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S专家甘思德、白明、林洋(从左到右)研讨旧金山中美峰会结果和今后一年形势。
中评社华盛顿11月21日电(记者 余东晖)当美国外交学界在热议旧金山峰会后美中关系的相对稳定能持续多久时,有美方专家提出,其实最令人担忧的不是明年美国大选选战中可能将中国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而是明年大选的结果可能令美国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发生巨变。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三位专家20日就刚落幕的APEC峰会结果进行线上对谈。说是分析APEC峰会结果,其实全程在研讨中美峰会的结果和意涵。与美国外交学界多数学者一样,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中美峰会带来的中美关系回归相对稳定能持续多长时间,很多人把变量归于即将到来的台湾大选和明年下半年的美国大选。
CSIS中国商务和经济董事项目主任甘思德 (Scott Kennedy) 对峰会后的美中关系表达了一定的乐观。他指出,过去几年美中关系曾经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有完全脱轨的可能,但是现在他觉得要改变一点基调,至少美中关系已经取得了“脆弱的稳定”。虽然美中关系还不是化冻,不是改善,不是回到过去,而是竞争的固化,但是全面脱钩和发生战争的“尾部风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现在已经有了某种“护栏”到位。
最近多次访华的甘思德表示,现在美中关系中也有些结构性的稳定源泉,为防止两国关系崩溃、阻止滑向战争提供了希望,包括高层之间的互相依赖,高层的威慑、行政部门增加沟通、国会的访问、商界和人员外交等,会起到某种稳定作用。美国的盟友也在加紧与中国进行接触。他说,2024年虽然对台湾选举要警觉,但是明年爆发热战的可能性较低。
甘思德认为,美中关系的最大变量不是明年的美国大选选战,而是美国大选的结果,那将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中互动的方式。他说,那将不是微妙的变化,而是巨大的变化,美中关系将只会是那个变化中最小的元素,选举结果会改变美国国内的政治和外交政策。那将是最大的问题,值得密切观察。
甘思德没有说明为何明年美国大选结果更令人担忧,但显然是在假设特朗普卷土重来,而不是假设拜登获得连任。
即将到来的台湾大选也被美国外交学界普遍认为是可能影响今后几个月中美关系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谈到此次中美峰会关于台湾问题的表态,CSIS中国实力项目主任林洋(Bonny Lin)表示,中方将台湾问题当作中美关系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并不令人意外。中方要求美方“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坚称美国的一中政策不变的美方则表态“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两岸分歧”。林洋观察到,此次峰会中美双方就台湾问题的公开表态也相对较短,而且语调相对温和,倒是在峰会举行同日,北京举行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发言人就台湾选举可能的“赖萧配”发出了强烈的警告。
林洋分析,如果赖清德在台湾胜选,外界对于北京何时作出强烈反应有三种判断:一是当选之时,二是就职之时,三是就职后做重大的事情时。她猜想,从此次峰会中方的表现来看,北京最可能会等到赖清德就职以后做出被北京清楚具体地认定为重大的事情后,才会做出强烈的反应。
CSIS费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认为,拜登想要这个峰会,并不是想要明显改善两国关系,或者想取得重大成果,而是想要通过峰会向盟友和伙伴显示美国能够管控这个复杂关系,因为盟友和伙伴其实也担心美中冲突,从而更强化同盟关系,以利于与中国竞争。这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白明谈了很多美中关系在峰会后依然存在的不利因素,包括两国关系中的许多裂痕,诸如技术问题、台湾问题等可能导致冲突对立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所以虽然会谈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艰难险阻仍在前方。他指出,两军恢复沟通,但中方将美方要求恢复军事沟通视为给中国设置陷阱,以限制中方的反制行动,从而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恢复军事沟通本身不见得就能够阻止关系的恶化。
白明注意到拜登19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文章谈论美国面临的地缘战略环境时,谈到了中东和俄罗斯,但是没有提到中国,只是以印太战略隐射中国。过去几年,美国政府一直将中国当作美国最大的战略挑战,但现在拜登居然没提中国,他称这令人感到困惑。甘思德则注意到,过去两年频频谈论战略竞争的美方在峰会后的解读声明中,没有出现“战略”一词,而只是用了“竞争”,语调上有所放缓。
今后12个月如果想保持美中关系峰会后的相对稳定的状况,北京和华盛顿关键要做什么?
甘思德认为,过去几个月的一系列高层会谈直至此次峰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关切,但是保持沟通产生了至少努力避免形势恶化的基础,在气候变化等少数方面取得了温和的进展。这要归功于疫情结束后沟通的正常化,双方认识到外交的价值所在。他意指今后一年,双方依然要保持频繁的高层沟通。
林洋认为,2024年要保持稳定不容易,要想2024年整年美中关系都不发生负面螺旋,双方都需要保持克制。仅仅增加沟通和对话是不够的,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某些行为不满时,不要像今年2月“气球事件”那样,轻易进行强势回应,升级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