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秘密(2)——化学武器和间谍(2)

说到间谍,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被BBC称为ultimate spy hero的詹邦和一些列詹邦电影,动不动就美女豪宅名车玄幻新式明器暗器,必要情况下各路人马还得会嗖嗖飞——其实詹邦只是IAN FLEMING因为有一段在英国情报机关做事的经历然后跟朋友聊天在随意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倒是他在第一部里提到的Casino Royale不假,在葡萄牙,叫Hotel Palacio Estoril

不是特别不可攀哦。现代人只要你有份正式工作,有那个兴致,住一次玩玩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这一类旅馆的毛病是不欢迎家庭,会直接标明谢绝18岁以下(我知道是因为我被拒绝过嘛,不过不是这家)。

当然,家庭型我最熟,几大连锁都知道,所以经常感慨,现在带孩子们来,等将来孩子们有了孩子,很大可能还会选这几家,白驹过隙,还不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间谍这份工作也是一样的,很可能你走在街上,迎面过来的那个就是。这件事发生最大的可能性在哪里?柏林。从冷战开始直到今时今日,柏林一直被业界称为“间谍的首都”。特别是冷战时期,英,美,俄,多方间谍被形容是“门挨门住着”,甚至了解彼此的身份。

盗亦有道,该做事做事,不然就是家常日子。曾经做过10年间谍的一对KGB夫妻回忆“我们从来没有过詹邦的感觉啊,唯一的一次,是在火车把护照撕碎,从厕所里冲走”。

叛变的间谍?在独裁国家只有一条路。其实别的政治暗杀在独裁国家也不是新闻,不过到他国下毒,特别还是用放射性元素的化学武器,在今天绝对意味着直接的挑衅,冲突升级。

可惜,西方社会对此没有给出应有的重视。

在2007年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普京发表了长达30分钟的famous speech,“没有人是安全的...俄罗斯是千年古国,她在这个世界上的外交地位的价值应该被重新重视...”。对此,除了几个政府表示出非常紧张,大部分反应都倾向于淡然。后来的分析家认为,这段发言,完全是今天乌克兰战争的前奏。

这是他当时的视频。

Litwinenko的妻子向英国法院提出,公开所有相关文件,被当时的内政部长,后来的首相Theresa May拒绝,理由是,“政府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基于国际关系......”

有记者的分析是,“因为俄罗斯人有钱啊,3000名最有钱的俄罗斯人,带着全家,带着孩子,住在英国,住在伦敦......有人被杀,哦,很遗憾......”

2016年,Litwinenko案件终于再次被审理,法庭公布调查结果,“最高的可能性是俄罗斯秘密情报组织成员Patruschew所为,并且是普京总统批准的”——这次可以参考一下詹邦,英国情报机关,一向出手必有。

可惜,在权利,金钱,和能源的诱惑下,特别是普京一贯表现出“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使西方各政府视线转错了方向,坚持“we want to reset our relationship”,包括马航客机事件(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的M17被俄罗斯导弹击中导致298人死亡,俄罗斯直指是乌克兰所为,尽管有证据显示,亲俄的乌克兰反对派对此事负全责),都被咽下去了。

前CIA director Leon Panetta回忆,我知道有很多俄罗斯秘密情报组织成员在美国啊,但是我们接到的指令是,尽量做到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尽管很多跟俄罗斯直接打交道的同事推开我办公室的门跟我说,千万不要信任俄罗斯人(Do not trust the Russias)......

FBI拿到名单,10名俄罗斯间谍潜伏进入美国。这些人完全采用以前KGB的手段,用假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跟邻居交好,已婚,有孩子并且孩子上正常学校,从事类似教师这种普通又多少受人尊敬的职业。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被拍到,到俄罗斯使馆领钱(嗯,FBI也不是吃闲饭的)。

他们首选工作是,在华盛顿特区拿到重要的公务员职位,最理想的是进入FBI或CIA或外事部门工作——如果能在白宫,那是最最好。而唯一的目的,是收集美国的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政策的目标和计划。

当其中一名成员准备返回莫斯科的时候,打乱了CIA准备一举拿下所有10名间谍的计划,Panetta请示白宫后,在2010年6月27日终于行动,并成功。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3000名最有钱的俄罗斯人,带着全家,带着孩子,住在英国”

以前是要求敌国把重要人物送过来当人质,现在是人家敌对国直接把人送过去,让你闭嘴;乌俄战争后离开俄国的几百万人,某种意义上是埋在那些居住国的一颗颗定时炸弹。

普京必胜,俄罗斯必胜,土豆必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