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杏花微雨,我在北京朝阳区的家中、三里屯某酒吧和首都机场分三拨告别了亲朋好友,拎着两个箱子飞到了温哥华。一下机场一阵阵一生未闻到过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给我极大的震撼。
在温哥华有老朋友接待,在他温哥华市中心英吉利海湾的公寓中住了十天。他们倒是希望我能落脚温哥华,但是有很多朋友劝我也去多伦多考察考察。他们看我北京的朋友众多,猜想我一定会喜欢热闹非凡的多伦多。
初到多伦多感觉不是很好,尤其有了温哥华世外桃源般的经历——一是到处是毫无美感的斯大林式的建筑;二是除了湖边一带,整座城市明显没有规划;三是居民住宅独立屋或半独立屋太多的砖瓦老房,论造型和美感没法和温哥华的木建筑相比。
但是我在多伦多的仅仅一个月,却结识了一批新的朋友,临别时还有些依依不舍,逐渐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后来又有两次重返多伦多,故地重游、睹物思人,还有些美好的回忆。
人们总是爱将温哥华和多伦多相比,从而给自己找到一丝慰藉。我觉得没必要,既来之则安之,你住在哪里就要多看哪里的好。有的新移民爱抱怨一个地方,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没有收入——如果没有收入,钱只出不进,你就是住在天堂也会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假如一个月收入五万美元,你就是住西伯利亚也会欣赏那里的苍茫和空旷。
这次重返多伦多,感觉人更多了,人种更杂了,如今的多伦多成了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城市,几乎世界上所有人种这里都有,整座城市49%的人口出生在加拿大以外,整体感觉貌似比纽约还多元化——纽约多波多黎各等拉美人,而多伦多除欧裔白人外,什么人种都有一些,非常均衡。
有几个观察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是市中心满大街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却极少听见一声按喇叭的。有一天一整天我只听到一声按喇叭声,而且很短促;其他几天一声未听到,也未见路怒现象,不见追尾、抢道、骂街。全世界这么多文化背景的移民来到这里聚居,却融入得这么和谐,不得不赞叹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包容力。
二是这么多外来移民,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但是每天大街上跟各等人种擦肩而过,各行其道,不见摩擦和冲突。网上搜索得知,多伦多的治安居然排在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
多伦多,比温哥华更有大都会气度,比蒙特利尔更具现代活力,比纽约更有人情味,比伦敦更富庶,比巴黎更和谐安全。
广场上下国际象棋的年轻人。
阿拉伯族裔的文化节。
偶见警车,但不见美国那种司空见惯的警笛齐鸣、警匪交火的场面,处处一派和谐。
发达的公共交通,地铁、轻轨、公交车能把你带到任何一个目的地,基本不需要开私家车。
书店里带狗看书,没人撵你走。你完全可以把书店当作图书馆。
街头流浪汉,与狗相依为命,还不忘记日记的好习惯。
多伦多的“时报广场”——央街和当达斯街广场。
送餐的小哥。
地铁上织毛衣的妇女。
地铁上阅读的妇女,一看便知是阿拉伯文。
地铁上又一位织毛衣的妇女。
川菜小吃店的印度顾客。
川菜小吃店的又一对印度顾客。敢情印度人爱吃辣。
街道边摆玩肯尼娃娃的女子。
行乞的流浪汉,只要二元,却无人携带现金。
商场里席地而坐读书的少年。
马路牙子上忙里偷闲读书的小伙儿,一看便知不是英文书。
傍晚还在收集杂草的年少的环卫工人。
公园边躺着的一个人,蒙着毛巾被,不知是死是活。一个人要是孤苦伶仃、无一亲友,难道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唐人街华人男、黑人老婆和他们的女儿。异国鸳鸯在多伦多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地标前的横幅标语,可见城市的包容度。只要不犯法,你做什么都没人干涉。
皇后街一到下班以后便满是户外餐饮的男男女女,好不热闹。
我可以告诉你,这么多族裔,上百万人聚居的都市,社会治安全球第二名,必定有这些个原因:
一、政府廉洁有效,社会公平。只有公平,才不会有戾气;只有政府廉洁有效,百姓对政府信任度才高,才会更遵纪守法。中国社会戾气重,原因是人间处处有不平;中国人网上爱传段子,多半是因为对政府、对官媒的不信任。
二、收入丰厚,分配合理,且最低收入有保障。这样一来,无论你有无学历和专长,只要有一份工作,便可以保障舒适的生活水平,谁还会去冒险偷抢?
三、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病了、伤了、老迈了、生孩子了,你都不用愁钱。正因为不用愁钱,人在工作生活中才有安全感。人说中国人太在乎钱,那是没办法啊!不留点儿钱就等于不给自己留后路,因为这个社会和政府你指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