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中共一大纪念馆链接5月还可用, 现在咋就没了泥?习猪有羞耻感啦?被网友口水呛着了?
1977年9月22日习猪在北京红星实验养猪场吗?
1) https://mp.weixin.qq.com/s/liD1FX1JQrDVDGYWVXeXIA
“初心照耀——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专题展”倒计时12天!
中共一大纪念馆 2022-12-22 03:00 Posted on 上海
…
01 来自总书记的嘱托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望着总书记瞻仰会址时端详过的茶杯和讲解员为他讲解时佩戴的讲解器,他的嘱托仿佛仍在耳边久久回荡。
…
2) https://mp.weixin.qq.com/s/VWFGFSOvF1mAXu1ZmumK-g
钱江:《此风可大长》怎样登上了《光明日报》——当代思想史留痕之作
在《光明日报》史上,有一天的版面将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留下印迹,那就是1979年9月28日(第10908期),第1版右下角刊登的“记者来信”——《此风可大长》,记述中央党校学员王立本致信华国锋主席,提请他注意反对个人崇拜,坚持发扬优良作风。华主席即批示处理,并给王立本复信接受意见。此后还由新任北京市委书记林乎加将这些往返信件的情由告诉了胡耀邦——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他向党校学员通报了此事。
《光明日报》首先报道了这件事的经过。版面和全文1204字如下:
1979年9月28日《光明日报》1版上刊登了《此风可大长》
《光明日报》版面局部《此风可大长》
这篇报道全文如下:
此风可大长
张贻复 陆建明
最近听到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使我们迫切感到非写出来不可。
那还是1978年11月间,中共中央党校二部第二期50多名学员到北京红星实验养猪场参观的时候,上海学员王立本同志在该场会议室内,看到华国锋同志在前段时间视察该场时用过的一些物品,被陈列在一个特制的玻璃橱柜中。回校以后,王立本经过反复考虑,1978年12月29日给华国锋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这种形式有没有必要,不知你到过的基层单位是不是有这种类似的形式?今后,你还要到千千万万的基层单位视察工作,假如也都模仿起来,在人们的精神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这种形式,我认为不利于恢复、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种形式,要是真的成风,如遇有地位的大唯心主义者赫鲁晓夫,经过他的利用和发酵,就有可能发展到从人变成神,把人民领袖和人民之间的同志关系变成封建关系,借此来破坏民主生活,镇压革命者,进行他的卑鄙勾当。再者,凡是你到过的基层单位,假如都把你用过的物品让它在人民群众中继续使用,会使人们感到平等、精神解放;而且,又发挥了物品的应有作用。”
华国锋同志接到这封信以后,马上在上面写了几句话,送给了林乎加同志:“乎加同志:王同志提的意见很好,请派人去机械化养猪实验场了解情况,做好思想工作,把陈列我在那里用过的东西的做法改过来为盼(进行情况望告我)。”
红星养猪场有些同志开始不同意这样做,后来经过认真学习,解放思想,他们懂得了:华国锋同志亲自处理人民来信,要我们把不恰当的做法改过来,这是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三中全会的决定,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们很高兴地按华国锋同志的意见办了。
今年1月16日,华国锋同志给王立本同志写了回信,信中说:“你的来信收到了,你提的意见很好,我已托北京市委的同志对红星养猪实验场的同志做了思想工作,将陈列的物品拆去,今后遇有类似情况都照此办理,以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
胡耀邦同志1月18日在中央党校一、二部第二期学员集会上谈到这件事时说:“我们结合这件事认真考虑一下,我们党里还有那些封建做法、封建办法需要改过来的?改正这些东西,我的意见宜早不宜迟。比如说,上级干部到下面去,一定要称呼什么首长,一定要起立鼓掌,一定要欢迎欢送,可不可以改一改呢?”
王立本同志的信之所以可贵,就贵在:他看出那些不符合我们党的传统的东西,并敢于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提出来;我们需要这种作风这种勇气。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没有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不会提这种意见的。
华国锋同志在阅读群众来信,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好样子。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都能够这样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那广大干部和群众就敢于向他们反映真实情况,那我们的上下级关系,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就一定会有极大的改善。广大干部、群众敢讲真话,心情也就舒畅,搞四化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发挥出来了。
(完)
1977年9月22日, 华国锋(中间着浅色衣服)在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陪同下视察北京红星实验养猪场
此文刊出的当月(9月)28日,《浙江日报》第4版以《华国锋同志给我们做出了好样子》为题转载。
这篇报道的作者,是当时的光明日报上海记者站长张贻复和记者陆建明。然而报道刊出之时,离开这桩事情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了,这则消息是怎么采写的?又是如何编辑上版的呢?
近日,本文作者与身在上海的张贻复老师联系,请他回忆了这段采写经过。
他当时主要作教育新闻报道,和王立本彼此熟悉。但是王立本和华国锋通信往返,以及胡耀邦对此的阐述,在发生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大约在1979年夏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王立本,听时任上海中医药学院副院长的王立本无意间说起了这件事,身为新闻记者的他感到很有意义。当时环境不具备采访条件,他约王立本作专题采访,王立本马上答应了。
回到记者站,他向年轻同事陆建明谈起这件事,陆也很感兴趣,因此两人一同前往采访王立本,之后合写了这篇稿件。
新四军老战士王立本 1926-2008
题目是张贻复自拟的,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语言“此风不可长”,张贻复反其义而用之,叫作《此风可大长》。稿件发回编辑部以后,题目未动,文字没有多少删减,很快就刊登出来了。
张贻复是光明日报资深记者,生于1933年,今年正好90岁,身体相当健康,手机微信运用自如。回顾这个采访片段,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很值得记忆的事情。
这篇报道不仅是一个独家新闻,而且在当代思想史上留下痕迹。
(2023年7月1日)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张贻复
附录:张贻复简介
张贻复,1933年7月生,上海市人。硕士研究生文化程度,1951年进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处工作,1954年到上海解放日报任记者。1961年至1964年,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理论干部班学习。此后曾任解放日报政法文教组组长、科教部主任。1978年调入光明日报任上海记者站站长。1992年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得高级记者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