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血案频发,为何“天之骄子”如此脆弱焦虑?

2024年一开始,硅谷接连发生几起血案。在震惊华人社区的谷歌华人工程师杀妻案之后,一名印度裔前Meta工程师又在杀死妻子和双胞胎儿子后自尽。

两案主角都是新移民,都有名校背景、高薪工作、高额房产。但外人眼里的完美生活却是如此地不堪一击,转瞬间就支离破碎。

硅谷到底是怎么回事?

1

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最重要基地,没有之一。这里拥有众多著名科技公司,在各科技领域都引领时代潮流,诞生了无数对人类影响巨大的新技术。

硅谷成为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的梦乡和淘金者的天堂。我们华人大多以工程师身份入住。

在虚拟世界跟网友交流时,这些工程师十有八九流露出一种自诩为天之骄子的令人生厌的优越感。他们身处宇宙中心,头顶如雷贯耳的公司的光环,从事改变世界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收入很高:薪水、搬家费、签约奖金就不说了,还怀揣大把节节攀升的股票。

但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外表下面,其实是一颗颗焦虑不安的玻璃心。谁会去跟那些远在天边的薪水微薄的网友比呢?顶多偶尔心生同情而已。真要比拼的是同一条街、同一个办公室的人,特别是那些境况跟自己差不多或更好的家伙。沾沾自喜的时候是有的,但更多是因为人家在脸书(谷歌、英伟达……)的待遇比自己好而闷闷不乐。

不幸的是,在硅谷,这种让人闷闷不乐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管你拿到的报酬有多好,你总会找到十个例子,比你的报酬高出一大截。

以前美国公司的传统是不过问别人薪水,把这当成最大的隐私。这当然可能是资本家洗脑,其用意是削弱工薪阶层的议价能力。但好奇害死猫。不知道别人的报酬,客观上对脆弱的人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保护。

现在不一样了。网上到处有人晒自己的包裹,有些网站鼓励交换这类信息,美其名曰“抖包袱”。更奇葩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工程师们在派对上实在无话可说,互相交换薪酬包裹信息居然成了一个聊天话题。比较害羞的人即使不好意思直接说己的报酬,也会用“我的一个朋友”,“某某的儿子”等方式来踊跃参与。

“你女儿进亚马逊,工资有二十万吗?”

“呃,加上奖金和股票应该有吧。”

“我朋友去脸书,底薪就二十二万。”

即使你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或拒不参加这一类信息交流,看到硅谷的房价,再迟钝的人也知道这里的人有多富。

买不起房子,抢不到房子,买到房子后要偿还巨额贷款,都让生活岌岌可危,不堪一击。一旦遭遇失业或离婚等变故,难免倍感脆弱。

2

除了经济压力大外,工作也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光鲜亮丽。

硅谷公司最拿手的是创新,但创新是很难的。创投公司只有大约10%的成功率,大公司的创新项目成功率也很低。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炫目的成功背后,都有无数项目血迹斑斑的失败。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做成最多事情。如果团队不是忙得焦头烂额、人仰马翻,就表明计划过于保守,还要将残余的潜能全部挖出来才算了事。产品做不出来,不能按时完工,性能达不到预期,演示时故障连连、捉襟见肘,交付的产品毛病成堆,在电话会议上被顾客骂得狗血淋头,都是家常便饭。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工作的单调和沉闷。外人瞩目的是科技创新最耀眼的成果,但那是金字塔顶端。顶端下面的巨大基座,也堆砌着无数人默默的努力。

软件工业其实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电脑屏幕上每一个链接,每一个按钮,都需要有人设计它的位置,都要有人用代码把它呈现出来。刚成立的小公司还可以轻装上阵,但已经有规模的大公司都有巨大的legacy负担,要维护以前推出的不同版本的软件,不停修复其中的bug又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整个系统摧垮。大公司都有大量内部使用的工具和系统需要人构建维护。

这就是为什么硅谷对程序员的需求总是那么大。这也是为什么成熟的大公司在人员的精干上无法跟创投时期的小公司相提并论。大多数程序员的工作并不是那么有趣的。对自视甚高的名校毕业生来说,做这些工作不一定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而这些有趣或不算有趣的工作,现在还面临失去的危险。AI的出现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危机。这些年新科技层出不穷,比特币,区块链,元宇宙,自动驾驶,各领风骚三五年。它们声名鹊起当然是科技突破,但也是营销炒作。但AI不同,这回是真的是狼来了,我们的世界会因此改变。硅谷工程师的世界首当其冲,他们因此又平添几分焦虑。

3

但虽说硅谷工程师面临的这些挑战都实实在在,老实说也不是什么新问题。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事实上不仅是现代人,古代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压力说不定更大。

但现代人的问题,尤其是没吃过苦、一帆风顺成长起来的、名校毕业自诩为精英的年轻人,是没有意识到生活不可能至臻完美,毫无缺憾。

每一个硅谷工程师其实都很幸运。不但有不错的工作,有机会加入改变世界的创新,而且硅谷是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有四季如春的气候,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

所有最常听到的硅谷人的抱怨,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孩子教育竞争激烈,都是选择到硅谷生活的必然结果,是为了拥有这些好处付出的的代价。意识到这些压力是正常的,是从它们的魔爪下解放出来的第一步。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在硅谷生活。世界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美国很多其他州,生活也很好,只是必须放弃一些好处,尤其是高薪这个好处。

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必把自己逼入墙角。

但正如移民是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我猜来硅谷也是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这里的人也有某种共同特质。

比如有人抱怨硅谷是文化沙漠。硅谷本是沙漠里一片果园,这几十年才拔地而起,跟纽约、芝加哥这些有细腻精美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大都会相比,硅谷确实是初来乍到,根基尚浅,带着一点树矮墙新画不古的令人汗颜的简陋。

但如果不是仅仅关注报酬、房价和爬藤这硅谷三大俗,把眼光从这几件事情中稍微抬起来,你会看到世界其实不是那么无聊,甚至身边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可以满足一个硅谷工程师的需要。

硅谷中心坐落着斯坦福大学,校园里名流川流不息,传播最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虽然硅谷和旧金山所有艺术博物馆加起来不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半,如果有半天闲暇,要找个不错的博物馆把它消磨掉也并不算特别费劲;至于看电影读书,在硅谷和在别处一样方便。

更不要说各种草根社交组织,文化沙龙,话剧社,脱口秀演出,合唱团,户外活动,做义工服务社区的机会,只要留心,其实比比皆是。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射。硅谷缺少的不是文化生活,而是硅谷工程师对三大俗之外的事物兴趣的缺乏,如影随形的是内心的空虚和精神的脆弱。

两起血案的主角,生活中必有各种挑战,我不清楚其中细节。愿死者安息。这些恶性事件是极少数,但它们在硅谷文化中找到了适合生长的土壤。

一个人要改变文化很难,但可以通过修行超越文化。一般人难免被世俗左右,随波逐流。但不断向生活索取更多更好的回报,虽是人性,却非坦途,反而容易陷入死胡同。唯有注重内心的感受,个人的成长,懂得节制和放弃,追求平淡、真实、简单的生活,方能风轻云淡、闲庭信步。

简单一点好 发表评论于
上教会的人是不是没钱也乐?当然不能住硅谷。
武胜 发表评论于
收入高到一定程度,它并不能带来与数字成比例的愉快。竞争、攀比、危机意识是有,但应该不是悲剧主因。最危险的是情感失衡,在哪个阶层都会发生,不因为收入高而免疫。
妙人儿28 发表评论于
华人比较爱比, 越比越焦虑! 我的傻美国老公是不比不关心, 傻傻地快乐着。
维立 发表评论于
谢谢!

回复 'moneytalks' 的评论 :
moneytalks 发表评论于
“每一个炫目的成功背后,都有无数项目血迹斑斑的失败“ +1
moneytalks 发表评论于
“真要比拼的是同一条街、同一个办公室的人,特别是那些境况跟自己差不多或更好的家伙。“说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