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印度行(6)-藏传佛教地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被称为“南亚火药桶”的克什米尔地区,广义上包括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印度斯利那加所在地的克什米尔和印度掌控下的拉达克(Ladakh)。抛开巴尔蒂斯坦不说,拉达克跟斯利那加所在的克什米尔风景和文化都不同。穆斯林占主体的斯利那加周边拥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曾是莫卧儿帝国皇室和在英国印度殖民时英国人的度假胜地。而印度人口最稀少地区之一的拉达克,则是海拔在3千到7千米的荒山野岭,很少能看见绿色。它那宛如月球表面的地貌常常会给人一种孤独、忧伤的感觉。

是的,是孤独,是忧伤,因为它是印度的异类。拉达克跟印度东部的藏南地区一样,传统上都是藏族居住区,其文化和历史都跟西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就连拉达克的名字也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只有翻越高山才能进入该区域。今天很多人都说:西藏往西才是真西藏。这个“西藏往西”,指的就是印度的拉达克。可为什么拉达克会成为印度的异类,也会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真西藏”呢?

拉达克

拉达克

拉达克所在地

因为这里绝大多数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因为这里完整保留了藏传佛教的精髓。

与西藏接壤的达拉克差不多有3个北京市大,远古时曾是雅利安人的地盘。公元2世纪时佛教传入了这里,开始与当地的苯教相融合,而此时的西藏各部落,信奉的也是苯教。当光阴的罗盘转到6世纪,即中国隋朝时,西藏高原上的吐蕃部落不知受到了哪位大神的保佑,突然崛起,用武力征服并兼并了附近的无数部落。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松赞干布继位后,他不仅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派遣了16名藏族儿童去印度学习,其中一名儿童最后以梵文为蓝本创建了藏文。与此同时,他迫使今天尼泊尔的国王把女儿嫁给他。此公主带来了吐蕃历史上第一尊不动金刚佛,松赞干布为此修建了拉萨的大昭寺,佛教开始在西藏高原落地生根。此时中国已改朝换代,正处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时期。

拉达克

拉达克

拉达克

别看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上“吆五喝六”的,但他因强迫唐太宗嫁女遭到拒绝而对唐朝发动武力进攻时,却被唐军揍得满地找牙,只得乖乖谢罪称臣。几年后,唐朝看到吐蕃的强大,于是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释迦牟尼像和经书等,松赞干布为此修建了小昭寺,佛教进一步在青藏高原开花。

松赞干布死后的一个半世纪,即公元8世纪,吐蕃帝国达到了势力的顶峰,其君主赤松德赞除了把势力扩张到达拉克外,也因为唐朝不向其纳绢而攻克了长安城,这时正走霉运的唐朝尚未平定安史之乱就“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把吐蕃国力推向巅峰之时,也从印度引进了大乘佛教和密宗,并与本地的苯教结合,形成了藏传佛教。从此,藏传佛教便成了吐蕃的国教。该教以无上瑜伽为最高修行次第,称为藏密。

拉达克

拉达克

拉达克

可是,当赤松德赞的第五子当政后,由于他极度笃信佛教,并把国家政权悉数交给佛僧管理而引起了苯教势力的反扑,最终他被大臣杀害。此时是公元841年,离唐朝寿终正寝差不多有半个世纪有余。之后,带头发动政变的赤松德赞第四子朗达玛登上王位,随即他掀起了灭佛运动,藏传佛教在西藏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些僧人为了活命,带着佛经逃到了印度的达拉克地区。跟随这些僧人的,还有西藏的佛教徒。藏传佛教就这样在达拉克埋下了种子。

佛教总强调“因果报应”,对藏传佛教展开“绝命杀”的朗达玛最后尝到了苦果,他被笃信佛教的僧人射杀。吐蕃帝国在他死后也随之分裂,其曾孙于公元10世纪前后在今天西藏的阿里和拉达克等地建立了古格王国。朗达玛曾孙死前,把王国分给了三个儿子:长子分得拉达克地区后,建立拉达克王国;二子的地盘之后被三子并入古格王国,三子被史学家称为此时古格王国的开国君主。不久,拉达克王国和古格王国都开始以藏传佛教立国。此时是10世纪末,中国的北宋刚刚建立不久,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千禧年正在翩翩来临,欧洲的命运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时起,达拉克完全藏化,于是便有了“小西藏”之称。而三子建立的古格王国则把藏传佛教从达拉克重新引入了西藏,史称藏传佛教的上路弘传。

拉达克

拉达克

拉达克

我们的司机

对藏传佛教有着浓厚兴趣的我一直想去西藏,但都没有机会。趁着来印度喜马拉雅山的藏传佛教地,我先试试水,既看看我的身体能不能适应高海拔,也看看藏传佛教的真实面目。从穆斯林聚居地的卡吉尔沿着公路一路向东,就是拉达克的藏传佛教地。但从卡尔吉尔出来,我们并没有看见佛塔和经幡,伴我们前行的,不是秃山,就是雪山,要不就是最终在卡吉尔附近流入苏鲁河的瓦卡河(Wakha River)。直到行驶了30多公里后,我们才在海拔3300米的穆尔贝克村(Mulbekh)见到烟火气,而最先见到的,是一号国道旁的一个小寺庙,里面供奉着莲花生大士像(Guru Rinpoche Statue)。

据说,这位大士是公元8到9世纪的印度密宗佛教金刚大师,他被视为佛教传入西藏的核心人物。大士除了在西藏教授各种形式的密宗佛教瑜伽外,还建造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Samye Monastery)。在现代藏传佛教中,他被认为是除释迦牟尼外的第二位佛陀,也是生物和种马的保护者,在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喜马拉雅各邦以及世界各国的佛教徒心目中段位很高。我觉得这样通灵的大师应该长得慈眉善目才对,可是这所小寺庙中的莲花生大师像却被雕刻得凶神恶煞。也是啊,谁让他在传说中是驯服西藏当地神灵的高手呢。

穆尔贝克

穆尔贝克的小庙

莲花生大士

跟莲花生大师像所在的小庙相比,建在海拔3500多米高山上的穆尔贝克瑟登寺(Mulbekh Serdung Monastery)要豪华得多。但要去这个寺庙,得在窄窄的盘山道上开3公里多,还得走一段栈道。此寺庙不是单一的寺庙,而是一个建筑群,里面有很多房间。站在寺庙所在的阳台上,穆尔贝克山谷壮丽的景观迎面而来。山谷中是绿油油的农田,一号国道从农田中蜿蜒穿过。围绕农田的,是光秃秃的石头山,但石头上的后面,则是一片片白茫茫的雪山,雪山的上面则是湛蓝湛蓝的天和雪白雪白的云朵。我们在炙热的阳光下,远望着这幅美景图,觉得喜马拉雅山的山谷,真是美得惊人。

不过,这个寺庙是什么来头,我们一点儿也不知道。它似乎是一所学校和修行之地,因为我们在里面的宿舍中看见了几个西方面孔,都是学生模样。其实,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是司机阿里给我们的bonus,我们真正想看的是穆尔贝克寺(Mulbekh Temple)里的昌巴大佛(Chamba Statue)。这座建造于14世纪的大佛高9米,是拉达克藏传佛教的瑰宝。据说进入寺庙后,就如同来到了西藏,是游人来拉达克必看的景点。我没去过西藏,因此对这个寺庙和大佛充满了期待,可这个司机也不知怎么搞的,居然没带我们去。我手机谷歌的线下地图在此地不好用,我也没办法监督他,等车开出10多公里外,到达3815米的纳米卡拉山口(Namika La)后,我才意识到我错过了喜马拉雅行之行的重要一个景点。

穆尔贝克瑟登寺

穆尔贝克瑟登寺

穆尔贝克瑟登寺

穆尔贝克瑟登寺上

穆尔贝克瑟登寺上

我有点儿生司机的气,不过也不能让他再往回开,只能走出车门,欣赏喜马拉雅山苍凉、壮美的奇景。而我那个发小儿,被沿途无聊,几乎看不见一点儿绿色和人烟,如月球表面的景色弄得灰心丧气,说什么也不肯下车,到了前方30多公里处,海拔4108米的法图拉山口(Fotu La)依然如此。这两个山口是一号国道卡吉尔到列城路段最高的山口,我特意在这两个山口站了很长时间,来测试我是否会高反。幸运的是,我一点儿高反的感觉也没有,只觉得刺骨的冷风要把我的脸颊吹破。

纳米卡拉山口

法图拉山口

去拉玛玉如沿途

去拉玛玉如沿途

去拉玛玉如沿途

去拉玛玉如沿途

越过法图拉山口,一直跟随我们的河流也消失不见,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山和偶尔露峥嵘的雪山。这种景色一直延续到藏语中意为“自由之地”的拉玛玉如村,村中有一个同名的寺庙(The Lamayuru Monastery),门票50卢比,不到5块人民币。此寺庙跟穆尔贝克瑟登寺一样,也是一个建筑群,但比它大得多。它是拉达克地区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传说由藏传佛教四大派别之一的噶举派祖师马尔巴的印度老师那若巴大师所建。有人说,今天在土丘断崖上的拉玛玉如寺所在地当年是一个高原湖泊,那若巴大师在这里的山洞里苦修多年后,感动了天上的大神,于是让湖泊干涸,然后大师在干涸的湖泊上建造了金碧辉煌的拉玛玉如寺。

拉玛玉如

拉玛玉如

拉玛玉如

藏族的寺庙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它们多建于山巅,附属建筑则依傍着山体顺势而下。建筑材料多以山石为主,并用粘土加固。而建于山顶的拉玛玉如寺,正是传统的藏族寺庙的代表。我看着那些转动的经筒、飘扬的经幡、堆积的玛尼和抛洒的隆达,以及藏传佛教经典的红色、白色和黄色的交织,似乎我真的来到了西藏。

在这个寺庙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唐卡、壁画和雕塑,可惜不让拍照。不过,我还是偷偷拍了两张用来纪念我对藏传佛教的心心念。也许佛祖知道我的心思,让我在这里赶上了一年一度的尤鲁卡布吉特节(Yuru Kabgyat Festival),这一天是公历6月15号。此节日是拉达克的主要节日之一, 为期两天,在西藏农历的5月举行,为的是纪念死神阎摩(Yama)和莲花生大士。节日时,会有传统而神圣的面具舞(Cham Dance)表演,此舞蹈用鼓、铙钹的节奏和传统的长笛伴奏。每年从世界各地来的大量佛教信徒都会来此地参加这个节日,我们还看到了几个西方面孔的专业摄影师。因为恰巧赶上了这个重要的节日,所以我对司机没带我们去昌巴大佛的不满也消失了,到了前方60公里的亚奇(Alchi)村后,我们照样请他吃午饭。

拉玛玉如寺

拉玛玉如寺

拉玛玉如寺

拉玛玉如寺

尤鲁卡布吉特节

在我的眼中,亚奇比一号公路旁的德拉斯、卡吉尔、穆尔贝克和拉玛玉如都漂亮。原因之一是小村庄的中心有好多家饭店,原因之二是这里有旅游街,更重要的原因是,孕育出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就在小镇的旁边。而此河在我们离开拉玛玉如不到20公里后就开始与我们相伴相随,一直伴我们走了40公里到达亚奇。我逆着印度河水流而上,就像追随妈妈的孩子,别提多兴奋了,不停让司机停车,在路边给印度河拍照。其实,印度河的河水并不漂亮,混杂了山上岩石碎粒的它是浑浊的淡灰色,但因为它孕育出了影响人类至今的古文明,因此不论它怎样,我都觉得它美得不可方物。

印度河

印度河

印度河

进入亚奇,要拐入旁边的一条小路,小路边都是藏传佛教中的白色玛尼堆和油菜花。再次见到绿色,我们觉得似乎从月球回到了人间。阿里带我们在小镇一家很干净的餐厅吃午饭,这家餐厅没有印度版的红烧羊肉,我们只能点鸡肉炒饭、蛋炒饭和各色印度饺子。不能说好吃,但也不难吃。吃完午饭,我们穿过佛教用品遍地的旅游街,直奔拉达克重量级的亚奇寺(Alchi Gompa)。寺庙门票100卢比,一美元多一点。我没想到,进入亚奇寺的院门前,要上交手机,我想偷拍都没办法。

位于印度河边的亚奇寺也是一个建筑群,由都康寺、森泽寺和文殊菩萨寺组成。据记载,公元996年古格国王派遣了21名青年去克什米尔和印度学习佛法,其中的仁钦桑布翻译了大量的显宗、密宗经典,并对赤松德赞时代的旧佛经译本进行了修订。他还从克什米尔地区聘请了32位精通佛教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的艺术家,为他建造的100多座寺院绘塑佛像,并装饰佛殿,而亚奇寺的壁画正是由这批工匠所绘。专家们说,从壁画风格看,亚奇寺的壁画代表了拉达克“克什米尔风格”绘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亚奇寺入口

亚奇寺

亚奇寺

亚奇寺旁的旅游街

绘画艺术境界达到如此高超的寺庙不让我留下可以回忆的影像资料真是太可惜了,无奈我只能慢慢地把其内的3个寺庙一一看完,尽量把这些精美的佛像留在我的记忆中长久一些。三个寺庙面积都不大,要拖鞋才能进入。每个寺庙都雕有精美的佛像,但最经典的是在三层木结构的松木寺(Sumrtsek Temple)里。在此寺内,高5米多的弥勒佛居中,高4米的观音菩萨像和文殊菩萨像分居左右,三尊佛像的裙围上都画满了佛教故事。寺内的墙壁上也绘有无数佛像,《藏传佛教绘画史》中的《度母》、《文殊菩萨》和《十一面观音及侍胁天女》等就在裙围和墙壁上。这些雕塑都腰部纤细、身体修长圆润、头饰精美、姿态优雅,具有典型的克什米尔绘画特征。虽然有的绘画已斑驳,但大部分绘画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冲刷,神态依然栩栩如生,色彩依然鲜亮精美,不能不让人心生赞叹。

亚奇寺旁的印度河

亚奇寺旁的印度河

亚奇的午餐

我对这些价值连城的绘画和佛像及奢华的木制品啧啧赞叹,又感慨万千了半天后,才从亚奇寺中走出。然后站在印度河边发了半天呆,最后绕到亚奇寺后面,在无数转动的经筒中走回了停车场。从这里,司机阿里要带我们开往离亚奇寺20公里,离一号国道主路边10公里的礼其尔寺(Likir Gompa)。一路的盘山道,我都觉得有点儿对不起我们的司机。

海拔3700米的礼其尔寺藏语中意思是“被圈起来的水神”。它坐落在山谷中的一座小山上,属于藏传佛教四大流派中的格鲁派,建于11世纪中叶。这个寺庙建筑群中有120名佛教僧侣和一所拥有近30名学生的学校,学校内提供免费茶水,茶叶是黑茶,我还看见一个5、6岁模样的小和尚在学校操场上走过。

礼其尔寺

礼其尔寺

礼其尔寺

礼其尔寺

礼其尔寺

礼其尔寺上

也许礼其尔寺在拉达克的佛寺中不太出名,因而一个游人也没有,寺庙内也随便拍照。里面的佛像和壁画我没看出有多特别,只有手绘的曼陀罗,即生命之轮还可圈可点。但此寺吸引人的并不是寺内的佛像和壁画,而是寺院下方20多米高的镀金弥勒佛像。不过,这尊佛像是20世纪新建的。

看完这些寺庙,我发小儿说她对藏传佛教够够的,再也不想多看藏传佛教寺庙一眼。我呢,在这些寺庙中接受过灵魂的第一次洗礼后,更想对藏传佛教深究。我要去前方我们克什米尔之行的终点站,也是拉达克王国的首都-列城(Leh),再次接受灵魂的洗礼。那里不仅有藏传佛教的寺庙,还有一号国道上唯一的锡克教寺庙。

路线

 
lily0824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anxueClear' 的评论 : 那我真是三生有幸。
HanxueClear 发表评论于
真希望我是你的那位发小:)而且会一个不拉地陪着你看寺庙,也会和你一起在印度河边发呆:)哈哈哈
lily0824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谢谢表扬。受中国教育的我是无神论者,但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灵。
ylyq_007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博主分享! 好丰富的藏传佛教信息,估计您是个礼佛之人?

我以前看资料了解到, 拉达克是西藏的朝贡国,后来伊斯兰教入侵,被灭,西藏请清朝帮忙,无奈清朝政府自己也腐朽无力,最终西藏完全失去了对拉达克的影响和控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