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篇】略方

【第三十九篇】略方

 

【原文】经有得,得有识。识识知识,故为深也。

群书【释译】人通过经验,得到知识。通过知识学到更多东西,越懂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就成了学富五车的高人。

 

【原文】识而不发,谓之浅也。至理缘道,至道缘玄,众玄之境,通世随人也。

群书【释译】然而,有学识却不传播给他人,是迂腐的。最高深的道理是世间正气,这也是最简单的理。很多时候,要在世间,才能知道人们在想什么,才能真正帮到他人。用当代人的说法,就是入世修行。

风之光注:

识而不发,谓之浅也。至理缘道,至道缘玄,众玄之境,通世随人也。

直译:

有知识但是用不出来,这种知识本质是很浅层的知识。

最高深的智慧得去研究道,想要把道研究的很明白,就得研究那种形而上的东西,而光研究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是没用的,还得在人世间修炼,在日常生活中体悟。

只有能知行合一,把形而上和形而下关联的人,才能抵达最高境界。

 

【原文】君不偿以己私,魔而出,何神根。众法之源,神性也,众玄之源,善也。

群书【释译】如果人挟私而行,魔欲出宫,全是人的欲望在作祟,没有神根在。所谓法术神奇的源头在于神识,而神识要靠善意来发动。

 

【原文】吾以唯余故高深,层略也,法何高也。

群书【释译】一天到晚故作高深状,装神弄鬼,这种层次太低,水平又能高到哪去呢。

 

【原文】善有心,在世人,略有方,济世良,神之性,人至醒。

群书【释译】善良在尘世间每个人的心中,所以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让人们的善意发挥出来,神性就发动了,人就会通晓很多道理,提高智慧。

风之光注:

善心,人皆有之,善心启动,自然而然能知晓很多正确的方法,然后拿这些方法济世救人,神性就会越会越来越旺盛,人也就会,逐渐觉醒自己的本来面目。 

 

【原文】法为法,术为法,思为法,人为法,吾为法,层法层层,高深莫测也。

群书【释译】这时,不管用何种法术,“术为法”也好,“思为法、人为法”也罢,都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为这时人本身就是法术的化身——万物不沾之境界。

风之光注:

首先,法为法,人为法。这代表的是,境界的不同。

以何为法,就代表着,思想境界的水平线。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即位的第二十四年(前355),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他:“大王也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们魏国这样的小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二十辆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

齐威王说“我和你当作宝物的有所不同。我有个大臣叫做檀子的,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盼子,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

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跟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就道不拾遗。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两车呢!”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而去。

在这个故事中,魏王以夜明珠为宝,而齐威王以人才为宝,这就是法的境界不同。

同样,以法为法和以人为法,境界是天壤之别。

只要神性发动,那么就会从一开始以法为法到以思为法,到以人为法,最终,法的境界,高深莫测,永无止境。

 

【原文】欲己心,在己人,略有方,济吾强。魔至性,人至灭,法为魔,本为骗,思为妖,人为怪,吾为妖。层魔相限,陷足透底也,何论高也!

群书【释译】人性受魔所染,都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所谓的方法,就是想强大自己。事实上,这是魔性的,魔高人消。这种法术出自魔,看似高深实则浅薄,长此以往,思想会成妖性,人会变成怪物。魔都出来了,又怎么可能强呢!

风之光注:

这段话和上段话是成对的,上段话是正向说明,这段话是反向说明。

反过来呢,魔性发动,法为魔转,那么就会逐渐走向,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道路,最终,境界越来越低,低到陷进地里了,人也就离死不远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