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十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朱聿键在福建继位,朱以海在浙东监国,就当时的形式来看,南明方面弘光朝廷虽然已经灭亡,但南明政权还控制着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几个全省和浙东,赣南地区(四川在张献忠控制之下),人力和财力还相当可观。而清朝统治者在摧毁了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两大对手后,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只要稍事招抚,全国即可平定。

1645年六月,英亲王阿济格率师凯旋,九月,豫亲王多铎也领兵回京,当时换了一位年轻贝勒勒克德浑镇守南京。勒克德浑兵力比多铎弱很多;此外还有奉命招抚江南各省的内院大学士洪承畴和一批投降不久的汉军。如果仅就兵力对比和人心向背而言,南明当局理应有机会利用清军主力北返的时机有一番作为,然而,南明地域虽广,各派势力却在很大程度上陷于各派纷争,朝廷虚有其名,无法组织有力的反攻。

隆武朝廷和鲁监国政权都是在国内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建立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抗清复明。鲁监国政权控制区域太小,影响不大,抗清的主要力量是隆武朝廷。隆武帝个人比较有个性,他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总体战略上,一反弘光朝“平寇”(即镇压农民军)为主的方针,改为“御虏”(即抗清)为主。奉行“联虏平寇”方针的弘光朝被清军打得土崩瓦解的教训,使得拥明势力认识到社稷存亡的主要威胁来自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朝。朱聿键洞察客观条件的变化,总结弘光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训,树立起抗清大旗,他即位十天后,就诛杀了清朝派来招降的使者,发誓要亲率六师,御驾亲征。这次亲征后来由于郑芝龙兄弟的阻挠,没有实现。朱聿键在基本政策上的转变,是值得肯定的。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是从隆武时期开始的,后来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农民军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不可能延续近二十年。

其次,朱聿键针对万历以来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隆武帝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门户之见,不咎既往,只要参与抗清就量才使用,在这一点上他的见识比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命的东林-复社骨干人士高超得多。

第三,隆武帝在南明诸统治者中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当他听说被清朝逼迫剃发的军民往往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特别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这个政策同清廷的“留发不留头”形成鲜明对照,在当时是很得人心的。

第四,隆武帝的个人品德在南明诸君中也是很罕见的。不少史籍中记述他喜欢读书,无声色犬马之好。做了皇帝后仍然保持本色,自奉其俭,他身穿土布黄袍,安贫若素。

以上这些特点显示出,朱聿键锐意恢复,是一个有志向的皇帝。(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