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雅路湘雅医学院
惊闻,有人提议将维多利亚港改名为延安港,毫无意外。
全国有许多条中山路,但长沙这条中山路很特别,它与黄兴路和蔡锷路交叉。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黄兴、蔡锷、宋教仁,并称民国“开国四杰”。四杰中,后三位都是湖南人。黄兴、蔡锷葬在了岳麓山,并以长沙两条南北向的主要马路命名以纪念,宋教仁葬在了上海。
文革期间,蔡锷路和黄兴路分别改称为大寨路和大庆路,湘雅路改成了反帝路。
1979年长沙地图中,还可以看到黄兴路那时叫大庆路,右下角的有色设计院是我八十年代的工作单位。
湘雅路定位为城市主干道,湘雅路全长约3.6km,西起于岳华路以东,东至芙蓉路以西。湘雅医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87号,由雅礼协会傳教士愛德華·胡美(Edward H.Hume)创办于1906年。现拥有编制床位3500张。
雅礼协会
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是于1901年建立的一个非政府及非牟利机构。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雅礼协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雅礼协会与美国耶鲁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为耶鲁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提供资助。
雅礼协会建立伊始是耶鲁外国传教团(Yale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y)的一个组成部分。1913年之前,人们非正式地将雅礼协会称为“中国耶鲁”。从一开始,雅礼协会就是一个无派别的宗教组织。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雅礼协会已经不再公开宣传自身为纯粹传教团体。1934年,雅礼协会重组为世俗组织,并于1975年正式采用“雅礼协会”这一名称。
雅礼协会是19世纪末美国大学本科校园的宗教热情的产物。雅礼协会由一些耶鲁毕业生和教职员工成立于1901年初,是耶鲁外国传教团的一部分。1901年初,耶鲁大学1898级的四位毕业生德士敦(John Lawrence Thurston)、阿瑟(Arthur Williams)、席比义(Warren Seabury)和盖葆耐(Brownell Gage),在校务卿斯多克(Anson Phelps Stokes)的家中聚会,热切讨论,商定到海外传教,建立基督教的海外基础。他们选择中国开展事业的部分原因,是要向1892届耶鲁毕业生毕得经(Horace Tracy Pitkin;1869-1900)致敬,他曾经在中国保定传教,并于1900年死于义和团事件。
在纽黑文办公室与其他在华传教团体的督促下,雅礼传教团很早就更加注重教育事业发展而非福音事业。1902年10月,雅礼会派遣德士敦(John Lawrence Thurston)、德本康(Matilda Calder Thurston)夫妇首先到达中国,选定湖南省长沙市作为工作基地。德本康在1903年患肺结核回到美国,次年在加州去世。1905年,胡美医生到达长沙,医学教育与服务成为雅礼事业的核心。胡美博士创建的诊所最终产生了一所预备学校雅礼中学、雅礼大学(之后迁至武汉,并合并了其他两所教会学校,成立华中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院及湘雅医院。多年后,湘雅(其中的“湘”字代表湖南、“雅”字代表雅礼协会)因其能够在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最先进的西医培训而享誉全国。与其他外资创办的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湘雅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尽可能多地培养中国教职员工和管理者。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湘雅所开设的所有专业的领导职位都由中国人担任,“中国耶鲁”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中美合作事业了。
南湘雅,北协和
1901年6月25日,受到义和团运动的刺激,美国耶鲁大学学生前往中国传教的组织雅禮協會正式成立,毕海澜教授为首届主席、德士敦为首届秘书。德士敦和德本康夫妇来中国考察了2年,最终促成雅礼会选择位于华中的湖南长沙作为中国工作的基地。1906年11月16日,长沙雅礼学校在西牌楼租借民房成立开学,由盖葆赖任校长,胡美医生则在对面的“中央旅馆”开办雅礼医院,后改名湘雅医院。
预科开办了8年以后,从1914年开始,雅礼学校正式改称雅礼大学(College of Yale-in-China),开始招本科生,分文、理2科。1914年12月8日,雅礼协会与湖南绅士组织的湖南育群学会共同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Hunan-Yale Medical School)正式开办[1],颜福庆为校长。雅礼协会选送10名教授来校教学,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设备都采用美国制度。
1919年,雅礼大学迁往北门外麻园岭新建的校园,并于1920年建立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的科学馆。此后,雅礼大学接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为雅礼大学的医预科(两年制)。
1926年,湖南成为大革命反帝运动的中心,教会受到严重冲击,雅礼大学被迫停办,1929年合并于武昌华中大学。雅礼的校园改办“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不久又成为中国第一流的医学院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