指标的连续出炉,则切切实实地令所有市场人士深切地感受到,经济衰退可能随时“说来就来”!

  周三,有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下挫,创下了2022年9月以来的最低收盘值,盘中一度失守3.29%关口,对于所有债市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的一个惊人转变——该收益率周一还曾经在油价飙升引发通胀担忧之后一度触及3.54%的高点。

  截止当天收盘,各期限美债收益率几乎全线走低,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4.8个基点报3.798%,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4个基点报3.375%,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3.7个基点报3.314%,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3.1个基点报3.571%。

  对利率政策最为敏感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展望出高度波动性。该收益率周一达到4.14%,但在周三的ADP报告显示招聘趋势意外放缓后一度跌至3.72%,其年内低点是上个月触及的3.55%。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投资组合经理Jack McIntyre表示,“我们看到劳动力数据有些疲软,而数据疲软对美国国债市场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我们正准备好面对金融状况收紧在经济中传导。”

  事实上,回顾过去三个交易日的基本面经济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交易员们目光所及几乎都是经济和就业领域的坏消息:

  周一:

  美国制造业数据率先拉响了警告。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仅仅录得46.3,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读数,远远逊于2月的47.7和市场预期的47.5。这也是该指标连续第五个月在50荣枯线下方,表明该行业正处于萎缩。

  周二:

  最新职位空缺数的大幅走低表明美国就业市场可能开始降温。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数据显示,美国在2023年2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职位空缺数量为993.1万个,较1月修正后的1056.3万个减少了63.2万个,并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40万个。这是该指标2021年5月来首次低于1000万。

  周三:

  更多的经济低迷数据接踵而至。

  ADP私营部门公布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美国3月ADP就业人数为14.5万人,大幅低于普遍预期的20万人,也低于2月上修后的26.1万人(从24.2万人上调)。分析认为,私营部门招聘放缓,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正走向急剧放缓或衰退的潜在迹象。

  ISM数据显示,继周一制造业数据大滑坡后,周三公布的ISM非制造业指数(2687.233, 1.18, 0.04%)也意外显著下降至三个月新低51.2。这一结果低于经济学家预估中值54.4,也低于几乎所有预测值。其中新订单扩张速度大幅疲软,新出口订单创纪录暴跌,价格指数显著回落。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美国2月份贸易逆差扩大了2.7%,升至四个月高位705亿美元,表明美国经济面临更多压力。2月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有所下降,反映了美国和海外市场增长疲弱。其中,2月份进口额下降1.5%尤其是一个潜在的警告信号,预示着更糟糕的情况即将到来。

  事实上,在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掩盖下,很多人可能容易忽视的是——过去一个月美国经济指标的实际表现,其实就一直较为糟糕,一组美国经济意外指数的处境就可以佐证这一点。经济意外指数反映的是数据实际表现与市场预期间的差异,处于负值区域表明数据表现持续弱于市场预期。

  而随着本周尤其是隔夜一系列低迷经济数据的再度洗礼,人们或许也已经能够从美联储官员的措辞表态中,发现一些微妙的转变——例如周二和周三先后两天发表讲话的美联储鹰派官员梅斯特。知名财经博客网站zerohedge就罗列了其演讲的两处细节差异:

当地时间周二:梅斯特表示,美联储需要再加息“多一点点”,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将超过5%,并持续一段时间。

当地时间周三:梅斯特表示,现在说美联储是否会在5月加息还为时过早,希望我们在更多问题出现前不用再收紧政策。

  根据利率掉期市场的最新定价,目前交易员对5月份的终端利率定价约为4.90%,这预示着当月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已只有约40%,而随后,美联储则预计会从年中开始降息四次——到年底时利率将回落至4.00%……

  这意味着,市场对年底的利率预期,已经比美联储3月最新的点阵图低出了逾112个基点。

  “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再次加剧,并在消化美联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的预期。市场可能会自我说服般地对经济衰退将会出现深信不疑。技术层面的一些关键突破也正在加剧美债收益率的下跌。这就像滚雪球,背后的动力越滚越大,”Action Economics全球固定收益董事Kim Rupert表示。

  展望本周余下时间,市场料将密切关注周五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以确认劳动力市场是否真的正在降温。不过,由于当天恰逢耶稣受难日,美国股市届时将休市一日,美债市场预计也将提前收盘。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