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不阿的张释之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執法不阿的張釋之

資治通鑑裡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漢文帝時出了一個名人叫張釋之,此人開始只是一個看門的小官,得罪了漢文帝,又被漢文帝看中,當上了廷尉(全國最高司法官)。

張釋之看的大門叫司馬門,是宮廷的外門。按當時法律規定文武百官到此必須下車步行,違反規定的罰白銀四兩。有一天張釋之當班,皇太子乘車進宮,到此並未下車。張釋之手一揮,心想活兒來了!他攔住了馬車,雙手一拱說,"請皇太子下車步行入內。'' 皇太子不與理睬,只哼了一聲,命令車夫繼續往裡趕,張釋之箭步上前,一把抓住馬頭韁繩死不放手,馬一下子把他拖出十幾丈遠,張釋之就勢躺在地上,說太子不下車就從我身上壓過去好了。雙方相持不下之時早有人飛報漢文帝。漢文帝先是一愣,一個小小的官吏好大膽子,竟敢把太子的座駕攔在宮門外,這還得了,於是他下令讓張釋之快快放行!張釋之仍躺地不起,聲稱不見萬歲爺親筆手諭,太子絕不可乘車入內。漢文帝無奈只好發了一道特赦令,免皇子乘車入宮之罪。皇太后聽此消息後喜從心來,認為張釋之是

個人才,可有大擔當,廷尉之位非他未屬。漢文帝不敢違背母后的詣意,就讓張釋之當上了廷尉。做了廷尉之後,張釋之舊疾不改,又多次頂撞皇上。

有一次文帝出行,沿途早己戒備森嚴,三步一哨,五步崗。有一百姓,因家父得了重病,需進城買藥,就偷偷溜了出來,過一個橋時,正巧遇上皇家車隊經過,文帝的馬受到驚嚇,前蹄立了起來。文帝大驚,將嫌犯拿下,命張釋之從嚴冶罪。

張釋之一不用刑,二不逼供,把事情原尾搞清後向文帝匯報說,此人一不是刺客,二不是歹徒,只因急於買藥救父意外衝撞了陛下車馬,按正常標準此人只能罰白銀四兩。文帝說判得太輕,一定要判他死刑。張釋之辯解說,“此人罪不該死,我必須依法辦事,不可從重處罰,法律是天子您和天下百姓共同所有,如果任意加重罪罰,法律就失信於民。下級官員上行下效,任意加重百姓罪責,天下公理何在?望陛下深思。'' 文帝沉思片刻曰,"卿言之有理,允之。"

文帝雖然讓步了,但他始終搞不清是權大還是法大。不久又發生一次他干預法律的事。有一個盜賊偷了文帝家廟中的一個玉器。文帝問張釋之“你

打算如何處置這個賊人?” 張釋之說,按照法律,偷盜皇家財物應處死。文帝說太輕了,應誅九族。張釋之說這己經是最高的處罰了。文帝說法律是先帝制定的,我為什麼不能修改!張釋之說律法是國之重器,不可為一時、一事修改。” 說完,他摘下烏沙帽,磕頭請辭,說這官我做到頭了,若明天有人盜先帝宗廟之物,我又如何再加重處罰呢?懇請陛下另請高明,容我歸回鄉野。

文帝突然變了一付面孔,學著座山雕的口氣說“戴上,把帽子戴上,怎麼耍起小孩子脾氣來了。朕虧待不了你。

太后聞之大喜,道“ 得張釋之乃國之福也!以宴賜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