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笔记#37:投资者的常见心理误区

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经验、生活随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理解是: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严格的科学。投资者在从事这项“艺术”活动中,投资者本人的心理素质和偏好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品”。

200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出人意料地把经济学奖授予了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以奖励他对于“经济心理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卡纳曼发现:普通人在面临经济和财务上的风险(比如股市波动)时,会做出不理智的选择;比如损失厌恶。

今天,我试着总结一些投资者常见的心理误区。

一、从众效应 (Bandwagon Effect)

从众效应也被称为“羊群效应” (Herd Mentality),或者“从众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受到多数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动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

这个现象,在普通投资者中司空见惯,比如追捧明星基金、跟风炒作最火爆的科技公司新秀等。更常见的是在牛市到来时,连贩夫走卒都纷纷入市炒股;而在熊市之下,绝大部分投资人如惊弓之鸟般抛售股票。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这个心理误区呢?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必须建立并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和纪律,比如定投指数基金,做到处变不惊,泰然应对市场的风险和波动。

如果更近一步,天赋异秉的投资人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就像股神巴菲特那样: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先前的文章,“小户反击战”。

二、损失厌恶 (Loss Aversion)

所有的投资者都讨厌亏钱和损失,而“损失厌恶情节”发现损失产生的消极情绪远远超过收益产生的积极情绪。

比如,如果有下面两个方案让你选,你会选哪个?

方案A:
  100%会损失800元
方案B:
  有50%的可能性会损失2000元,另有 50% 的可能性没有任何损失。

学过概率的朋友,不难发现方案B等价于期望损失1000元, 因而明显比方案A更差。但是经过心理学测试,大部分被测试的人还是选方案B。

那么,收益要达到多大的比例,才能抵消对损失的厌恶情绪呢?

这个比例肯定是因人而异的。通常越理性的人,这个比例越接近1;反之则越大。

在投资领域,很多人就会被损失厌恶情结所困扰。

比如,投资者最初选择基金A,并且账面上亏损了10%。然后投资者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基金B,比如标普500基金。这个投资者通常会把新获得的资金投入到基金B里,而不愿意卖掉基金A。

因为如果卖掉基金A,投资者觉得要承担“割肉”的损失。于此同时,投资者相当于承认了自己先前的决策是错误的,这也违背了另一个心理学原则:一致性原则,即人在心理上总是企图保持各种一致性。

三、幸存者偏差 (Survivorship Bias)

这个偏差是指:当一个人过度关注“幸存”的人或者事物时,会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也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的样本,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普通投资者在和周围朋友的沟通中,或者关注财经媒体时,经常会遇到某些”股神“惊如天人般的表现,或者如上帝般的神预言。如果你仅从这些“幸存者”那里获取信息,就会误以为自己也可以一夜暴富。

四、赌徒谬误 (Gambler's Fallacy)

这个也被成为蒙地卡罗谬误(Monte Carlo Fallacy)。这是一种机率谬误,主张由于某事发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来不太可能发生;或者由于某事很久没发生,因此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

比如在最简单的抛硬币的实验中,赌徒谬误错误地认为:抛一枚公平的硬币,连续出现越多次正面朝上,下次抛出正面的机率就越小,而抛出反面的机率就越大。

学过概率的朋友都知道,每次抛硬币都是一个独立事件,因此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50%。

如果你去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的赌场,就会发现无数玩老虎机的玩家。很多玩家整天盯着某个机器,试图根据先前出现过的图案排列,来预测下次出现获胜图案的概率。这基本就是痴心妄想。

在投资领域,也有投资者秉持这种错觉:如果一只股票连续多年下跌,那么它就一定会比别的股票更有可能大涨。这也是一厢情愿的黄粱美梦。

五、本土偏好 (Home Country Bias)

顾名思义,投资者偏好“自以为熟悉”的股票,比如本公司的股票,或者祖国公司的股票。

很多美国的科技公司会通过股票激励计划让员工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很多员工就一直持有这些股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本土偏好”。而理智的投资者,比如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卖掉到手的公司股票,买入我钟爱的指数基金。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分散风险。

臭名昭著的安然(Enron)公司,允许员工在退休账户里(401K)购买本公司的股票。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很多员工不但丢掉了工作,连退休账户里的投资也付之东流。

很多第一代华人移民,特别钟爱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甚至到中国A股开户炒股;他们也是本土偏好的牺牲品。根据历史数据,无论中概股或是A股大盘,和标普500指数或者纳斯达克指数相比,表现都是惨不忍睹。

六、归因谬误 (Attribution Error)

这个也被称为错误归因。它是指人们在评估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一定是有这样的人格,才做出这样的行为) ,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有特殊的潜规则)。

在投资界,很多人有类似的谬误,误以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是由于自己的天赋异秉。股市里面流传一句话:牛市的时候,人人都以为自己是股神。

另外一种投资者迷思是觉得自己可以发现个股或者指数的走向规律,从而剑走偏锋,试图精准预测股价的短期走向。我先前也尝试做技术分析,还看了几本技术分析大神写的书。我后来发现,技术分析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

股市是一个庞大的混沌系统,影响股价的因素数不胜数,而且很多都是未知因素。因此,任何试图预测短期股市走向的企图基本都是徒劳的。

延伸阅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