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繁花》不是金《繁花》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金宇澄的《繁花》十年前就轰动一时。

获奖的小说我都会瞄一眼。时间太久有点忘了,趁着看电视剧《繁花》间隙,一目十行又扫了一遍。

金宇澄的《繁花》打的招牌就是“方言小说”,“沪语小说”。这的确别具一格。对于北方人上海话可能听不懂,但是变成文字阅读并没有障碍。因为即使是不熟悉的沪语,听不懂的沪语,写下来都能懂。这个叫“不通文”。而粤语,就可通文。粤语中有曱、甴、佢、乜、嘅、嬲、咁、哋、睇、啲、冧、冇……那么多的粤语字,所以你不仅听不懂粤语,连看也看不懂了

不过《繁花》的成功绝不在于方言,而是繁花之下的市井百态,芸芸众生。

在写作技巧上,有人说,《繁花》得到《红楼梦》的真传。不敢瞎评。只是觉得他的笔下人物很有《金瓶梅》的味道。

小说写了阿宝、沪生,小毛三个朋友和他们的女朋友。中间来来往往牵进去一百多个人物,个个鲜活。小说人物一个也不高大,一个也不够人生榜样。他们经历的都是生活的碎碎念念,一地鸡毛,你也跟随着津津有味地咂摸着上海底层的诸多细节。

金宇澄亲绘《繁花》插图——

这个喧嚣万象的大都市就这么在作者笔下一一展现,仿佛巨幅的上海版的“清明上河图”

王家卫对上海情有独钟,他看上了《繁花》,筹划几年终成正果。

不过“王《繁花》”不是“金《繁花》”。

金宇澄的《繁花》写了文革的荒诞;王家卫的《繁花》关于文革六七十年代痕迹全无。

金宇澄的《繁花》是不同出身不同命运的三个朋友;王家卫的《繁花》沪生、小毛都砍掉,只剩阿宝贯穿始终。

金宇澄的《繁花》体察入微地写了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动荡的社会变革,抄家,背叛,不伦恋;王家卫的《繁花》聚焦九十年代的商战风云股场跌宕,弄得上海股市居然抄起了“繁花股”!

金宇澄的《繁花》女人的命运令人嗟叹,势利眼的小琴、梅瑞,苦命的姝华,偷情的银凤;王家卫的《繁花》女人走到聚光灯中央的都是强者,李李、玲子、汪小姐演绎成女性奋斗的标杆。

金宇澄的《繁花》读完,有一种悲凉,一种人生不过如此的感慨。一如作者金宇澄说“繁华繁花,物极必衰,人生就是这样”。

王家卫的《繁花》结尾轰轰烈烈,昂然向上。东方明珠塔竣工,满天礼花,满城繁花。

说了这些不同,不是说王家卫的《繁花》不好看。评价:虚幻但好看。有人甚至捧为“孤品”。

人们热评的同时,纷纷跑向早已寂寞的黄河路——

警察不得不设立了临时红绿灯——

我尤其喜欢那光线不断照在和平饭店不断照在外滩27号大楼上的那种金色迷离的色彩,在外滩27号大楼干了20年的小叔子也慨叹:居然拍的这么美!(巧了,他当年也在纺织科,负责日本东南亚出口。然后也有了自己的码头)。

我也喜欢阿宝和玲子在阁楼顶上聊天的画面,那清澈又明静的傍晚的天空。上海还有这么纯洁的天吗?像俺黑土地呢!

不仅仅摄影,演员也好。最成功的是爷叔,小说里的爷叔是个老色鬼,电视剧的爷叔是江湖隐士。“90后”游本昌让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所有的演员都很卖力。真是“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大概用家乡的语言演戏的机会不多。每个人都显得兴奋异常,入戏异常。叽叽又喳喳。

不过,胡歌最后说:不响最大。人不响,天知道。

“不响”,也是小说出现最多的两个字。

值得细细品味细细琢磨。

建议一:电视剧要看沪语版。

建议二:有闲暇要读小说原著。

小说《繁花》提及56首当年的流行歌曲。电视剧继承了这一点,尤其是那首《再回首》。让我想起安妮埃尔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悠悠岁月》,里面也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提及很多当年的流行音乐,流行时尚。

小说结尾也是用流行歌曲结束的。是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15集以后电视剧渐入佳境。书很值得一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乔宁' 的评论 : 谢谢乔老爷同意我的一点小感觉!
寒一凡 发表评论于
繁花电视剧看了十五集,小说没有看过,看了葱葱的美文,觉得应该找来读一读。
乔宁 发表评论于
“每个人都显得兴奋异常,入戏异常。叽叽又喳喳。”花姐的形容很贴切!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灰蘑菇好!国语版也夹杂沪语,沪语版似乎味道更浓。我就是瞎说,希望别影响你好好观剧。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鹿葱姐的剧评很独特,谢谢介绍原著。电视剧好评如潮,我在想着要好好看一下,开了个头,在国语和沪语之间犹豫,正好鹿葱姐推荐沪语版,那就沪语版吧,谢谢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夏圓' 的评论 : 谢谢圆师傅点道。金牌王牌两股道都很地道!
夏圓 发表评论于
王牌和金牌,在鹿葱手里各显身手。你这两手牌打得好。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谢谢小树。侍弄你的花以外也喜欢追剧吗?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哈哈, 慢慢看。别被我这瞎评带进沟里。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arksoul' 的评论 : 电视剧有电视剧的特点,而且更加大众化,可能对推广小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呢。我感觉10集之前算铺垫,以后故事清晰了。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很有价值的解析~~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说得极是。王家卫的电影就是唯美,暧昧,浪漫。30集里处处都有这特点,不易,也足够了。至于是不是上海女人,上海男人,得菲儿评啊!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好!国语版也掺杂了上海话,不如索性看沪语版,从语言感觉其味道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都是忙人啊,我这就算闲人乱指路了!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鼓励!在老上海面前不敢评剧中的上海人,只好说其他^_^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石石好!我也是胡乱一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观剧的视角。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说的极是。小说不好拍,何况那么多近乎色清单描写,怎么拍啊!所以改编还用了另外的小说素材,我没找到。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的,“不响”也是一种底色。剧是挺好看,只是想看到一点不同而已。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hieftop519' 的评论 : 余音缭绕说明成功,所有人物的命运戛然而止。
麦姐 发表评论于
看来应该先读原著才对,剧还没看,看到博友们都在写剧评,俺已经落后一大截了,追不上。
Darksoul 发表评论于
耐着性子看了六集电视剧,希望找到小说的影子,看来是没指望了。

金的小说絮絮叨叨,但真实细腻,耐人寻味。

王的电视剧故弄玄虚,华丽而肤浅。

多少好小说拍成影视剧时已被活生生阉割,这部剧更可谓是对原著做了变性手术。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同意鹿葱“金宇澄的《繁花》体察入微地写了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动荡的社会变革,抄家,背叛,不伦恋;王家卫的《繁花》聚焦九十年代的商战风云股场跌宕,弄得上海股市居然抄起了“繁花股”!”

也同意海风姐“所以这是王家卫的再创作,只能是挑一部分来拍,变成个故事。”,光从电视剧的制作上来看,这个剧拍得有王家卫的电影风,精致,好看。

但是最好看的,还是鹿葱的“对比评”好文,有视角。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我刚刚把这个电视剧找到,正在琢磨看国语版还是沪语版。鹿葱这么一说。不懂上海话的我也得找那个上海话版本来看了。不过砍去了文革那一段,还是挺可惜的。我和注册博主不同,我特别喜欢看民国的。估计上面审查那段时间的剧比较宽松,作者可以放开了写。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1

俺也把它排在计划中了。把鹿葱的这篇作为文字花絮:))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鹿葱好剧评,视角十分突出。“金宇澄的《繁花》写了文革的荒诞;王家卫的《繁花》关于文革六七十年代痕迹全无。”,王家卫还是很拎的清的,如果去拍文革,很可能就胎死腹中了:)。所以改变为集中拍改革开放,才使得此剧轰动全国:)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的介绍,有你这个垫底再去看就不会被左右了。

问好!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此繁花非彼繁花。金的著作很难拍的,他就是白描,把眼前看到的写出来,作品的原意就是像一个看客,轻松的不投入的,看过拉倒,而且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看到的不一定是连贯有逻辑的。这样的写法,拍成电视剧,大概人人会看得一头雾水。所以这是王家卫的再创作,只能是挑一部分来拍,变成个故事。我倒是觉得,哪怕是看似乐观的结尾,看完了全剧,那么多的得失,应该都有点像生活说的,“觉得伤感,像一出挽歌”吧?
晓青 发表评论于
不响就是不出声。
你这是又写了一个剧本。小说没看过,是不是应当看看,有人说编的完全跟小说不一样。我觉得剧挺好看的。
Chieftop519 发表评论于
看完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弄弄居然没有看啊,真沉得住气!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哇,这么多人说好,得去看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vie' 的评论 : 已经比小说好多了,小说读完才悲凉呢!小人物哪里那么容易都成功。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谢谢鼓励!要耐着性子看过前几集铺垫,后面还是有味道的。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菊人好!大概有意避开那段历史吧?所以电视剧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如小说。但是王家卫的才气掩不住啊!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生活中说上海话的可能不多?沪语版才能感受上海人尤其底层市井的那种味道。
la-vie 发表评论于
虽然结局是圆满好人好报恶人恶报,可觉得伤感,像一出挽歌。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写的很好啊,我是看了片头民国不民国,八九十年代不八九十年代就不看了,看来我是不是也应该试着再看一看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对于有点年纪的人来说, 若是拍这部戏是把“前半截”也拍进去,或许更好看, 当然也是因为那段时间的事, 亲身经历过的人有深刻的印象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正在看普通话版,里面的上海话不少,没字幕也不行的,沪语版估计看不懂。小说不会也都是上海话吧?要是不难懂我想看看,你的推荐有说服力,金版应该有不同的感觉。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QQ' 的评论 : 谢谢XX。《繁花》都是江浙沪文化,不如“不响”,很地域,北方人很难get到。
XQQ 发表评论于
葱葱的书剧对比,高屋建瓴,精辟明了。
关于上海人的“不响”哲学,听了金宇澄老师在《圆桌派》的解释,感觉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繁花》的题记也写道:“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我的祖父母都是浙江人,其实也是常说“弗响”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