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瑞士行(13)-山水画中游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我们踏上瑞士的土地后,便觉得空气都是香甜的。巍峨的高山雪岭、壮观的冰川瀑布、碧绿的湖泊溪流、幽深的森林峡谷和青翠的高山牧场,这些人间天堂应该有的景色,上帝都慷慨赐予了瑞士这块袖珍土地。虽然被称为印度“圣经”的《薄伽梵歌》一再提醒我们要减少感官上的享受,但未觉悟的我们还是在三个星期的旅途中,每天都随着瑞士的山水脉搏跳动,沉浸在它无以伦比的田园风光里,难以自拔,“乐不思蜀”。

人人都知道,平均海拔3千米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而“欧洲中心”的瑞士有60%的国土位于此山中。同时,瑞士还位于海拔400到600米的瑞士高原上,因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和瑞士高原是相互交错的,其中还有很多山谷。当为欧洲很多大河提供源头的阿尔卑斯山冰川在山谷中流动时,它们会削去周边的岩石,带走碎石和泥土,并在融化的过程中形成凹陷。这些凹陷最终因为融化的冰川水和瑞士丰沛的降水而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如今,4万多平方公里的瑞士土地上有1500多个湖泊,因而是不折不扣的“千湖之国”。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在这千湖之中,有侏罗山下三个“抱团取暖”的比尔湖、纳沙泰尔湖和穆尔藤湖,也有“孪生姐妹”的图恩湖和布里恩茨湖,还有法瑞交界的日内瓦湖和著名“黄金湖畔”的苏黎世湖,以及被称作“瑞士灵魂”的卢塞恩湖和它“弟弟”的龙疆湖。这些我们拜访过的湖泊,不管是大名鼎鼎的,还是默默无闻的,都是一样的清澈透明,一丝污染也没有。它们在侏罗山和阿尔卑斯山的映衬下,跟青青的高山牧场组成了一幅立体的美妙画图,那是人间最美的景色。这人间至美的景色,一定要包括楚格湖(Zugersee)和锡尔湖(Sihlsee Lake)畔。

名不见经传的楚格湖其实是可以跟被无数文人墨客歌咏过的卢塞恩湖攀上“亲戚”的。原因之一是,从楚格湖中流出的河流最终会流向从卢塞恩湖中流出的罗伊斯河。原因之二是,卢塞恩湖边矗立的瑞吉山(Mount Rigi)也矗立在楚格湖边,而且此山离楚格湖更近。这座被称为“山中皇后”的瑞吉山不仅吸引了歌德、马克·吐温、维多利亚女王和朱自清等名人前来,也让诗人为它写下了“雪星上阳光灿然,山谷间云彩结环,一切皆新,是热、是光,没有阴影,没有忧伤”的美好诗句。虽然瑞吉山中有很多徒步路线,但自从去米伦徒步累得半死后,我们就再也不敢长时间去阿尔卑斯山中长途跋涉了。不过,我却可以开进瑞吉山里,在峰环水抱的山水画中游。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楚格湖

此时,天空布满了阴云,有的云朵在瑞吉山边轻飘慢舞,让这幅山水画充满了仙儿气。偶尔,阳光会穿过云隙,把它的明媚抛洒在嫩绿的高山牧场上。牧场上的木屋不同于劳特布伦嫩带三角门楣,鲜花盛开的美丽木屋,这里的木屋有些原始,屋顶和外立面也没有木制阳台和雕刻等装饰品。但就是这种朴素的乡村木屋和从屋顶飘出的袅袅炊烟,才在青青牧场的“怀抱”中,在绿色瑞吉山的“大斗篷”里,在楚格湖的“眼波流转”中,让这幅山水画呈现出了陶渊明笔下“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之感。看着这幅“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画卷,我们的脚就像生了根一样,一动也不动,只想在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如果说瑞吉山和山中的牧场及木屋让楚格湖“顾盼生辉”,那艾因西德伦修道院(Kloster Einsiedeln)则让同样是无名小卒的锡尔湖“明眸善睐”。当我们看到修道院的一霎那,我们立刻被它巴洛克式风格的恢弘外表震惊到了,它是我们在瑞士遇到的最漂亮、最豪奢的修道院。我们以为,在瑞士这个袖珍,信奉新教的国度,所有教堂和修道院也都是袖珍,简朴的,但我们大错特错了。位于海拔近900米的阿尔卑斯山高谷的这个修道院最初是一个隐居所,据说将一生奉献给祈祷的圣迈恩拉德(Saint Meinrad)曾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时居住在这里。考古学家们说,此地在中世纪早期之前没有永久定居点,但他们却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史前猎人留下的中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物。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自从圣迈恩拉德离世后,在接下来的80年里,隐居所空无一人,直到公元934年,一位在今天法国斯特拉斯堡的隐士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修道院。不过,此时的修道院还默默无闻,它崭露头角要等到11世纪末。这个时候,修道院周边的高山山谷被用来养牛,修道院凭此变得越来越富裕,并开始向附近的高山山谷扩张。当前往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圣雅各朝圣之路经过这里后,修道院更是富可敌国。到18世纪时,修道院在门前修建了修道院广场(Klosterplatz),建筑也改用了巴洛克风格。今天的它是瑞士著名的圣母朝圣地,也是瑞士重要的宗教建筑群,直属梵蒂冈。

“站”在台阶高处的修道院外表气势逼人,十分壮丽。中间两个巴洛克风格的对称塔楼不仅撑起了修道院建筑群的天际线,也撑起了艾因西德伦小城的天际线。灰白色的外墙配上橘红色的屋顶、蓝色的塔楼“帽子”以及镀金的钟表,让修道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多姿多彩,以至于我们从远处一看见它就被它深深吸引。台阶旁是两个对称的封顶拱廊,它们弯弯绕绕地伸向修道院广场,把镀金的圣母雕像围在广场正中。这种设计似乎借鉴了梵蒂冈大教堂门前的设计方式,太具备美感了。除了美轮美奂的外部,此修道院的教堂内部也美得不可方物。镀金的装饰、绚烂的壁画,以及无处不在的巴洛克风格,让我们觉得这个修道院一点也不输于欧洲其它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和修道院。我们真没想到,在弹丸之地的瑞士,还藏有如此令人震撼的修道院。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艾因西德伦修道院

锡尔湖

锡尔湖畔

在这个修道院内,人们不但可以品尝到19世纪传统制作的保质期很长的饼干,还可以在藏有近25万册书的图书馆里阅览。据说,这个图书馆保存着西方文学中最早提到的国际象棋的文献。我们既没有品尝饼干,也没有走进图书馆,而是穿过修道院的后庭院,走上了郁郁葱葱的山坡。站在山坡上,顺光中的修道院和艾因西德伦小镇及锡尔湖,与嫩绿的高山牧场一起,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虽然锡尔湖只是一个人工湖,在瑞士众多大名鼎鼎的湖中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但它深蓝色的湖水却让周边的景物显得更加生机盎然。我们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慨上帝对瑞士的垂爱。依依不舍告别这幅美丽的山水画,我在另一幅山水画卷中开到了苏黎世湖(Lake Zurich)边的拉珀斯维尔-约纳(Rapperswil-Jona)小镇。

苏黎世湖比楚格湖和锡尔湖有名多了,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湖水有多美,也不是因为它岸边的建筑有多迷人,而是因为它的湖边有一个用其名字命名的苏黎世。曾几何时,我们花了4个小时坐游轮环绕此湖,绕完之后甚至觉得它有些乏味,但苏黎世让它名闻遐迩。这个城市不仅是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也是瑞士的商业中心,更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还曾被评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尽管苏黎世有这么多的名头,可我们对它的印象却不过尔尔。然而,我们却对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拉珀斯维尔-约纳小镇的印象很好。这座人口不到3万的小城,素有“玫瑰之城”的雅号。每年6月到10月,有600多个品种,近2万株的玫瑰竞相开放。在法国之旅中,我们错过了“玫瑰之路”,但在这个小城,我们却有机会欣赏到各种玫瑰。

苏黎世湖

苏黎世湖

苏黎世湖

苏黎世湖

苏黎世湖

别看有着绕口中文名字的这个小城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但它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考古学家们说,此小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它紧邻史前的湖泊渡口,这让小城在罗马时代也留有印记。不过,它首次出现在史料中却是在1229年,当地的伯爵于这一年在山顶上建造了一个城堡(Rapperswil Castle),小城于是应运而生。之后,位于苏黎世湖上下两部分中心的这座小城被哈布斯堡家族收购,他们在14世纪中叶在苏黎世湖上游建造了一座木桥。因为这个木桥,小城变成了贸易通道中的节点,在越来越富裕的同时,战略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天,这个小城是国家克尼马戏团(Circus Knie)的总部。

我们对马戏团没兴趣,也不知道它总部的具体位置,但我们却知道小城的制高点在哪儿,它就在拉珀斯维尔城堡。我把车直接开去了城堡,然后跟先生从这里开始探索这个“玫瑰之城”。六层的城堡位于一个较长的岩石山上,几乎呈等边三角形,有两座塔楼和一座钟楼,钟楼里有三个钟,旁边是一个日晷和两个大钟,还有一座吊桥。这座城堡不但控制着瓦伦湖(Lake Walensee)和苏黎世湖之间最狭窄的水道,而且控制着中世纪伦巴第和苏黎世之间的圣哥达山口路线,还控制着到艾因西德伦修道院的圣雅各朝圣路线。因此,该城堡的战略地位相当了得。

拉珀斯维尔-约纳

拉珀斯维尔-约纳

拉珀斯维尔-约纳

拉珀斯维尔-约纳

拉珀斯维尔-约纳

城堡的下方即是苏黎世湖上最古老的葡萄园所在地,葡萄园中种植着优质的黑皮诺葡萄。葡萄园的下方,即是种满了五颜六色玫瑰的花园。我们站在城堡高处,俯瞰着葡萄园、玫瑰园和三面是水的中世纪小城,以及波平如镜的苏黎世湖和其旁葱绿的远山,觉得坐拥湖光山色的瑞士比画还要美。我们沉浸在这宁静的山水画中,期盼过路的微风可以为我们停留,我们要邀君共饮一杯这世间的美酒,把欢喜迷离都醉在心头。

路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