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奉天府尹張尙賢上奏,言關東沃野千里,有土無人,全無可恃,倘有姦賊暴發、海寇突至,猝難捍御,爲消内懮、弭外患,必當籌劃堤防、充實根本,以圖久遠之策。因此滿清朝廷首先開始命關東州縣衙門清理所屬荒地,有主者令原主開墾,無主者重新分配給無田或流民墾種。接著令户部及督察院傳諭各督撫,廣招各處逃亡民人移居關東,分配耕種,頒發予田主印信執照,永準爲業。
但此法一開始收益甚微,原因在於中原之民畏出關如虎狼,且不舍祖居之地而遠遷,涓涓細流無以潤河海之涸。滿清朝廷爲強根固本,增加税賦以充軍需,及保龍興之地,專設遼陽府,下轄遼陽、海城二縣。遼陽古爲關東重地,金代時的管理以“路”爲統,有“中東路,府一,领節鎮一,刺郡四,縣十七,鎭五。”這個府一就是指的遼陽府。“東京留守司,本渤海遼陽故城,遼完葺之,郡名東平。天顯三年,陞爲南京,府曰遼陽。十三年,更爲東京。太宗天會十年,改南京路平州軍帥司爲東南路都統司之時,嘗治於此,以鎭高麗。户四萬六百四,俗名太子河。”
滿清朝廷爲鼓勵開墾,接著頒佈《遼東招民開墾條例》,開放遼東,奬勵官、招攬民。規定:“招民開墾至百名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六十名以上,文授同州判、武授千總;五十名以上,文授縣丞、武授百總;招民數多者,每百名加一級。”除此之外,“所招民每名口給月糧一斗,每地一垧,給種六升,每百名給牛二十隻”。在這個政策的激勵之下,加上先期出關之民的榜樣力量,在康熙初年燕魯窮氓開始聞風踵至,或東出榆關,或北渡渤海。不僅遼東招了很多流民,而且亦有流民湧至奉天以外地域,最遠竟至黑龍江寧古塔地區。這次的招民出關使關東人口大大增加,遼東土地得到開發,經濟大漲。此次的遼東開禁,雖然僅是遼陽一府,但地處相隣之盛京轄區亦受影響甚大。至蓋平(蓋縣),復州(復縣)、錦州一部分及昌圖等地都漸漸被新移民所塡充。而且從此以後,雖官衙嚴令禁止私自闖關,但流民涌向關東之水從不曾中斷,至清末東北全面開禁之時,遼東、遼南已幾無荒地可墾。
見此情景,滿清朝廷卻大感不安了。表面上的理由是:第一、關東爲人參産地,旗民以此爲生,流民入山偷采者成千累萬,屢禁不止,旗人漢人關係緊張;其二、關外設有大量皇家圍塲,供皇室及八旗狩獵、演兵之用。因地域廣闊,根本無法禁絶遊民借開荒之名,偷越禁地,私獵藏牲;再者、移民衝出遼東,如蝟集於旗人之地,從長遠看必至旗民生計日蹙,搶了旗人的飯碗,有動搖朝廷基石之懮。因此於康熙七年宣佈關閉山海關,嚴禁關內流民出關求生計,從而結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關東移民。從此滿清朝廷規定:凡出關者,旗人須本旗固山額眞送牌子至兵部,起滿文票。漢人則呈請兵部或衙門起漢文票,至關,旗人赴和敦大北衙記檔驗放,漢人赴通判南衙記檔驗放。進關者,如出時記有檔案,搜檢參貂之後,查銷放進,否則漢人赴附關口衙門起票,從南衙驗進,旗人赴北衙記檔即進。從此滿清長時間的關東禁止移民時期開始了。從滿清起家始,其民族隔離政策就一直實行著,一直持續到它的終結,而接續的政府,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隔離及階級隔離政策反而愈演愈烈。
眞正關閉移民大門的深層原因在大多數的學者專家看來是:“滿洲人等,因居漢地,不得已日與本習相遠,惟賴烏喇、寧古塔等處兵丁不改易滿洲本習耳。盛京吉林爲本朝龍興之地,若聽流民雜處,殊與滿洲風俗攸關。流民潛往,則漸向旗人佃種田畝,迨佃種旣多,旗人咸耽安逸,不知力作,耳濡目染,習成漢俗,不復知有騎射本藝,積重難反,其害豈可勝言”。説白了就是八旗入主中原乃靠騎射本藝,按太祖之語錄:槍桿子裏面出政權。若是被漢人潛移默化,崇尙文藝,則子弟之稍穎悟者俱專於讀書,不留心武備,則江山危矣。説得多明白啊,前此見紅學之專家言,《紅樓夢》之禁在於其淫。瞎説八道,靠這些“磚”家建的樓都是豆腐渣工程。因此滿族尚武之風不可丢,滿族習俗不能雜,所取之策唯圈而上,把滿人八旗與漢人隔離。此法今仍用之,若互聯网之墻。所以滿清皇帝下詔:將朕所降諭旨,曉諭烏喇、寧古塔等處人等知悉,並行知黑龍江將軍,共相勉勵,但務守滿洲本習,不可稍有疑貳。
我認為另一個關閉的原因是此時中原已經平定,賦税的徵收也已正常,不再需要關東之民去支撑軍需了。滿清統治者此時正在准備進一步的統一江山之行動,他們是從金代的教訓中明白,在擴充之前一定要先積聚實力和退路。狡兔應有三窟,金亡後因有關東之存在,後金也就是滿清才有了入主中原的可能。在統治而言時勢難料,少數族裔統治漢人沒有後路是不行的。當然,滿清統治者在此時尙不知道漢人在幾千年的磨練中已經達到了不管是誰來統治,只要給口飯、有點活路就能忍受下去的程度。唯一的反抗可能不是來自底層,也不是來自武人,而是那些除去儒家道學以外,尙知心存良善,骨鯁錚錚的漢族知識分子精英。但滿清很快就明瞭了這一點,後人看到有清一代文字獄不絶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