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西方名著的题目。
失去乐园的唯一原因就是产生了分别知识----俺读的圣经版本叫“吃了善恶知识树的果子”。
知识,难道不是好东西吗?吃了果子得到聪明,难道不是好事吗?
在知识统御的观念中,是这样。
但这是知识统御的世界中的价值观。
如果不是这个世界,就不是这样。知识不是坏东西,但也不是好东西。把知识当成好东西,结果就是逐出乐园,失去永生。
有这么严重吗?
当然有。
这不是神的诅咒,也不是古人的想象,而是事实,观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看到。
人的追求知识的欲望,产生知识的能力,以及产生的结识,让人有能力在世界中折腾出花样来。但这些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知识的,都只在意识中存在,发挥作用。
最后,身体弱了,意识弱了,欲望弱了,所有曾经占有的东西都在意识中淡化,消失。就象天边的晚霞一样。
意识不清楚了,就都不清楚了。科学家也一样,政治家也一样,医生也一样。
为了这些最后都不知道存在于何处的现象,人的欲望狂热地燃烧,发挥最大的潜能来争斗,占有,搬运。直到烧光,再失去一切。
这里边没有真实的东西,欲望的本质不过是差异恢复平衡的趋势。就象连通器的水位要恢复到一样高一样。
而差异本来无所谓差异,它本身并不产生势能。但人的心一落在差异上就不平衡了。最简单的例子,落在男相上,就对女相有兴趣;落在女相上,就对男相感兴趣,性别间的势差与势能就产生了。人类的世俗历程就开始了。
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就是对这个过程的说明。
不平衡的生命偏离正道,是为罪。
真正生命的回归又把偏离的相扳回正道,是为赎。
赎者即是基督。
人在世间的生命与生活,失衡是永恒的主题。
被欲望与差别知识干扰少的,对生命本身的感受就强。这样的人,容易获得安稳和快乐。
他们没有失去乐园。
这样的人到处都有。
但西方主流文明的典型特征却是知识型与欲望驱动型的,喜欢探索,注定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