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妞推荐我看是枝裕和的“怪物”,她说结尾没看懂,想听听我的看法。
影片两个多钟头,得有十分的耐心,才能在慢节奏中抓住要领。老爷最近都在看西部片,陪着我一起看了十分钟,他就走掉了。我自己坐在长沙发末段,客厅落地灯发出晕黄的暗光,屏幕上的夜景再一次出现:城市南北中间隔着一个大湖,从南边看向北边,璀璨的灯光带环中间一个黑洞。
老爷倒水喝,路过瞥一眼,问:“怎么又从头开始了?”,我也纳闷,我猜测:“大概是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是枝裕和电影惯用的一种含蓄,就是平淡的叙述,叙述,叙述。你得看完了,想一会儿才能明白或者不明白。
“怪物”获得戛纳剧本奖。剧本是三叠式,一叠是从一个叫麦野的男孩,他单身妈妈的角度,她发现了男孩的异样,儿子告诉她“自己的脑子是猪脑子不是人脑”~儿子说是老师说的。她以为原因都出在学校,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以不正确的方式侮辱欺凌了她的儿子。于是她去学校找说法,发现学校里的人很奇怪,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道歉,却拒不承认错误。单身妈妈愤而质问:你们还是人吗?
看到这一叠,我差点以为这是一部校园霸凌的片子。
第二叠是从年轻的男老师角度讲起,同样的场景事件,同样的人物时间,男老师看见班上一个叫星野的小男孩被麦野欺负,两个人打架,互相受伤。男老师在拉架中,无意碰到了麦野的鼻子,鼻子出血。男老师也是出自单身妈妈的家庭,他温和亲切的对待学生,却被只看见表象的麦野妈妈指控,被媒体追究,被女友嫌弃,被………他觉得委屈,委屈极了。然而他看见的也只是另一层表象。
第二叠看完时,我想起了一部老电影“罗生门”。人类狭窄有限的视角,一转身,背后又是死角,我们寻找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是怪物~谁轻易的会发起这样的指责?
第三叠出现时,屏幕上一片翠绿,镜头透过一个水坝阴湿的底部,上仰,再上仰~一列废弃的火车车厢,掩映在一片翠绿中,这是影片中隐喻的“理想国”,温柔的星野川和沉默不语的麦野,两个五年级男孩的身影欢喜其中,只有他们,唯有他们,这是个秘密所在。年轻的男老师不知道他们俩打架,其实只是为了掩饰另一桩差一点发生的事情,班上的男孩戏虐的要亲吻星野的嘴唇,说他的唇像女孩般柔软。
麦野曾对星野说,我们是朋友,但在别人面前,你不要和我说话。五年级少年们的世界,暗黑不温情的一面,其实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班上的那些那些女孩子们都帮着星野,掩饰种种被欺负的尴尬,男孩子们都变着法儿取乐星野~他们敏锐感受到了星野的不同,那种不同让他们本能的不快。少年的经历在心里的烙印,造成的困惑,被表现的不算少了,都是受伤者永远难忘。然而伤人者呢?他们长大了,也体会过伤害吧,他们会对以前的角色生出愧疚之心吗?
“怪物”是星野的爸爸称呼他的,他说星野的脑子是猪脑子不是人脑,等他治好了猪脑,妈妈就回来了。麦野的爸爸过世了,是在和另一个女人外出旅行时发生的,麦野的妈妈总是给阴间的爸爸过生日。
导演是枝裕和十分擅长挖掘非正常情形下的,人的情感。“小偷家族”如此,“海街日记”也是,那些挖掘曾经十分令人迷恋~尤其是“海街日记”。我直到看到第三叠,才忽然明白导演这一次到底要表现的是什么,为什么戛纳放映时,人们会长久的起立鼓掌。
原生的同性恋,小男孩萌芽的状态,山清水秀的小地方居住的人们的反应。
固然两个男孩的小演员演的特别棒,那些有着特别寓意的台词,从他们口中自然的说出来,纯真的少男世界,彼此的温暖,在一片绿意盎然中他们恣意的笑,固然很打动人。
然而导演不是为了渲染这种美好,他是借着这些美好,要说点别的。说什么呢?田中裕子扮演的女校长,她在和麦野遇到时,麦野告诉她自己撒了谎,为了掩盖一个不能告诉任何人的秘密~那个秘密,他说“他们”告诉他他永远不会幸福的。女校长便说不能与人言说的秘密,你就用单簧管吹掉好了,说着她递给麦野一个,自己拿起另一个。
他们俩站在一间堆满了乐器的屋里,窗外是翠绿的树和蓝色的湖水。他们像是被按在一张明信片上的两个人物,镜头很慢很慢。我忽然想上厕所,但是我知道这场戏是重头戏,是“戏眼”,导演啰里八嗦铺垫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说出这句话----我不能走开。
女校长说,“他们”说的那些都是废话。只能让一部分人得到的幸福,不是真的幸福。幸福,其实就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东西。~哇,那些起立长时间鼓掌的,大概都是被这句话感动的五体投地吧?
我赶紧去上厕所,不是说好戏让人全程无尿点吗?我倒回去又把这一段看了一遍~很遗憾,我没有被感动到。是枝裕和,裹挟着名编坊元裕二(日剧 四重奏的编剧),坂本龙一的配乐遗作,他们交上了圆满的作业。我甚至说不上有什么错来,可是这些过于理想化的说辞,大而无当。或许是在如今的时代,听多了,变成了口号,叫人站在口号底下,心里的柔软却一点一点在离开。
每年的同性恋大游行,同性恋骄傲月,大张旗鼓的宣传,夸张的欢呼,小众绑架了大众。星野和麦野,是安静的,偏安一隅,他们报花名,做游戏,骑车冲下坡道,两个人在牧野四方游走。幸福,不就是一種感覺,一種非常私人化的感覺嗎?難道它有標準,又可以量化?
我个人非常喜欢洪尚秀的电影,几乎看了所有的片子,那是一种十分偏僻的格调,我料想我的朋友中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我也从来不向他们推荐。我只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角落里,在某些安静的时段,悄悄的看着~我觉得很幸福。
个人都有“小众的时刻”,人类也有“小众的群体”,各安其事,各从其类,是简单又合理的做法。喧嚣尘世的骄傲?呵呵,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