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繁花”
第一眼感觉太昏暗,太富丽堂皇,不像90年代的上海,我心中90年代的上海也富丽,也繁华,虽然不是阳光灿烂,也会有些阴沉的黄梅雨季和冬日阴霾,但绝不昏暗,即便是夜晚,也是令人欣喜的亮丽灯火,绝不昏黄。印象里的黄河路也没有剧中那般霓虹灯快要压到马路上的感觉。可能是记忆里的错觉吧。
毕竟是影视作品,只当是故事看,不必太较真,摆脱了故事背景,地域和时间的纠结,抱着一颗娱乐的心继续看下去,倒是越看越扎劲,印证了一句话,不抱太大的幻想就不会有太大的失望。
我看剧或是读书,从来都不太纠结大主题,大背景,只要书中或剧中有那么一点点瞬间能感动到自己就已经很满足。本人阅历浅薄,阅读与追剧的量都不多,真正感动到我的瞬间在文艺作品中也不算很多,所以对文艺作品的要求自然也不太高,一部作品里只消有那么一两个瞬间,在我这便算上乘之作了。
有人说“繁花”是一部大男主剧,我倒觉得“繁花”是一部众生相剧,宝总虽然拍得还算帅气,导演编剧也给了他足够的笔墨和灯光,但有时候我会感觉他更像是一个旁白,一个说书人,导演编剧给剧中其他角色也有足够的戏份,汪小姐,玲子,李李,爷叔这些重要角色的戏份自不必说,范总,魏总,强总,金花,梅萍也是有好多发挥的空间,就连淘淘,葛老师,小江西,卢美林,也给到了足够的高光,虽然是些不起眼跑龙套的小人物,有的还是不讨喜令人厌的角色,可他们也有分配到属于他们自己高光,自己的歌。
在时代大潮里不愿只做一名看客的宝总,有冲上九霄做弄潮儿的豪情,也有无处安放思念,曲终人散的落寞;备受老天眷顾,可以天真任性的汪小姐,讨人欢喜到处受人庇佑宠爱,也有要抛却所有的依靠,做自己的码头的坚持和委屈;算盘打得刷刷清的玲子,突然有一日因着一副耳朵环,因了菱红一句触心经的话,而厌倦了看不到尽头等不到回报的付出和等待;就连向来只陪陪朋友吃吃饭,搓搓麻将的淘淘和葛老师,也有挣不脱现有的束缚,想走出去看看,却又走不出去“你们全都可以走出去看看,我却可以去到哪里”的哀怨;更还有小江西“为什么只有她们可以在黄河路上当老板娘,我却不可以”的愤恨与不甘,随着一首首被时代忘却的老歌的歌声响起,多多少少有些观众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黯然泪流。这个时候所有那些背景,那些年代,那些地域,(像不像90年代的上海)已经不重要了。
黄河路也好,上海滩也罢,80,90,00年代都不重要,人生在哪儿不是舞台,铁打的舞台流水的角,有多少人甘心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只匆匆做个看客,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铆足了劲要在舞台上留下来一点痕迹,可叹一曲繁花终散尽…
“繁花”就这样变成了人们的话题,过两天估计也就慢慢淡去。
容我难得蹭一下热度,实在是有些感慨,“繁花”在我这完全算是上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