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墨西哥67 – 中年的我们还读什么书?

出国14年,东与西的碰撞。爱与自由的执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在30岁以后读的书很少,不是忙,是因为懒,更因为我是越来越挑剔、越来越难以取悦了。

我从来不看那些所谓励志的书,那些急功近利的书名,总有点让我反胃。“如何让你在职场逆袭称王”?Are you kidding me? 那个写书的人可能连大公司都没做过,就敢写秘籍类的册子?这种人让我深深怀念金庸小说里黄药师之类的人物,他们起码在自己身上不断试药,多少次死里逃生,才挣了一个“药师”的名号。现在的人,连500强公司的CEO都不知道是谁,就敢教人职场逆袭称王了?

我也不看名著,因为历史上的那些所谓名著,包括当代的汪曾祺沈从文的,大约在大学期间就差不多看了个遍。再之后的作家,我没有认真跟过。那批曾经的北京才子侃爷型的,还有苏州帮的才子才女们,我可能看过一本两本他们的书,但是总觉得里面的愤世嫉俗让我不是很舒服。我比较喜欢宽厚的生活和心情,哪怕是战争和谋杀,也要有点距离和厚度,而不是一味的愤怒扭曲和痛快宣泄。

不知各位兄弟姐妹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总之我在25岁之前我觉得什么书都好看。我爸是个书虫,book junkie. 任何文字不分好坏,只要他能拿到的纸片,他都读。从小受他影响,我自小也是一个book junkie,读书的垃圾王。

后来在苏州大学读中文系,图书馆的老师都记得我,因为我喜欢一排一排地按照字母排名借书看。

暑假回家,把老爸小时候帮我积累的很多希腊故事小人书看得津津有味全部再看了个遍。后来找到几个男同学就跟他们借古龙和金庸的武打小说看,那几个夏天真是废寝忘食,好几次险些把睡觉的蚊帐给烧没了。

江南的春节特别阴冷,一家人和亲戚聚在一起晒太阳嗑瓜子没事干,我就开始拿着老爸和我舅舅喜欢的电影杂志啥的看。记忆中好像还看过一本手操本,据说是禁书,我其实不记得什么内容了,应该是和乡下男女搞恋爱有关的。

总之30岁之前看书就是狼吞虎咽,来者不拒。当时也没觉得自己因为看书有什么长进,唯一的好处就是和谁吹牛都能说上几句,不会囧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学的是中文,大二开始就写文章,其中一篇散文被收到全国大学生散文集,拿了45块钱的稿费,骚包得给我妈买了一盒越剧清唱的磁带,给我自己买了一身大花的两件套西装裙。我妈非常喜欢越剧,特别是王文娟和徐少华的,百听不厌,所以我当时很是享受了一把孝顺女儿的好名声。可是那套大花裙子证明是个乱花钱的错误,不仅不符合我的气质,关键是我根本穿不下那个小小的铅笔一样笔直的短裙。记得那套裙子花了我21块钱,很大的一笔浪费,最后在我大学毕业那年终于狠心给我扔了。

真正的分水岭是在我30岁那年,有一天我突然就能够分得清什么是写得好的书,什么是烂书了。我记得有天在家休息,手边摆了几本书,有一本是当时流行的爱情小说。我翻了两页就觉得言辞肤浅,毫无逻辑,就随手放下了。另一本是一本关于英国历史的,我一向对历史和政治不感兴趣,但是那本书写得行云流水、结构缜密、用词简洁却厚重,一下子就把我折服。从那天开始,我看书的眼光就变得不一样了,挑剔得不行,到最极端的时候是有好几年不买书来看。

然后就是到加拿大读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到了一个安省的北部小镇。那年冬天,我帮一个同事看狗,在我生日那天他给了我一本书作为礼物,《Atlas Shrugged》,很厚,1168页,我从头至尾读完了。这是我在30岁之后读的第一本不是教科书的书。读完觉得看待加拿大的一切一下子就不对了。平均主义表面是博爱,骨子里却是极致的贪婪和病态的毁灭心态。

后来搬家到大一些的城市,又读了一遍。去年搬家到墨西哥丛林,随身带的就是这本书。在丛林里碰到的最有趣的朋友,美国来的70多岁的核武器专家,和他能成为朋友,就是因为这本书。因为他看过三遍,而且能大段大段地背诵书里的内容,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地聪明。真正聪明的人我一生遇到的少而又少,他们从来没有让我觉得自己的笨拙和不足,相反,他们身上的孩子气让我非常痴迷。

核武器专家虽然深爱这本书,骨子里也是愤世嫉俗的硬核,但是他和他妻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周边所有人的慷慨仁爱却没有因此而受到一丝影响。他说:一本好书打动你,是因为里面的核心理念和你的感知相通。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世界的复杂性,你所认知的只是对你有意义,并不代表这是唯一的正确的角度。很多相反角度的理念都有他们存在的逻辑,如果我们真正要了解世界,必须学会去理解和接受不同角度的概念。他的读书量惊人,他的读书是没有功利性的,就是对未知的永无止境的好奇。

很幸运的是我在之后读的第二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个更广阔的视角,就是我女儿给我的《Sapiens》。站在时间、地域、不同学科的角度,这本书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了人类所谓进化的根本原因和随之所发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如今我们推崇的一切,比如政府,宗教,公司,那些其实只是人类想象力 (imagination)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物质性的存在。世界发展到现在,其实真正物质性的存在已经越来越少了,人类的所谓发展其实把我们和最初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地剥离了。进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远离了最初的起点,仅此而已。这是我读这本书的takeaway。

去年搬到墨西哥丛林的时候,我随身带的不是巴菲特的雪球《Snow Ball》, 也不是商学院经典例子的CEO Steve Jobs的自传,而是这两本非常理性抽象的书,一本是披着小说外皮的政治理念手册,一本是从历史看人性的流水篇。在我越来越安静枯燥的心里,这两本与情爱无关、与成败、金钱不沾边的书让我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却对这个充满了芸芸众生的世界重新有了好奇和探索的热爱。

走完了前半生的我们应该是把与专业、与谋生有关的书都读了个七七八八,因为我们需要专注才能把自己的小生活营造起来。余下的后半生,也许我们可以任性地读任何书,让自己的心智完全打开,让自己成为那个宽厚有趣的慢慢老去的人,最后带着一颗孩子般的心向这个世界告别。

在我,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句号。

原创来自:东张西望的空间。欢迎转载。

江南一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哪里哪里,书呆子一个:)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哈哈,心胸开阔,见多识广啊!!!
江南一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汉唐' 的评论 : 太有古文底子了,我都不敢乱说您这句出处哪里:)
上次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桃花源,好生难为情了大半天,呵呵呵
大汉唐 发表评论于
太有哲理了,长恨此身非吾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