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养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抗灾抓生产,学校养春蚕。

解决办公费,师生开笑颜。

 

    开春,史圩乡各村干群猛抓生产救灾。徐校长从学校腾出两间房子,组织十几个学生养蚕创收,由老师亲作指导。

    崔老师把三张蚕籽缝在胸前的棉衣内,像孵小鸡一样,经过一个星期,孵出了上万条密密麻麻幼小的蚕宝宝。学校把这些幼蚕分给了几个学生小组,由几位老师分别指导。史庄维宪等四个学生被分在一个小组。

    开始,桑树尚未出叶,学生们便在柞针树上小心地采摘嫩叶,剪碎了喂蚕。一星期以后,蚕宝宝逐渐长大,这时桑树已经放绿,便改喂桑叶。

    每个小组的学生,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爬树采桑叶,一部分负责喂蚕。老师要求喂蚕的学生注意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细心看护常喂桑叶。

    孩子们一边上课,一边养蚕,既忙碌又快乐。他们还编了一首歌谣:

勤采桑,勤喂养。

蚕宝宝,快快长。

长大了,结丝茧。

卖了钱,歌声响。

上学读书心里亮,

一齐抗灾搞生产。

    蚕愈长愈大,吃桑叶也愈来愈多,同学们也愈来愈忙。

    蚕个子大了,住的地方也就大了,学校又挤出一间屋子,让蚕宝宝居住。同学们开始从家里拿来竹筐、柳匾,后来还嫌小,同学们便从家中扛来柴簾子,三间屋摆得满满的。胖乎乎的青白色的蚕宝宝,在清香的桑叶中蠕行着,咬食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曲曲悦耳的音乐。师生们不时的伸头望望,一个个满脸笑容。最后连没有参加养蚕小组的同学也自动帮着采摘桑叶。

    史维华母亲见儿子参加养蚕,十分高兴,不断向儿子传授经验,教怎样喂养,怎样护理。还特别指出:蚕宝宝爱干净,喂蚕要先洗手。不能让不干不净的人进蚕室。门窗要关好,千万不能让苍蝇进屋。

    到蚕快成熟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晚上便住到学校去,夜里和老师一起到蚕室查看。老师说麦老一晌,蚕老一时,一见蚕体内发亮,停食桑叶,便到了结茧的时候,得赶快搭好簇篷。

    见蚕将成熟,老师便让学生从家中拿来麦杆,油菜杆,在蚕室内搭建簇架,而后将一个个体内银丝蠕动的蚕宝宝轻轻地放到草杆上,这叫蚕上山。

    蚕在草杆中慢慢游动,寻找适合场所,开始吐丝结茧。维华站在那里仔细地观察着,看蚕仰着头,左右上下,口吐银丝,绕来绕去,回环往复,渐渐的就把自己包进了茧内。这时维华忽然想起语文老师讲过的“作茧自缚”一词,他懂了,笑了。

    师生们往蚕室内仔细一瞅,看见蚕山上白花花一片,都是雪白的蚕茧,禁不住高兴地叫道“我们成功了!”

    这一年学校收获了八大笆斗蚕茧。但卖的时候犯难了,附近集镇都没有收购蚕茧的。徐校长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两位老师和十几个学生,抬着茧子到四十里开外的渔沟镇去销售。大家渡过六塘河,徒步赶往渔沟。从早晨出发,直到中午才到镇上。卖完茧子,已经是下午一点。师生们在街上吃完午饭,又连忙赶回家。

    学生们年轻活泼,又第一次远上渔沟,十分兴奋,一路上跳跳蹦蹦,并不觉累。而徐校长年大体胖,感到越走越累,最后拄着扁担回到家里。因已近晚上8点钟,师生们便都住在徐校长家。

    为了奖励养蚕学生的辛勤劳动,学校为十几个学生每人做了一件白布上衫。剩下的钱则为学校购买了办公用品。

学校树新风,师生关爱农。

养蚕增收入,桑野百花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