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了解現代文學與電影的創作技巧—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林正二 2024.3.1
有天早上去看牙醫,看完走出診所走了好幾步路,覺得腳底踩在路上的感覺怪怪的,有點輕浮、不實在,趕緊往腳下瞧,原來還穿著進醫院時換穿的拖鞋。這一瞧才警覺到自己走出診所時,因為ㄧ直想著醫師的囑咐,竟然忘記在醫院門口將拖鞋還給醫院了。這就是意識流—20世紀西方現代文學最有名的小說技巧。
再舉上面的實際例子說明意識流。表面上,我人在醫院門外的街頭上行走,內心卻不斷地流動著跟現場時空環境完全不同的意識—感覺、想法、經驗甚或回憶,街上看到我的人完全不曉得我內心的意識、想法已在另一時空的醫院裡,這種意識的流動,是毫無秩序、邏輯的,連自己都不自覺,完全不曉得我已將拖鞋穿到街上了。就像你在台大門口等公車,突然想到某件事或回想某事某人,意識已飛離現場停車站、渾然忘我,連公車來到站牌走了,還渾然不知。這就是意識流,是現代文學捕捉人類內在心靈常用的一種寫實技巧。
意識流是現代人常有的生活經驗,為真確地挖掘、探索人類內在心靈活動,現代文學常用人的意識流,藉由時空不斷地轉變、交錯,精巧地展現主角內心意識的胡亂流動,小說情節也跟著於現在/過去/未來的三度空間中交錯行進,呈現了主角內心雜亂的心理變化與複雜心緒,而有別於傳統小說時間、空間循序漸進的直線敘事結構,由於時空場景與情節毫無邏輯、秩序、快速地不斷變換,不僅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更增加了閱讀的困難度。
最有名的意識流技巧應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喬艾思(James Joyce),在其巨著「优里西思」(Ulysses)裡描寫男主角內心胡亂的意識流動;長達40幾頁的描述沒有句點、豆點,只是為了真實呈現主角斷裂的精神狀態,好幾百頁就只描寫主角在都伯林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但這也是人類整體經驗的濃縮-從ㄧ粒沙看世界。
台灣現代主義文學旗手白先勇的經典小說「遊園驚夢」,也運用了意識流技巧描寫女主角錢夫人毫無邏輯、不斷斷裂的時空跳躍回憶,很精細、寫實地呈現了女主角的內心世界:錢夫人酒後不斷跌落時空中的意識流動勾動了她輝煌的戲子生涯回憶,映照出她今日的沒落,今昔對比,令人不勝唏噓。
另一位現代主義文學大師王文興的驚世之作「家變」,更是運用意識流技巧,建構了新穎的敘事結構,讓主角范曄在尋父過程中隨著情節的演變,透過不斷轉變的時空,很自然地鑽入他小時與父親相處的意識中,從而精準地描繪出年輕一代對老一輩的心理變化,以及父子衝突的深層心理因素,揭露了我們不敢面對的人心真相與殘酷人生,令人震撼又感傷。
電影方面,最有名的意識流影片應屬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 「廣」片透過意識流技巧,經由女主角斷斷續續的回憶,一幕一幕的展現她在廣島與日本男子邂适相戀的場景以及她在法國初戀的情景,不同時空場景的交錯展現配上優美的女主角法語獨白,像詩一般的電影語言流動在黑白強烈對比的映象中,美麗動人。
台灣之寶李安1年前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亦運用意識流技巧,透過4K120格的前衛技術,完整展現了他影片中的一貫主題—「表象」與「真實」交錯的現實人生。李安抓住了未來3D可展現立體真實場景的特性,巧妙地運用現代主義的意識流小說技巧,在影片故事進行以及主角與同袍的對白中,藉由主角現在/過去不斷穿梭的意識流畫面,展現了男主角及其伙伴之間的英雄/常人、崇高/粗野、尋歡/真愛的兩面性格與行為,以及比利跟家庭的衝突,讓觀眾隨著劇中人的認同錯亂與自我追尋,擺盪糾結於表象/真實之間,深切體會浮華/殘酷、歡呼/悲痛、虛幻/真實的強烈對比,震撼不已。
文學反映人生,我們閱讀現代主義文學、觀賞藝術電影時,如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跟小說與電影的敘事結構相結合,當能更了解小說與電影中複雜難懂的意識流技巧,在不斷變換交錯的時空中,很清楚故事的進展及小說與電影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體會文字與影像欲傳達的深層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