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 华为人事管理

华为人才管理之道——任正非眼中的人才观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企业的人才观又与企业领导人的人才观息息相关,任正非很早就提出对人才的管理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所以要深刻理解华为的人才管理之道,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任正非眼中的人才观

关于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应该始终以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为宗旨。任正非认为,华为坚持聚焦管道的针尖战略其实就是和平崛起,华为未来的发展将逐渐突入无人区,踩不到各方利益集团的脚,就会和平崛起,人力资源政策和业务政策都应聚焦于支撑这一战略的实现。

关于人才管理

改良金字塔管理,用人才管理奠定胜利的基础。

保持金字塔的基本架构,拉开金字塔的顶端,形成蜂窝状;异化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向外差异化对标。任正非认为,人力资源政策要支持公司“和平崛起”战略的实现,就是改良人才金字塔结构。

第一,拉伸金字塔顶端,形成蜂窝状。吸引优秀人才首先需要有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制度,留住新加入的优秀管理人才的方法就是首先让这些人才参与重装旅(公司区部建设)中去,这样在任命时就他们已经适应华为文化。

第二,金字塔内部结构要异化。过去华为人力资源很多模块太标准化,但现在金字塔架构体系不发生变化,但里面的各个模块要异化,各自去和市场对标,如华为机器的核心制造和新产品制造去市场上对标,技师只要做到高质量,可以高工资。

适应业务与管理变化,针对性管理各类人才,激活各级队伍。任正非认为应当针对性的管理各类人才,对高级干部的发展要求,应从客户需求导向转变为社会结构导向,要超越客户前进,另外高级干部的末位淘汰不是坏事,被淘汰的高级干部可以去“重装旅”(公司区部),再造辉煌;对基层员工不强调一定要 “之”字形大流动,鼓励基层员工踏踏实实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说到人才的精准匹配,那么“识人”这件事到底难在哪里呢?面试官很容易在招人的过程中落入“第一印象陷阱”。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认知不协调”。

面试过程中,如果你的某句话恰好引起了面试官的共鸣,那么他就非常容易落入“第一印象陷阱”。清华大学宁向东老师说,他当面试官,就从来不要求对方做自我介绍,而是直接审视能力,以免自己被误导,落入“第一印象陷阱”。

那么在“识人选人”这个环节,华为是怎么做的?华为做了三件事:

第一,确定重点岗位的关键职责和关键能力素质要求,然后根据能力要求来客观评估候选人;

第二,设计每个不同岗位的面试问题,建立面试题库;

第三,对公司所有可能担当面试官的人员进行培训,考试通过后持证上岗。这里说的只是人才识别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能力识别。中国人向来强调“德才兼备”,除了有才,还必须有德。一个人如果不认同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那么他的能力越强,给企业带来的破坏性越大。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两条,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以奋斗者为本。

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有利他之心和同理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之,在进人阶段识别人才时,需要从能力和价值观两方面去考核,而且要以价值观为先。

但如果从人才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人也好、企业也好,如果“只进不出”那就坏了。

之前IBM给华为做咨询的时候,发现华为离职率只有5%,原本是华为引以为豪的事情,却被告诉他们,错了!5%的离职率是太低了而不是太高了。国际领先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在10%~20%的区间才是合理的。

面对这个问题在华为也特别严重过,很多老员工的收入大头是虚拟股权的分红,对工资奖金根本不在意,这就与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冲突了。

那么华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华为对干部队伍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所谓“能上能下”,就是干部既可能升职,也可能降职,华为干部“三起三落”甚至“七上八下”的例子有很多。

面对以上问题,华为主要采用这么几种方式:

一是提前退休。这好理解,就是给“老人”们一笔补偿款,让他们提前退休腾出位子。

二是转岗。就是把管理者转为公司顾问,让他们以专家顾问身份为公司建言献策,但是没有管理决策权。

三是用辅业来分流。像华为就成立了一家做企业商旅的公司,用来分流公司元老。

四是内部创业,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和扶持,这对公司和员工来说是双赢。国产手机OPPO的经销商团队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因为很多经销商就是由OPPO前员工内部创业来的,他们和OPPO之间形成了基于共同价值观的长期利益共同体。

华为搭团队的动作要领是,既要重视“进”,也要注意“出”,对人才要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加速成长

1>由工资倒推任务

很多公司做预算时,一直是给下属安排任务,这就等于“逼着”下属去做。

华为的做法恰好相反。只有一个规定:首先给他一个工资包,他想拿多少工资,按比例倒推出他的任务。例如:给他500万的工资包,他拿的工资是30万,那么他必然为这30万去想办法完成绩效。

公司最核心的管理问题是,一定要把企业的组织绩效和部门费用、员工收入相关联。只有这样,最重要的是将核心员工的收入提高,而给核心员工加工资,可以倒逼他的能力成长。

公司要考虑员工怎么活下去,要考虑员工的生活质量不降低。员工有钱却没时间花,这是企业最幸福的事情。而企业最痛苦的是什么呢?低工资的人很多,但每个人都没事干,一群员工一天到晚有时间却没钱。

所以在华为,强制规定必须给核心员工加工资,从而倒推他要完成多少收入。每年完成任务,给前20名的员工加20%工资,中间20%的员工加10%的工资。每超额完成了10%,再增加10%比例的员工。此外,即使部门做得再差,也要涨工资,不过可以减人。

很多企业经常犯一个错误:部门绩效越差,就越不给员工涨工资。如果工资不涨,优秀员工肯定要走,剩下的都是比较差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能像华为一样每个员工工资都很高,但你可以让核心员工工资高。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产出职位的薪酬要增加成为必然。

总之,要留住核心员工,给少数优秀的员工涨工资,来倒推你的任务,这就是增量绩效管理。

2>提高人均毛利

但是,很多员工不会为了销售收入的提升而努力,所以一定要有毛利,这个数基本上在30倍到100倍。

华为首先将毛利分成六个包:研发费用包、市场产品管理费用包、技术支持费用包、销售费用包、管理支撑费用包、公司战略投入费用包。而且要找到这六个包的“包主”,让这个“包主”去根据毛利来配比下面需要几个人。

任何一个企业,人均毛利是唯一的生存指标。人均毛利35万元,是一个企业最低的收入水平。若人均毛利35万元,60%即21万元是人工成本,还有35%是业务费用,15%是净利润。目前,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如果说企业里的员工,一个月拿不到8000块钱薪资,大家就没法生活。

华为之所以一定要实现人均毛利100万元的目标,是源于华为规定,员工必须拿到28万元的固定工资。

这个问题对于中小企业同样适用,一定要注意将人均毛利提上去。人均毛利率的增长,决定着工资包的增长。如果中小企业的工资包上不去,一定会成为大企业的黄埔军校,掌握优秀技能的人才就会被别人挖走。

3>减人,也要增效

一个企业最好的状态是,让一个人干很多事,不养闲人。比如:四个人的活儿,由两个人来干,能拿3倍的工资。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要减人增效。这是绩效管理首要的目标。

所以,华为人力资源部经常定招聘需求的时候,第一是一定要搞明白为什么要招这个人?第二是他独特的贡献是什么第三是能不能把这个岗位给别人做,给别人加点工资?

在华为,一个部门经理只能干三年,第一年的任务就是精简人员,将很多岗位合并。企业一定要记住这几条:管理岗位和职能岗位越合并越好,一个岗位的职能越多越好,产出岗位越细越好。

3、有效激励

“获取分享制”应成为公司价值分配的基本理念,敢于开展非物质表彰,导向冲锋,激发员工活力,公司就一定会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机制是基础,“获取分享制”是发动机,合理规划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任正非认为未来为华为创造价值,要承认资本的力量,但更主要是靠劳动者的力量。

分配方式中劳动所得(包括TUP/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与资本投入所得(指虚拟受限股收入)设置合理的分配比例,让拉车的人永远比坐车的人拿得多,那么车就会越跑越快,这样华为的发展就有了“永动机。华为坚持“先有鸡后有蛋”的人才管理理念,薪酬制度是激发员工活力的重要保障,坚持导向冲锋,先敢于给予,再让员工创造价值。

有效激励能够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但激励也是很讲方法的,很多企业看到华为舍得给员工发钱,也学着华为大碗分金,结果不但没落好,还往往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员工怨声载道、团队离心离德,所谓“打劫容易分赃难”。

如果是采用“雇佣军”模式,给钱才上战场,那么大家的注意力肯定是在钱上,很容易为分赃不均而起纠纷。只有大家的注意力始终是在“战役”本身,而不会去过分关注谁多拿一点、谁少拿一点。

对员工最重要的激励,一定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感召式激励,只有这“上三路”的激励做到位了,这时候物质激励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任正非说:“我来找你,就是想和你一起干一件大事,让中国人能够用上自己的产品,把世界列强赶出去。”

任正非又接着说:“你加盟华为后,我直接任命你为总工,负责整个企业的产品研发。你的基本薪酬也可以享受公司最高水平。”

对于真正的人才进行激励,一定是使命和愿景先行,再以物质激励做保障,步骤不能走反了。

关于物质激励,首先,你的考核标准要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致。比如,很多企业都强调用户至上,但在绩效考核时却只注重短期利润,没有把客户体验、客户安全等重要指标纳入考核,结果就导致了百度魏则西、滴滴顺风车等恶性事件。

有的企业倡导团队协作精神,但在绩效考核时却只重视个人业绩。这就造成了物质激励和使命激励之间的相互矛盾,二者不但不能形成合力,而且相互消解,当然就起不到激励效果。

除了要注意考核标准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物质激励要注意的第二点,就是要管理员工的期望值。

同样一笔奖金,如果是高于员工的预期,激励效果就好;而如何低于员工预期,激励效果就不好,甚至会带来负激励。

如果把目标定高些,年底目标完不成,华为却给员工出乎意料的奖金,这样大伙儿就会有负疚感:没完成任务还能拿这么多,惭愧啊!明年一定好好干了。

而如果把目标定得太低,大家都觉得自己很能干,期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华为有效激励的动作要领,是使命和愿景先行,再以物质激励做保障,步骤不能弄反了。在物质激励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考核标准要和企业价值观一致,二是管理员工的期望值。

4、总结

1>从任正非先生谈到的人才管理理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2>人力资源战略始终以服务于公司战略为宗旨;

3>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业务发展需要灵活进行组织变革;

4>适应业务与管理变化,针对性管理各类人才,激活各级人才队伍;

5>充分承认员工创造价值,并让员工分享其所创造的价值;

6> 坚持“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人才管理理念;

7>重视非物质激励;

发布于 2020-07-01 04:2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