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琐记(五) 外孙居然雇佣“保镖”?外孙女不但情商高还是个小小“思辨家”,陪伴孩子成长路在脚下,等等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外孙居然雇佣“保镖”?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培训班常常拿钱说事,有时候班级开展活动也以“假币”作奖品。“钱”是孩子们绕不开的话题。
周四,是学校“分享玩具日”,外孙把他爸爸小时候玩的一个玩具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一个超大的深蓝色毛茸茸的狗熊头。他在汽车上告诉妈妈和妹妹,说自己在课后班雇了两个“保镖”保护这个玩具。他认为课后班人多事杂,需要雇两个“保镖”来保护爸爸这个“古董”。说起来又令人感到可笑,这两个“保镖”竟然是学前班的,比外孙外孙女还小。他妈妈问他:“你雇保镖给人家钱了吗?”外孙胸有成竹地回答:“我给他们贝壳,他们喜欢贝壳。”嗬,孩子们回到久违的贝壳货币时代了。
孩子们玩累了,爸妈催着外出,外孙在车库懒懒地不想进屋穿鞋,就和妹妹协商:“你把我的鞋子拿来,我给你$5。”一共不到10米远的距离,外孙就付$5,看来他还需要好好学学经济学。外孙女闻言跑得比兔子还快,帮哥哥拿来鞋子。后来外孙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妹妹$5。
   班级举办和家长共进午餐活动,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小孩2刀买饮料。外孙把妈妈给他的钱弄丢了,同学妈妈给他2刀。他妈妈要再给儿子$2还给同学家。外孙坚决不让,讲;“他家有钱,他妈妈钱包里好多钱。不用还。”我女儿坚持要给儿子2刀还给人家,后来外孙讲:“不能用你的钱还,要还也要用我钱包里的钱。”
    学校组织卖书活动,当然都是孩子们喜爱的书籍。这一天还没有轮到外孙班级,所以妈妈还没有给他买书的钱。但是妈妈接他的时候,他说自己买过书了。妈妈问他钱从哪儿来?他讲用同学们都喜欢的卡片换的。后来他妈妈发现他得卡片册里果然少了一张卡片。
饭后外孙即兴打开电子琴里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开始了“肌肉健美秀”表演。他撩开自己的上衣,跟着音乐节奏使劲吸气,想向大家展示他的“八块腹肌”,可惜他展示的是肋骨。为了给自己助兴,外孙还不时扭动胯骨、躯干,满满的力量感。陶醉在自己的“肌肉健美秀”中的外孙还不时用笑声和眼神和“观众”互动,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
     晚饭后,两个孩子在餐桌边玩耍,他们的爸妈上楼了,我们在整理餐桌。孩子们玩着玩着就玩出“花色点子”来了。外孙女转进一个大大的纸箱子里,外孙居然用胶带把纸箱子完全密封起来。外孙女拼命往外挤,好不容易从纸箱子里挤出头,脖子继续扭来扭去想出来,但是她很难从箱子里面扯开胶带。纸箱子的边还可能划破她的脖子。估计兄妹俩是商量好的,所以外孙女也没有抗议哥哥的做法。我们见状立刻喝令他们停止这种危险的游戏,并且帮助外孙女撕掉封纸箱子的胶带,让她钻出来。
     坐在汽车上是外孙外孙女畅谈、交往、斗嘴甚至肢体冲突的时候。有一次,外孙把自己使用的对讲机带到车上,外孙女却忘记了。外孙女很想玩哥哥带上车的“那一半”,哥哥爽快地递给妹妹。最近外孙明显懂事多了。女儿讲,她的同事回忆自己儿子8岁的时候最可爱:开始懂事了,很乖很听话,又没有到常常和家人闹别扭的青春期。外孙目前就接近这种最乖最听话的阶段吧。但我们老祖宗明明总结出“七岁八岁狗都嫌”,不知怎么摆平这两种矛盾的观点。
     也是在汽车上,外孙谈论自己不能做医生,因为他不忍心看到血管。而他的朋友,也就是我女儿到儿子班级做志愿者,那个立刻告诉我女儿: “我是你儿子最好的朋友”的那个小男孩,说自己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医生。
    有一天,孩子爸爸一大早上班,孩子妈妈一大早要带她女儿看医生,外孙上学就请对门邻居代送到学校,因为他们家儿子、女儿都和外孙、外孙女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这天早晨,外孙完全像一个非常懂事的大孩子,和平时爸爸妈妈送他们上学截然不同!平时爸爸妈妈催他们刷牙、换衣服,穿袜子穿鞋,穿夹克衫,催了一遍又一遍,拖拖拉拉,临出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催。有时候爸爸妈妈只好用“杀手锏”——大声吼叫。这天,外孙知道对门阿姨交代8点半出发,8点他就开始催我了。我告诉他时间还早呢。8点20,我叮嘱他穿夹克衫穿鞋,关上电视。准备出发。平时孩子们关电视都要磨磨蹭蹭好长时间。今天他早早就关上电视,穿好了夹克衫和鞋子,双肩包也已经背在肩上了,这时还不到8点25分,我感觉开门出去还早了一点,也担心孩子站在外面时间长了着凉,就告诉外孙时间还有一点早,到8点25分再开门。外孙索性就听话地站在关着的门口等时间,一直站到我去开门,外孙才安安静静地走出门。平时跟爸爸妈妈在一块,外孙早就自己把门打开出去在门前边玩耍边等爸妈了。头天晚上,他跟妈妈讲:“我不想坐别人家的车。”平时看他很开朗很随和的,原来也感到坐别人家车不自在。孩子从小到大,也有很多时候要克服、战胜这种不情愿做某事但客观决定必须硬着头皮做某事的别扭感。
    但是孩子不是小绵羊,有时候外孙和妈妈争论在家吃早餐还是到学校吃早餐,各自强调各自的主张,都高声讲“我我我”,妹妹也帮腔哥哥“我我我”。孩子们的声音往往盖过大人的声音。
   外孙拿了一个玩具玩,后来爸爸叫他放回原处,围绕玩具放哪儿外孙和他爸爸争论起来。爸爸特别讲究规整,要求儿子按照面积形状排列玩具,外孙提出要把他和妹妹常玩的玩具放在一块。外孙据理力争,他强调“我认为”,他爸爸强调“我认为”,最后爸爸不得不退让,同意了外孙的做法。其他很多时候,外孙都“力克“爸爸,争论或争执以爸爸的”I’m sorry“宣告结束。
    外孙有时候不关注细节,他把喝水瓶和帽子忘记在教室。后来妈妈到他们班级做志愿者的时候问他把瓶子和帽子放在哪里了?他记不起来了。旁边他的同学纷纷告诉他:“你的喝水瓶在那儿呢。”外孙在教室拐角找到了自己的喝水瓶子。另外有同学说:“你的帽子拉在教室,后来被送到失物招领处了。”果真外孙在失物招领处拿回了自己的帽子。
    外孙班级排演关于国家知识的短剧,每个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歌曲、道白、对话穿插进行。课后在家每个家长也需要带孩子们练习、背诵台词。外孙热情很高,积极和妈妈对台词。我女儿问老师能不能到现场观看,老师说:“同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嫌费事,都不愿意带学生排演,所以我们不便请家长到班级观看。但是会拍视频发给家长。”短剧视频发到家长手机,时长30分钟,对孩子们来说算很长了。但是孩子们各个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声音洪亮。女儿首先选看他儿子的演出情况,发现儿子漏了一句台词。好在是他自己台词中间的一句漏掉了,而不是需要搭档接台词的关键一句,没有影响整体演出效果。
   据老师反映,外孙居然和几个同学“打群架”?其实就是一开始有两个男孩打架,后来陆续有男孩看热闹,也有不嫌事多凑上前伸胳膊的。外孙还狂妄地吹牛要治理学校!当然又被送到校长室挨训。
   母亲节,女儿安排外孙给校长、前台工作人员及老师送点小礼物。外孙很反感很抗拒:你怎么给她们送礼物?都是我最不喜欢的人。你给我,我也会把礼物送给某某。外孙要送的是在课后班做兼职的高中女孩,她每天打扮得非常惹眼。这也是孩子们能见多识广的有一个原因:一些高中生在课后班兼职,她们的所言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
     外孙经常活在自己想象世界,膀子疼,妈妈问他为什么,他想了想说:“哦,我想起来了,我参加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难怪那天妈妈到他们班级做志愿者,看到别的同学都在准备测试,他却坐在那儿发呆,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后来妈妈问他在教室里发呆想什么,他倒会借机行事,说:“我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宠物蛇?”他喜欢小动物,一直想喂一条宠物蛇,但是爸爸妈妈不同意,他妈妈说:“现在不行,等你自己挣钱了。你可以自己买一条喜欢的宠物蛇。”这也是受兼职的高中生们影响的吧?化妆呀,时装呀,玩游戏呀,养宠物呀,包括谈恋爱呀,她们在孩子们面前无话不谈。
    爸爸要求孩子们在别人睡觉的时外孙女不但情商高还是个小小“思辨家”候要轻手轻脚,轻言轻语。但有一次却适得其反。爸爸听到孩子们吵闹,就问他们:“谁在睡觉?”两个孩子大声回答:“姥爷姥姥!”本来是为了让孩子们轻声说话不妨碍我们睡觉,结果他们大声回答反而把我们吵醒了。

  外孙女不但情商高还是个小小“思辨家 : 外孙女最近似乎在思考人生问题,晚上问妈妈:“姥姥。姥爷是必须存在的,对吧?没有姥姥姥爷也就没有你。他们能活到100岁吧?能活到1万岁吧/。能活到1万亿岁吧?”估计这个思考源于最近孩子们看的一部电视剧,电视里面的姥姥姥爷说话夸张,古怪精灵,磁场强大,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外孙女外出要妈妈买冰淇淋,妈妈露出不认同的脸色,外孙女立刻改口说:“冰淇淋和你比较起来,你比冰淇淋重要,你不想买就不买。”情商高、嘴巴甜的外孙女反而征服了妈妈,吃到了心仪的冰淇淋。
   外孙女双休日在家,玩到10点多要吃零食,妈妈讲不能吃零食。她反驳:“天天在学校这时候就该吃零食了。”妈妈问她:“在学校几点吃零食?”她讲:“我不知道几点吃零食,但是我的肚子知道这时候要吃零食了。我的肚子很聪明的。”她妈妈也只好拿零食给她吃。
   外孙女很清楚爸爸妈妈的政策,说:“要是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过了吃饭时间就只有吃空气。”还故意张大嘴巴,大口咀嚼空气。看着她做的怪样子,可笑又可气。
外孙班级制作一本孩子们的家庭相册,相册里面放了每个学生家庭的照片。孩子们看着照片议论谁家有钱。当然有时候孩子们判断的也不一定准确,比如说某某妈妈用电扇,电扇是$300的,外孙就说这个同学家有钱。外孙女不以为然:“有钱并不重要,我们家是世界上最有爱的家庭。我爱我们家的每一个人。”
    但是外孙女最近的一幅画却反映她和哥哥一样重视金钱。这幅画的中央是外孙女坐在室外一张地毯前,她的腿和身体呈直角,表现自己是坐着的。地毯上摆满好吃的食物、饮料和玩具。地毯外侧画了很多小钱袋子,钱袋子外面画着美元标记$。天空纷纷扬扬下着这样的美元雨。哇!看着都让人眼谗。不止于此,画面远处的大门口除站着两名保镖外,还有一台安检机器。据外孙女自己介绍,这台安检机器可不寻常,它不仅能人脸识别,还能人脑识别。也就是说,它能识别往来进出的人的脑子里想的什么东西。那可了不得!想做坏事的坏人一个也别想进来。即便进来了,如果真做了坏事,也难走出大门。我们都惊讶她是怎么想起来这个创意的。
    外孙听说自己不喜欢的校长要调到另一所学校,非常高兴。外孙女反问他:“如果新来的校长比她还坏呢?”外孙无语。小小年纪,哪来这么多思想?
    两个孩子的喝水瓶子漏水了,把作业本都搞湿了。妈妈又为他们各买了一个,建议她女儿还用蓝色的,她说:“我的旧瓶子是蓝色的。新瓶子我不用蓝色的了,如果我还用蓝色,别人以为我只是把旧瓶子洗干净了,而不是换了一个新瓶子。”
    外孙经常突发奇想,有一天悄悄把他和妹妹玩的对讲机塞进口袋,想带到学校。后来被他妈妈发现,美梦破灭。第二天,他又故伎重演。兄妹俩坐在汽车里,外孙禁不住“炫技”把这个小秘密告诉了妹妹。他妈妈开车时听到兄妹俩讲悄悄话,问他们讲什么,外孙女还编假话糊弄妈妈:“他在讲某某的坏话。”过一会,兄妹俩因为什么事情吵起来,外孙女不再为哥哥保密,大声向妈妈“爆料”:“他把对讲机装进他的口袋要带到学校。”外孙恼羞成怒地向妹妹宣布:“从现在开始,我把你剔除出我的同盟军!”外孙女反驳哥哥:“我现在还是坐在你旁边,我还是你的同盟军。”
     外孙女把哥哥左脸颊踢破了,很危险的,离左眼很近。她的腿脚很厉害,前两天踢到爸爸的嘴,她爸爸很生气。这次又踢到哥哥,她知道自己犯大错误了,从学校回家不像往常欢快地进屋,而是躲在车库不愿意进屋,看到大人,用躲闪的眼光偷瞟大人。
这天半夜,外孙女醒了以后不像往常那样直接跑进爸爸妈妈的房间,而是躲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门前哭泣,后来还是爸爸听到哭声,打开门让她进到房间里。  
     一次外孙被妈妈拉着准备做什么事情,突然大声哭了起来,说是妈妈踩到了自己的脚趾头。妈妈明明在他前面走,怎么会踩到他的脚趾头呢?孩子们在家里都不愿意穿袜子、拖鞋,光着脚丫没有一点保护,估计是碰到了地上的玩具。外孙女闻声立刻跑过来,拥抱哥哥,抚摸哥哥的后背,又在第一时间为哥哥从冰箱拿来冷敷冰块。还不忘再拥抱、抚摸懊恼中的妈妈,说着安抚的话语,像个小大人。。
    一 天女儿买回一些龙虾,把两个孩子乐坏了,尤其是喜欢小动物的外孙,几乎粘到龙虾桶周围。后来妈妈洗龙虾的时候,他们搬来大椅子一左一右站在妈妈身边。突然他们的妈妈大叫一声,我立刻跑过去,以为她被龙虾嵌住了。原来不是被龙虾嵌住了,而是她儿子拿的一个望远镜不小心掉下去砸到她的左脚踝内侧。外孙和外孙女立刻都用手抚摸妈妈的后背,希望用爱抚减轻妈妈的痛苦,外孙因为自己造成妈妈的痛苦,几乎要哭了。没有想到的是,外孙女微笑着用手指指自己,又摇摇手,向我示意,不是她闯的祸,情商、智商之高令我吃惊:她作为才闯过祸踢伤哥哥、还处在被惩罚期间无权看电视的小孩子为自己没有闯祸而庆幸,且抑制不住庆幸自己没有再闯祸的心情。赶快撇清自己。他们妈妈被砸的脚踝后来肿了个大包,可见砸得真不轻。有时候事情就这么蹊跷,从上面掉的玩具怎么能砸到女儿站着的脚踝内侧的呢?为了不让儿子心疼、担心、内疚,她没有给儿子看肿起来的大包。她讲:“不能给他看,他心肠这么好,看了会很内疚难受的。”
    外孙女随妈妈到商店,她吵着饿了,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夹心面包,她特地留一半给哥哥,说哥哥喜欢吃这种夹心面包。
    女儿经常叙述周围同事、朋友、同学因孩子长大都要离巢远走高飞而焦虑担忧,这可是包括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哦。原先我们还以为这边传统是孩子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已经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了,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对父母给16岁孩子的生日礼物是一个硕大的行李箱,让他外出谋生。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家长还这么眷恋自己的孩子。外孙女经常依偎着妈妈说:“我不想长大,不想离开这个家。”听了这话我们大吃一惊。这可能是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可能掺杂了在孩子们课后班兼职的高中生的想法。这些高中生一边兼职照顾孩子们一边聊天,很多想法被他们周围的孩子们如外孙、外孙女听到,直接影响了这些小孩子们。这边推崇独立精神,但16岁或者稍大一点的青少年人外出闯荡难度也不小。虽然离家独立的年龄并非硬性规定,但“窝家”“啃老”无疑会被别人瞧不起,何况对自身发展也的确不利。我们先前以为“离巢远飞”已经是这边孩子们成长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代际记忆深深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骨髓里,孩子们也早已“认命”了。没有想到他们也会为此忐忑不安、担忧焦虑,就像外孙女及影响到她的周围青少年。
     外孙女因陋就简做个耳钉粘到自己的耳垂上,妈妈带她看医生发现女儿耳朵上有个金黄色的亮片一闪一闪的,仔细看才发现是一个包包上的装饰片。原来外孙女把一个包包上的装饰片抠下来利用反面的粘性粘到自己的耳垂上。她还振振有词:“我不会钻耳洞的,太疼了。我就这样贴耳钉。”这大约也是在课后班学习大姐姐们的化妆技巧。
为了给外孙女拍登台表演的定妆照,我女儿买了很多化妆品,平时我们都不太化妆。女儿一直担心自己的化妆技术不过关。舞蹈班培训老师给家长都发了化妆视频,女儿认真学习了几遍。后来化妆的效果还可以。女儿遇到一个家长讲自己有3个女儿,最大的10岁,已经会熟练化妆,不仅能给自己化妆,还会帮助妹妹化妆。所以,她这个做妈妈的不用为此事犯愁。
    我女儿又为她的女儿买了一套10个发髻套,跳舞的女孩子都要把头发盘在脑后,然后套上发套。外孙女从中挑一个隐隐约约带小金片不断闪烁的黑色发套,戴在脑后发髻上的确好看。。
   外孙到学校遇到“小女友“M,跑上前和她有说有笑也不像往日那样照顾妹妹了。一路有说有笑。这地往教室走。M也就是告诉女儿外孙对她讲过“I love you!”但是忘记什么时候对她说的“I love you!”。这天早晨外孙的举动坐实此事为真。
    M的姐姐则搂着我门家外孙女走向学校,边走边聊。学校们门口摆着科学展的宣传摊位,外孙好朋友的妈妈在做志愿者宣讲规则,妹妹和玛莎姐姐听完妹妹代哥哥和自己报了名。正巧看到妈妈也走向科学站摊位,妹妹向妈妈介绍规则,并将已经帮自己和哥哥报名的事情告诉妈妈。妈妈讲要有制作的东西才可以报名。我女儿说他们以前看过,展览很复杂的,要展板什么的,可能高年级的学生适合参展。后来问老师才知道要家长手机号码才算报名,外孙女报的名不算数。由此可见外孙女的参与感很强。
   他们爸爸上班,妈妈一大早到医院年度体检,哥哥醒了先喊妈妈,后找妹妹。妹妹半夜跑到爸爸妈妈的床上,所以哥哥在妹妹的床上没有发现妹妹。我以为她还在睡觉,蹑手蹑脚地走近她。她居然大气不出、纹丝不动,等我走近,才故意大声“啊”了一声吓唬我。真把我吓了一大跳。接着抒情地讲“So nice sleeping!”翻个身又睁着眼小憩一会。知道妈妈去体检了,两个孩子很听话,外孙女还提醒哥哥穿袜子,哥哥也就穿了。
    又该注册夏季(暑期)课后班了,女儿跟她的女儿议论:“不知道你们今年的夏季(暑期)课后班能不能注册上。”外孙女老嘎嘎地说:“老师讲了,凡是现在在课后班的都能注册上。”
   陪伴孩子成长路在脚下:这段时间,我们正享受外孙外孙女很听话很温柔的状态,听他们很有礼貌地讲“OK”‘Coming““I know.”“Sorry!”的时候很是欣慰。但是,家长千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不,这几天两个孩子连着几次犯同样的错误。惩罚并不缺位,但是收效甚微:一到购物场所就忘乎所以,活力四射,兴奋异常,一唱二和,乐得在地上打滚,兴得乱拿乱放商场的东西。我建议孩子妈妈“不听话立刻带他们回家!”建议虽好,但是实行起来有很大难度。好不容易开车到了商店,急需的物品甚至立刻要吃的食物还没有买好,在家该轮流休息的爸爸刚刚挨到枕头,怎么能把正在闹腾的兄妹俩带回家惹他生气?是不是很多家长面对此情此景都点束手无策?陪伴孩子们成长, “敢问路在何方?”逃避没有出路,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敢问路在何方?”答案是:“路在脚下。”
   两个孩子对待批评惩罚的态度出现明显的差异。外孙悲观伤感一点。因为犯错,长周末的最后一天取消了任何外出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爸爸妈妈让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闭门思过。不一会儿,外孙的房间传出痛哭,不是哭一场,而是哭了几拨子,是那种由衷伤心的哭,是听了让人不由得同情的哭。问题是哭归哭,哭过好像就把这次的烦恼甩到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要不然怎么屡屡犯错呢?大人还没厘清外孙哭声的含义,隔壁外孙女的房间则传出她哼小调的声音。后来还表达了“不出去玩也好”的“新颖”观点,和爸爸妈妈一二三四历数取消户外活动的好处!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我问外孙女:“Are you happy?”人家点点头,肯定地、用力地、发自肺腑地大声回答:“Yes!”头还不由自主地随着说话声点了一下。
    有一天晚上从商场回家的路上外孙女自知回家免不了吃一顿批评,索性假装睡着了,任别人变着花样喊、摇、晃都喊不醒她,拉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架势。后来假寐变成真睡,少听一遍大人的“啰嗦呱噪”。
   我对女儿讲:“出发前让他们重复你们的要求1”女儿讲:“哪天不讲,有什么用呢?一进商场,就换了一个人。那天晚上我教育他们: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给你们机会,希望你们每天都做得更好一点。将来你们长大了,不管是自己办公司还是给别人打工,很难有这么多机会让你们去试。自己开公司,办得不好,顾客会走掉。你给别人打工,做得不好,立刻会被炒鱿鱼。”妈妈发现儿子认真听了,女儿自顾自地玩玩具,根本没有听进去,就让儿子教育女儿。外孙不但透彻地传达了妈妈的话,自己还举一反三地编出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如果因为你公司亏了$3000,老板会立刻炒你鱿鱼。”案例教学做得很棒!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