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四十三 鄂豫皖战火
再说经过白雀园大肃反,张国焘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了,他知道中央原来有意将第四方面军的番号授予鄂豫皖红军,于是,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建军上来。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宣告成立。改编后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共3万多人。
红四军不单独设军部,由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军长和政委也由徐向前和陈昌浩兼任。下辖3个师:十师师长倪志亮,政治委员甘元景;十一师师长王树声,政治委员甘济时;十二师师长是从中央派下来的陈赓,政治委员刘杞。
红二十五军军长为旷继勋,政治委员为王平章。下辖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另有七十四、七十五两师尚待组建中。
徐向前他们选定黄安县城作为第一个战役目标。整场战役历时43天,红军共歼敌1万5千余人,俘敌师长赵冠英以下近万人,缴枪7千余支。这次胜利也使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等县革命区域连成了一片。
黄安战役是红四方面军组成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红军第一次取得攻下敌人由整师兵力设防之强固据点的重大胜利,使鄂豫皖红军官兵基本上摆脱了“肃反”的阴影,起到了恢复士气的重要作用。
鄂豫皖苏区相对闭塞,即使是关于“九一八事件”的全面消息,也晚了差不多两个月才知晓。但是,张国焘能够敏锐地判断出,共产国际和临时中央的政策对反日的知识分子缺乏吸引力,更不易将反日军人团结在苏维埃的旗帜之下。“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国策的国民党政权,一反在东北退让的态度,居然也开始对外作战,也令张国焘感到意外。
尽管张国焘对临时中央有所不满,他却没有像毛泽东那样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抵制中央的政策,照样继续执行向国民党进攻的命令。总指挥徐向前在政治上完全服从分局的领导,让他打他就打,要打就狠狠地打。在黄安战役胜利后,徐总又指挥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商潢、苏家埠和潢光三大战役。
1932年初,徐总组织商(城)潢(川)战役,重创蒋氏嫡系汤恩伯的国军第二师,并攻占商城。3月,徐总指挥苏家埠战役,继续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全歼国军第七、四十六、五十五师,毙敌3万余人,活捉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6月,徐总再指挥四方面军发动潢(川)光(山)战役,击溃张钫的第二十路军,毙伤俘近万余人。连同黄安战役一起,四个战役先后共歼国军6万余人,其中成建制被歼的国军近40个团。徐向前的鼎鼎大名,在国军中已是如雷贯耳。
这样,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尚未展开即被粉碎。至1932年6月,根据地面积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350余万,拥有26个县的革命政权;红军发展到4万5千人,地方武装、赤卫队也发展到20万人以上。这是鄂豫皖苏区的极盛时期。
蒋介石实在没有想到,当年在黄埔时,自己觉得难成大器的学生徐向前,今日竟然如此了得!为此,他亲自挂帅,组织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其围剿的主力,一是西面的卫立煌第一纵队,由花园向河口进攻;二是西北面的陈继承第二纵队,出广水,向七里坪进攻;其他还有靠平汉路东侧的马鸿逵部,皖西的徐庭瑶纵队,豫南的张钫纵队等,每个纵队兵力都在3个师以上,摆出分进合击的架式。
不久红四方面军获悉了情报,敌人即将开始新的围剿,兵力将是空前的规模。对此,徐向前和陈昌浩向鄂豫皖分局建议,暂时停止进攻,将红军主力集结于适当地区休整待机,预作反围剿的准备。
然而,不懂军事的张国焘,已经被红军近来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形势作了极为离谱的估计。他认为:“目前已根本消灭‘围剿’”,“现在是我们由冲破包围已经进到消灭敌人包围的时候”。而临时中央坚持向大城市进攻的指示,事实上同张国焘的一贯想法是一致的。基于这样的估计,他坚决命令部队立即执行中央指示,西出平汉路,进逼罗山,向信阳、广水段出击,而后伺机南下,进逼武汉。
6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奉命在信阳一带打了几仗,战果不大。于是,徐向前和陈昌浩再向分局建议,回师根据地,休整部队,准备迎击敌第四次围剿。张国焘、沈泽民从后方赶来,于夏店召开中央分局会议,又要部队马上南下作战,进攻麻城。会上,徐、陈为一方,张、沈为另一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张国焘自知在军事上争论自己不是对手,干脆以军委主席的名义作了决定:部队南下进攻麻城。结果,从7月初至8月初,红四方面军主力两次围攻麻城未下,极大地疲劳和消耗了部队。
8月7日,正当红四方面军在麻城与南线敌人相持之时,国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正式发动。直至国军向根据地中心七里坪一带突进,张国焘才如梦初醒,转过弯来,仓促决定放弃围攻麻城的计划,令红军主力星夜向黄安以西转移,迎击敌人主力。此时,无论从战略上或战役战斗上来说,红军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丧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
面对凶猛而来的敌军,徐向前决定放弃黄安,转向七里坪迎敌,因为七里坪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地形条件、群众条件都好,利于红军作战。在徐的心目中,这就是必须决战的时刻,南北走向的倒水河,就是决战的前线。国军的进攻从西向东,向倒水河东岸杀来。徐总沿着倒水河亲自布阵,他手头的5个师也都是方面军中最能打的主力。
8月15日拂晓,七里坪战役正式打响。国军第二师在天上飞机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攻势相当凌厉。红军官兵同仇敌忾,越战越勇,其战斗之激烈为鄂豫皖苏区前所未有。
日落西山时,红军终于从正面突破敌阵地,国军全线溃退。紧接着,红军官兵冒着激烈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扫射,冲过一里宽的白沙滩,徒涉齐腰深的倒水河,向纵深突进。曾中生率领的独立第一师,把黄杰第二师师部都占领了,不过曾中生也在战斗中负伤,脚后跟被打坏。陈继承得悉第二师惨况,急令其预备队增援,并收缩兵力。陈本人更亲到阵地督战。
徐向前判断,如果再向前突进,逼近陈继承纵队司令部,敌军便会出现全线崩溃的局面。可惜的是,他手头的兵力不足,几个主力师均已投入战斗,缺乏后续突击力量。当晚,红军竟夜反复冲杀,国军依托山地坚守,红军始终攻不上去,徐总再着急也没办法。
就在当夜,国军这边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危急的战场态势。第二纵队指挥官陈继承与各师长都主张退兵,唯独第一纵队指挥官卫立煌主张坚守。卫立煌这一动议,深得蒋介石的赞赏,后来国军占领金家寨,蒋介石命令改称地名为“立煌县”,以示对卫立煌的特殊嘉奖。
天色微明时,徐向前明白继续攻下去于己方不利,遂令部队停止进攻,撤回倒水河以东,扼守酒醉山至古风岭一线阵地。战局转成相持状态。这不幸成为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转折点。
从态势上,红四方面军主力与围剿军第二纵队相持,卫立煌的第一纵队却由南向北进逼七里坪,围剿军北路张钫纵队也向新集方向进攻,红军明显处于被动之中。
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经过两个月的转战,在苏区内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黄安。虽然广大官兵英勇奋战,给敌以很大杀伤,但由于没有击溃敌人的一路,不仅没能粉碎敌之围剿,而且使自己遭受了重大损失。
10月10日晚,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张国焘经过反围剿的失败,头脑变得清醒多了,最后,他根据与会多数同志的意见做出决定:留下红七十四、七十五两师与各独立师团,由沈泽民负责领导,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及少共国际团,跳出根据地,去平汉路以西,与红三军会合,再伺机打回根据地。
10月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携1万5千支枪,向西进发。他们没有想到,从此开始了血泪的漫长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