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郵船公司 (20)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黃柱James Ah Chuey(中澳郵船公司的人物面譜)

 

黃柱(1862.7.25 - 1938),廣東新甯(現台山)人;英文名全稱是James Ah Chuey,早期經常用的是Ah Chuey,正式場合用的是Wong Chuey。

黃柱在1878年入境時用的是James Ah Chuey,也就是中英文名字全放在一起,略去了姓(見紐省圖書館的 “Chinese (Joan Reese) Colonial Secretary Record”: Date/Letter No. 87/10050; Shest:1/2605)。黃柱來澳洲的時候較晚,所以代他填寫入境資料的人大概熟知應有英文名字,中文名仍按廣東人俗用的簡稱Ah Chuey。極為懷疑他原有的姓名是黃柱穩(這個名字在早期的華人報紙上偶有出現)。另外黃柱不像雪梨華商,有的是姓﹑名﹑字﹑號齊活;而黃柱長期在朝呢埠Junee,與華人相處則用“亞柱”,與本地人相處則用Ah Chuey或James;當他遷居到雪梨時已是1917年,也沒有必要(或者在他來澳洲之前就沒有字和號)。

Junee 朝尼在2021年時人口為6420人(華人為109人,僅佔1.7%,這並沒有計算華人的澳籍第二代人口數量在內)。

一. 在澳洲的商業活動

黃柱初來紐省時大概是直接被人帶到朝呢埠Junee,很難找到他是自費而來或者是契約勞工。絕大部份有關他的資料都是1900年前後從商有成的,之前的生活及工作情況欠奉,所以只能在英文報紙上查找。

黃柱早年在朝呢埠Junee的情況大多出現在1938年他逝世時英文報紙對他生平的簡述,而在1978 – 1900年間的地方報紙(例如Junee或Wagga)上都找不到。

朝呢埠是在Riverina金礦區範圍,包括Wagga Wagga﹑Cootamundra﹑Temora﹑Tumut等,著名的莫如 Young(以前名稱是Lambing Flat)。至今穿過朝呢埠的一條主要大道就稱Goldfields Wy。

黃柱初到朝呢埠時,淘金潮已經過去,當地是將大量的灌木林清理成為牧場來養牛羊,黃柱自然也就參加到這一最快和容易謀生的工作中早期伐木清理是在Junee和Clear Hills一帶。可能是年輕有力及頭腦靈活的原因,沒有多久就做趕車送毛皮和羊毛的工作。新的工作有略為鬆裕的經濟能力,他開始在Old Junee一間小商店安定下來;沒多久這小店毀於火災,他與Charley On合伙在Old Junee開新商店直接經營毛皮和羊毛,兩間商店分別為Sing Kong Mow和Quong Mow Sang(這兩店在1891年與雪梨的安昌打官司打到紐省高等法院,原因未能查到)。約在1895年前黃柱就獨自在Old Junee經營了。

黃柱經營羊毛生意應源自趕車送毛皮和羊毛時起,到1896年之前他的經營已上軌道,開始向地方政府申請在附近河邊的地方設置洗羊毛了,後來洗羊毛的地方設在Mingay (“News in Brief New South Wales”: Albury Banner and Wodonga Express , 29 January 1897, page 31)。

歐洲寒冷的天氣對澳洲羊毛需要甚殷,但在1894年開始澳洲的羊毛出產卻逐年減少(見圖,來源:“Australian Wool, Production Estimated Decrease of 60000 Bales”, Chronicle,10th Feb 1900,page 21):

圖中的Bales,中文譯作“包”。每包羊毛有固定包裝規格及重量限制。早期每包羊毛中有50小包,整包的呎吋是(27.6英吋x 27.6英吋x 38.6英吋),約為0.48立方米。1900年後規定其羊毛重量在110到204公斤之間,低於110公斤的只能稱為“捆”Butt,而超過204公斤的必須由賣家重新包裝,否則不能在拍賣會上出售。

羊毛的出售是經過剪﹑清理雜物﹑清洗﹑涼干﹑壓包再運送的,其中任何一個程序出錯都影響售價,更不用說羊毛本身的質量了。羊毛出售時在包外有個標籤,標籤內容包括農場品牌(產地)﹑羊毛描述﹑包號﹑羊毛分類及箱子的號碼。

另一方面,在澳洲羊毛出產數量上看,歷來在黃柱的宣揚是有點過了,大多的資料說黃柱每年運往英國的羊毛是3000餘包,即使以上圖最低的1898年來看,黃柱佔的份額約0.18%。當然,在當時以出口羊毛為業的華人極少,黃柱也不是出口商,故頗為突出是必然的。

按廣益華報在1908年的報導是黃柱“近數年來每歲自將羊毛三千餘綑付往英京發賣,每綑值銀十四五磅,獨此一欵約需本銀四五萬” (“多財善賈”:廣益華報1908年5月2日 第2页),其中的每“捆”恐怕是“包”的誤寫,而這裡說的是出售成本,含各項成本及毛利。

黃柱牽涉的商業範圍較廣,除了“在坑上(用去數千衣架地土)養羊種植”中既有羊毛﹑羊肉﹑種羊之外,在Old Junee火車站旁的店中也賣土產﹑茶葉﹑車票等等,在雪梨的部份商號中也有他的股份。

1912年,盡管黃柱不在雪梨,而日本郵船公司對聯益堂及中華總商會出售船票的情況不甚滿意的情況下,在行委託黃柱牽頭在雪梨組織合和堂代理船票。

1900年前羊毛價格一度低迷,黃柱曾考慮出口羊毛到中國(“News in Brief New South Wales”: Albury Banner and Wodonga Express , 29 January 1897, page 31)。當年澳洲仍沒有商務專員設在中國,所以黃柱是有這種想法。問題在中國在那時並沒有這種大量的需求,除非黃柱能在(例如上海)興辦羊毛加工廠及服裝業,是故效果甚微。

1899年黃柱出售他設在Mingay的洗衣場設備,並分散到其他方面投資。

隨後黃柱在雪梨的Moorbank (鄰近Liverpool)的地方開設菜園,似乎也不順利,於是在1903年將其所有設備予以拍賣。

盡管如此,黃柱個人的資產損失不大,這從1949年到1953年間他的夫人逝世後交託會計師處理財務的廣告可以看得出來。

上圖僅是1950年所登的法律通告,其他的就不一一列明了。

1917年黃柱宣佈退休,各樣投資並沒有停止,只是休養狀態,那年他才55歲。他宣佈退休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洪門在紐省的領袖梅東星年邁,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專注在洪門的日常工作上去。

二.黃柱與洪門(義興)的關係

黃柱在洪門的地位是隨時間逐步變化的。

先看看紐省及維多利亞省洪門的情況:

最早出現在澳洲的洪門應該是在維多利亞省的邊地高Bendigo(俗稱大金山),其盟主是李元三。紐省的則分兩個淘金地區的領導,Riverina金礦區的是梅東星,在Hill End及Gulgong一帶的是游帝選(游廣)。Riverina金礦區開發的時間較早及維多利亞省的華人越境到該礦區謀生,故梅東星發展的弟子遠超其他兩位。當淘金潮退後,梅東星及游帝選均轉移到雪梨定居,在同門同派的情況下,兩個人的門下弟子均在同一旗幟下,對外是梅東星為首,對內基本上是各自活動。同期雪梨還有劉安明,相信是與游帝選同一支。

由於梅東星的弟子眾多,故在雪梨是商人中不乏是他的門人,包括李臨春﹑沙三﹑林達三﹑孫俊臣﹑伍鴻齡﹑林爵邦等。

黃柱在最早期並不在管理的層面,一來為了自保,二來在伐木清理也需要人手,故以洪門兄弟團結互助,也在此時與梅東星有往來。

當黃柱在Junee開店後需要的人手更多,同時他的商店就在火車站旁,洪門弟子進出店頻繁,偶然也可以得到黃柱的救濟。而黃柱的社交亦有這種需求,當他參選地方慈善活動時也有相當的號召能力,所以黃柱在梅東星及鄰近地區是有樂善好施的口碑。

黃柱在洪門地位迅速提升是在1908年,他倡議在雪梨興建義興會館,並捐了一筆不少的款項,初建在Blackburn街(後由於政府遷拆,再在Surry Hills重建)。之後黃柱在雪梨的活動明顯增加,例如組織合和堂,參股民國報等。

紐省的洪門在1890年之後就開始發生變化,更多的弟子陸續從淘金地區移居到雪梨,而在鄉鎮的弟子無論是回華或日常往來都經過雪梨,這些活動都需要有經濟能力的商人支持,所以洪門雪梨總堂不乏在雪梨經商的大小華商。

到1916年洪門(以雪梨中華民國總公會名義)所公佈的職員名單中,梅東星仍然是總盟長,黃柱則任正會長處理日常事務了。次年黃柱直接宣佈在Junee退休,遷居到雪梨。

(待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