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澳郵船公司的人物面譜_余榮
Yee Wing, Charles (c. 1866 - c. 1942)
余荣1866年生于广州的Jincun(郊區的村名,無法譯出),1882年開始在雪梨居住。他來澳洲的具體年份比較難確定,在雪梨定居前極有可能在紐卡素居住過一段時間,但入英籍的日子可以確定在1883年。
一.經商情況
有資料稱余榮在1883年开始从事茶葉生意,但在茶葉進口的名單中查不到相關資料,不過可佐資證的是余榮來澳洲前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1893年余榮與司徒長合辦泰生菓欄Tiy Sang,主要從Coffs Harbour及斐济 Fiji等地主要从事香蕉贸易(“必打余榮字號海外商務生意”:廣益華報,1916年10月28日第9頁),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廣益華報所刊的是司徒章,而在後來許多資料中能看到的是司徒長,故仍以司徒長為準。按廣益華報的報導,後來成立的Peter Yee Wing & Co.中的Peter是司徒長,主要負責泰生菓欄的業務;余榮則主要在經營茶葉方面。
余榮的合伙人司徒長非常低調,除了在1911年被拉進憲政會當挂了個不管事的名譽總理銜頭及民國報發起人之一外,幾乎在所有社團的資料中都找不到他活動的軌跡。
從歷史資料看,泰生起步已經較晚。僅就1888年的三份英文報紙所顯示的華人商戶遍及的街道有Argyie St﹑Castlereagh St﹑George St﹑Goulburn St﹑Pitt St﹑Queen St﹑Sussex St等,單佐治街就有42家有名號的商店。這些華商來自紐省鄉鎮﹑昆士蘭﹑北澳等地稍有儲蓄的華人以合伙為主,組成了更為完善的銷售網絡,原以雪梨及墨爾畔為基地的華商面臨更多的挑戰。
要有所比較的還有1878年雪梨華商及華人組織的華人饑荒基金 “Chinese Famine Fund”中的名單,可惜只有英文的商號名稱及華人的姓名(“Evening News”: 30 May, 1878. Page 1)。這時余榮還不在雪梨。
1914年Peter Yee Wing & Co改組為有限公司,股東除余榮和司徒長外,還有梁創﹑郭標﹑黃柱﹑李元信﹑黃來旺﹑陳三苗等人(“桅船告竣紀盛”:廣益華報,1916年6月3日第10頁),並購置了三桅船來往機路拔群岛Gilbert。隨之專門前往美國及加拿大尋求製造新船,最終選定在加拿大購買305頓位的三桅船,命名為“機路拔島” Gilbert Island。
彼得余榮有限公司總股份20000,每股1英鎊,主要經營椰子餅等進出口業務。很難確定余榮在該公司及泰生菓欄的份額,同時可以看出余榮的經商手法是多方向投資來分散風險,既有穩健部份也有投機部份;其回報也遠超其他一般在雪梨的華商。
然而彼得余榮有限公司於1920年11月2日開了個股東特別會議決定自願清盤,並委託Ming Lie先生為清盤人(見“In the matter of Peter Yee Wing & Company”: Government Gazette of the State of New South Wales, 10 Dec, 1920. Page 7375)。
余榮與洪門及保皇黨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他的資料中沒有發現有太多的交往。盡管他與黃柱有不少的商業合作,他亦只是亦步亦趨的跟隨而不超越,例如在中澳郵船公司上,無論是初籌資或後來的救亡,份額僅與黃柱相同。
在中澳郵船公司救亡期間,余榮是隱瞞了部份真相來鼓吹紐西蘭及亞包等埠的華人入股,但也留了後手是當郵船公司救亡失敗時能原股金退回,這一點他是做到了。到了洋人烏爐沙建議重組新中澳航業公司時,余榮沒有再參加了。
余榮後來参與在澳洲和中國的其他業務,包括線施Sincere、永安Wing On和廣東銀行,最後在晚年参與了廣州水泥公司的管理。
二.余榮的政治活動
據說余榮在1902年在澳門參加興中會,然後來在澳洲也沒有進行過其他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說是個偶然。
余榮介入政治活動應是在1914年籌辦民國報期間的事,這時澳洲國民黨已經公開活動了。
民國報成立帶一點偶然性。當年雪梨的華人報紙有廣益華報及東華報。前者是孫俊臣個人獨資,能賺錢養家的狀態,在廣告收入上主要依靠洋人,社交則偏向洪門,相對獨立;東華報則是保皇黨的班底,是憲政派的咽喉。無論是洪門或國民黨都沒有自己的宣傳報紙,卻擁有不少的弟子及黨員。本來在墨爾畔是有擁護國民黨的警東新報及早於雪梨成立國民黨支部,卻在經濟上無法維持。所以在民國報發起人的名單中大概可以看到雪梨國民黨的意圖,也留下日後洪門(致公堂)另辦公報的原因。
早期致公堂與國民黨的合作還可以,到孫中山與洪門鬧翻,致公堂直接宣佈開除孫中山,雪梨的國民黨也與致公堂及民國報脫離關係,甚而對罵起來。
余榮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是逐步升級的,最初負責理財,1919年轉為副部長(正部長黃來旺),1920年兩人互調,到1924年他成为国民党在南太平洋的主席時已開始滑坡了,時孫中山在廣州提出“聯俄容共”,其主張在澳洲華人中引起質疑,甚而導致洪門及憲政派的攻擊。
1929年以澳華協會Chinese Nationalis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主席身份訪問日本(“Delegates to leave for Conference in Japan”: Sunday Times,22 Sep, 1929. Page 20),之後余榮轉回廣東,並在1933年帮助在廣州建立澳洲國民黨總部及為抗日戰爭籌集資金。
1939年余榮曾回雪梨,並參加國民黨在7月7日舉辦為抗日戰爭死難同胞追悼會上與時為中國駐澳洲總領事保君健現身台上。
圖中是舞台上擺設模擬死難同胞墓碑,上蓋國民黨旗及鮮花。
據說余榮離開雪梨回到香港時曾被捕,之後再回到廣州。
三.余榮的家庭
余榮在來澳洲前有過一段婚姻及孩子,這事在1906年他與苏珊·凯齐亚·贝克Susan Kezia Beck结婚時的證書上寫明是“鳏夫” deceased wife可以證明。
1919年余榮與家人住在Bexley,改房子在1924年曾出租或出售。
“余榮君在北士厘地方設有畜牧場一所地方廿餘衣架養豬雞鴨為業場內養畜甚多我華僑之在雪梨埠者向未有人發起養畜之業兩年前余榮君發起興辦.... ” (民國報1919年7月19日第6页“港商馬陳兩君之遊踪”)。
1906年婚後,余榮育有至少有12个孩子,到今天他的後人有多少在澳洲就沒有資料可供證實。1938年3月苏珊去世後,余荣回到雪梨後賣掉他的產業及關閉所有的商業活動,將資產分給他在世的子女,並且燒燬了許多照片和家庭紀錄,幾乎可以證明他不大願意重回雪梨。
會到廣州後,余榮再次結婚並育有一子一女(資料亦不詳)。之後余榮隱居在市郊他的故鄉直至1942年逝世,沒有看到抗日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