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较量 ——读《西游记》

用诗一样的激情去拥抱诗一样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西游记》既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又是一部关于弃恶扬善的醒世之作,作为明朝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章回体小说,这部58.5万字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善与恶的博弈和较量。

唐僧师徒四人一行去西天取经,一路坎坷,险象环生,他们斩魔除妖,砥砺前行,从双叉岭到黑风山,从高老庄到流沙河,从王寿山到黑松林,从平顶山到通天河,从火焰山到荆棘岭,从盘丝洞到比丘国,从镇海寺到青龙山,最后到达天竺国,先后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得真经而返。

纵观师徒一行走过的路,经过的事,正应验了书中所说的:“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终无报,乾坤必有私”。

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中的78 章《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和79章《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来管中窥豹,知微见著体验这部经典作品的入木三分。

话说路经狮驼城,三藏师徒却落入魔掌,行者经百般周折最后请如来收了众怪,解脱了殒命之劫难后继续西行,又经数月,师徒四人冲冷冒寒,宿雨餐风,眨眼却到了一处,唤曰比丘国。

进入城门行走,但见那“酒楼歌馆语声喧,彩铺茶房高挂帘。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广财源。买金贩锦人如蚁,夺利争名只为钱。礼貌庄严风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气概。可是唐僧惊奇地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一个鹅笼子,行者悟空变做蜜蜂去探测个究竟,却发现那些鹅笼子帐幔里面尽关着5-7岁的小男孩。待夜间借宿时唐僧再三追问驿承后得知,那些可怜的小孩,将被用来献上心肝来治愈命在须臾的国王。

原来三年前,一名道人携一年方十六的女子入城,其“形容娇俊,貌若观音”,国王贪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近来与伊不分昼夜,荒淫无度,贪欢不已,以至于到了精尽人亡的程度,国医对此束手无策。

那个被诰封为国丈的道人却为皇帝开出了救命的海外密方,但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男孩的心肝作药引子,于是乎,他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把一个个小孩强取豪夺而来放在鹅笼座等待毙。这个原来的比丘国便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小儿城。

唐僧听后忽失声叫道:“昏君,昏君!为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屈伤这许多小儿性命!苦哉!苦哉!痛杀我也!”

人命关天,断不能让无辜小孩送命。为了“先斩后奏”,不露破绽地营救他们,行者悟空毅然决定:在第二天见驾前要先把孩子们救出。

好个行者出得门外,打个唿哨,起在半空,捻了诀,那城隍、土地、社令、真官,并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众,都到空中,行者略作解释,众神听命,立即行动,于是乎轰轰烈烈,游游荡荡,“满地卷阴风,笼儿被神摄。此夜纵孤恓,天明尽欢悦”,“行者因师同救护,这场阴骘胜波罗”······,当夜有三更时分,众神祇把鹅笼摄去各处安藏不提。

翌日,八戒和沙僧在馆驿守行李马匹,行者变做个蟭蟟虫儿暗中跟随师傅去见驾倒换关文,借此辨认那个国丈是否是他们所判断的妖孽。

那国王坐在殿上“相貌尪羸,精神倦怠:举手处,揖让差池;开言时,声音断续。”唐僧收讫花押了的关文,此时,那个国丈昂昂烈烈径达殿上,断然高坐,漠视唐僧行礼招呼,转向国王道:“僧家何来?”

唐僧再次表明自己的身份,却遭到傲慢国丈的无礼奚落。悟空认定了那个国丈必是妖邪并飞到唐僧耳边偷偷告了将退殿返回馆驿的师傅。

不出行者所料,不一会儿忽有人报告国王那些鹅笼里的小男孩一夜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心肝可取与国王做药引。国王正着急怕死之时,那国丈说道,他观唐僧“器宇清净,容颜齐整,乃是个十世修行的真体。自幼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更强万倍”,并建议取其心肝做药引,那昏君轻信国丈道:“何不早说?若果如此有效,适才留住,不放他去了。”这些都被一翅飞在金銮殿翡翠屏中钉下的行者耳闻目睹到了。

行者把那国丈要武不善作地摘取唐僧心肝的计划告诉了师傅。闻此消息的唐僧,“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真可谓是“妖诬胜慈善,慈善反招凶。”

关键时刻,危难之际,行者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在馆驿被围情况下,他急中生智让八戒撒尿和了一团骚泥,“没奈何,将泥扑作一片,往自家脸上一安,做下个猴象的脸子,叫唐僧站起休动,再莫言语,贴在唐僧脸上,念动真言,吹口仙气,叫‘变!’那长老即变做个行者模样,脱了他的衣服,以行者的衣服穿上。行者却将师父的衣服穿了,捻着诀,念个咒语,摇身变作唐僧的嘴脸,八戒沙僧也难识认。”就这样他们“师做徒,徒做师”,假唐僧跟着羽林卫官去见国王去了。

却说假唐僧跟着羽林军围围绕绕见到了国王,应昏君和国丈之要求,他剖开胸膛并滚落出血淋淋的十来种心来,吓的肉眼凡胎的文官失色,武将身麻。这十来种心中唯独没有国丈要的黑心。

行者收法现真身,直接告知那昏君:身边的国丈就是黑心!那国丈认出了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想抽身溜去。

“那里走!吃吾一棒!”大圣大喝一声。接下来他们在空中打斗,你来我往二十多个回合,那妖邪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皇宫内院,把美后带出宫门,不知去向。

国王如梦初醒, 举国上下对唐僧师徒为民除害感恩戴德。

一不做二不休。“万顷野田观不尽,千堤烟柳隐无踪。”根据国王提供的线索,悟空携八戒辗转寻找,里应外合,直捣城南七十里柳林坡清华庄的“清华仙府”——那妖邪国丈的藏身之地并欲斩草除根。“一阵打斗,那怪败了阵,将身一幌,化道寒光,径投东。”悟空八戒穷追猛打,锲而不舍。

然而正在喊杀之际,“又闻得鸾鹤声鸣,祥光缥缈”,南极老人星忽然出现,他罩住寒光收了那怪并求情悟空八戒“饶他命罢”。南极老人星声称那怪是他的“脚力”,趁他不注意逃出来祸害人间,原来那是一只成了精的白鹿。悟空无奈只好放生。他和八戒再返回“清华仙府”擒拿美后,八戒举钯筑去,“可怜把那个倾城倾国千般笑,化作毛团狐狸形!”,并用大火一举烧毁了那藏污纳垢的“清华仙府”,“清华妖怪宅,化作火池炕”。

斩了魔,除了怪,救了人,师徒四人继续晓行夜宿,不忘初心,向西进发··· ···

这段西行路上生死较量的故事表面上是人和妖的斗智斗勇,实际上却是善与恶的激烈搏弈,读后我们可以感悟到以下几方面的“弦外之音”:

1.江湖险恶,天有不测。唐僧师徒四人途径比丘国,他们怎能想到表面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暗潮涌动?善良的百姓怎能想到那罪恶的魔抓肆无忌惮地伸向他们无辜的小孩?

2.邪不压正。“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僧修政教本慈悲,不忍儿童活见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唐僧师徒无疑是正义的化身,而那些招之即来的各路大神则是不折不扣为正义保驾护航的强大力量。

3.行善要付出代价。唐僧师徒铲除邪恶,救人于危难之中,必然动了那些妖魔鬼怪的“奶酪”,因此会免不了引火烧身,危及自己的生命,且会遭到不明真相的人的反对和嘲讽,
当唐僧正为那些鹅笼里的小男孩心急如焚叹息的时候,在一边的八戒却说了下面一段话:“师父,你是怎的起哩?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家里哭!不要烦恼!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这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需要慈悲为怀的唐僧坦然面对。

4.特权是社会的毒瘤。官本位的特权社会,国王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三宫六院,诸嫔群妃是产生昏庸国君的温床,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祸国殃民,鱼肉百姓,何也?这样的特权阶层亘古千年,根深蒂固,这对与文明发展的人类不知是福是祸?

(画外音:比丘国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是有依据的。作者实为讽刺嘉靖皇帝迷信道人所言,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身,在民间索求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少女的初次月经之血为药引。明朝官场上的黑暗,皇帝的昏庸被吴先生巧妙地写入了《西游记》里,因此被列入了禁书。)

(2/3/2024 Oakville)

北美原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同意!谢谢老师赏读!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唐僧今天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