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挡不住物美价廉的大融合
香港人又出来了,还是运动鞋、双肩包,乌泱泱的一大片。但这次不是去香港大街和广场,是去深圳和内地。仅仅3月29日,香港复活节假期首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突破70万,创疫情后单日新高。其中有超过46万人次经由港深边界的6个陆路口岸进入深圳,另有近15万人次经由高铁西九龙站和港珠澳大桥前往内地。Google双子座根据香港海关和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按月总结如下:
汹涌的过关人流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在口岸的另一边深圳市民感受到了港人的热情,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深圳都快被香港人占领了”“今天福田区香港人含量300%”。香港市民在社交网站和群里分享着在深圳的经历:有人去买菜、逛超市;有人去吃自助、做按摩;有人去夹娃娃、玩密室逃脱;有人求推荐手打柠檬茶、理发店;还出现了“反向代购”的现象,从网红奶茶、糕点到时令的大闸蟹、水蜜桃,都深受港人追捧。探亲流、旅游流、商务流激增,港人北上的热度急升。
有媒体评论说,真是十年风水轮流转啊。十几年前大陆人曾经像蝗虫一样,乌泱泱一大片涌向香港采购,尤其是婴儿配方奶粉抢购一空,当时香港当局不得不响应居民要求,立法律限购奶粉。
市场经济的威力,大家用脚投票
过去几年一直都有香港人到内地来消费,为什么最近才发现内地的好呢?深圳的消费一直都比香港低, 但因为3年的疫情的封锁,一直到了最近一年来,北上购物旅游消费的人才越来越多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根据媒体的分析, 并不是因为香港人降级消费,而是深圳和内地的消费极具性价比。比如, 香港人发现在内地深圳发费¥500, 竟然是在香港花1000甚至2000的美食和消费水平,甚至汽车加满汽油也可以省700港币。总之, 香港挣钱大陆花, 在内地消费太值太爽了。
有媒体文章评论说, 第一, 北上购物旅游消费可以说不是花钱, 就像赚钱。第二, 交通非常方便,驾车从港珠澳大桥三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坐动车也非常方便。第三, 大陆手机购票和预订消费的App应用,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到大陆的出行旅游和消费, 所有的行程安排在手机上分分钟钟就能够搞定。还不用带任何现金, 只要一个手机和回乡证就行了。第四, 大湾区层出不穷的消费新生态也为港人带来源源不绝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内地的商品和服务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基础上,质量和种类也在大幅提升。港人指“深圳的商品不光种类多,而且越来越精致,品质也很好。那种精致感、时尚感很难用语言形容,要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最后, 就是内地的治安非常好。让香港人能够玩的放心, 吃的放心, 用的放心。媒体报道说, 香港人这回才感到自己国家的进步和强大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了。
媒体文章最后总结说,“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威力,大家用脚投票,这完全是自发的,虽然深圳市政府推出了很多便利措施,但如果不是这个市场本身的底蕴,不是内地厂家、服务商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种类,政府提供的这些便利也不会有人使用。”
美国拜登、布林肯要是看到香港人那么多来深圳大陆消费旅游,大概也不好意思再玩弄香港牌了。过去天天煽风点火搞民主搞港独,六四游行,七一游行、十一还游行。大学生上街、中学生上街、小学生也上街。现在呢,香港人真正回归大融合了。
举一反三,不免又联想到湾湾要是更加开放也挡不住大融合啊。不少湾湾人现在还是深信大陆人连榨菜、荷包蛋都吃不起,动车上连都靠背都没有。 夏虫不可语冰雪,井蛙无法言天, 生活在信息茧房中或古董房中的一些人,百闻不如一见、久听不如一试,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啊。
太平洋两岸三地同样是这个认识论的感性经验原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本人去年初驾车上万公里,穿越美国中南部六个州,绕墨西哥湾南下去迈阿密。又从迈阿密回来, 沿途一路感受和观察美国的高速公路,城市景观和两个中国城(Atlanta & Orlando)的状况。去年底回厦门, 又去了南京和苏州。沿途仔细感受生活和观察了中国的高速公路、城市景观,体验了衣食住行用和玩的现状和水平。回程又在香港一天,去了尖沙咀等商业区和景点,整个旅程一共拍了4000多张照片。有感而发还要厚积薄发, 让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高颜值的审美感沉淀下来后在写成博文吧。面对海洋和大山一般的客观现实存在和感受,如果要先用一句概括又调侃的话说,就像香港人一去大陆就感觉香港不香了, 美国人一去中国就感觉美国不美了。
耶伦来中国也抱怨物美价廉正在融合世界
首先, 耶伦这一次忘掉了美国政府和媒体先前一直高唱的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见顶论。自从2023年8月,拜登总统第一次说"中国经济是一个正在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a ticking time bomb)"之后,美国媒体开始蜂拥而上的集体唱衰中国的经济。
根据媒体报道,华尔街日报 不到半年就发表了约200篇的文章。绝大部分的内容都集中在中国的经济放缓论、见頂论和崩溃论。这次耶伦访问北京马上变成了中国经济威胁论(既产能过剩论),实在没有逻辑性和一贯性,变脸变理论比翻书还快!
耶伦所说的产能过剩只是虚晃一枪,实际上剑指的是中国这几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上升。以下中国海关总署过去五年出口产品的分类数据显示,老三样比例没有多大变化,但新三样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包括了新能源产品,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迅速上升。
美国拜登政府现在一直强调的是中美不能脱钩,尤其是老三样的商品出口,不能脱钩,甚至不能减少。否则将会对自己几乎不怎么生产东西的美国市场和消费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就是依靠物美价廉的产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各个国家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只要适合中国的就好,没有对错,用不着谁来上课和指教。
过去的历史有目共睹,中国前三十年是为了生存,依靠人口劳动力廉价优势占领世界市场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不仅中国的国家政策如此,连美国商业零售界的历史也是如此。比如, 30多年来,美国的沃尔玛(Walmart)一直都进口中国80%到90%的商品,并且一直奉行物美价廉, 薄利多销的宗旨和哲学。沃尔玛干掉或者耗死了太贪心的商业对手 Sears,Kmart,JCPenney,Bed Bath & Beyond等一堆的连锁店经营商,几十年来不仅极大的满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和消费需要, 还一直很好地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中国人一直太勤劳又太懂得做生意了。几十年前的创业时期更是积毛成腋、聚沙成塔。浙江宁波人一个打火机几厘钱的利息,一双袜子几分钱的利息也要做也要赚。当然,中国做到物美价廉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中国的不少的商品,就拿电动工具的锂电池来说吧,十多年前买的锂电池的打草机,最多两年电池就不行了。第二代电池可以用到三到五年。几年前的第三代的新锂电池到现在都非常棒。比如,DeWALT牌子是美国最好电动工具的名牌,也是中国生产的锂电池,质量非常的棒,充一次电可以用几个星期。其实价格并不廉价,偏中高档吧。
美国主要问题是资本和人性本能太贪婪,加上霸主心态所致, 只要是美国生产的,尤其是没有中国同类产品能够进来的领域,美国生产的商品大部分价格都偏高。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十多年前Costco和Sam's Club 里一直有卖Bose耳机和音箱。
Bose生产商是在1964年开创的,拥有者是美国最著名的理工学院MIT。过去几十年,尤其是美苏冷战期间,Bose为美国海军生产了所有的海底声纳等监听设备, 所以, 技术和质量肯定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但产品却卖不动,在Costco和Sam's摆了十几年最后都消失了。 主要原因就是太贵,并且贵的离谱。不就是一个蓝牙耳机和喇叭, 有什么独特的创造价值和特点?一般人听得出来质量的差别吗?
很多美国制造的并不是什么新发明的高精尖的商品,凭什么卖那么高的价格?疯了还是傻了?把消费者都当傻瓜了。虽然自由市场买卖自由,不买就算了。但实际上淋漓尽致的呈现出商品背后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贪婪和傲慢的心态。商业心理学家指出,商品的定价实际上反映出商品制造商是否对其他人的尊重,对其他人劳动的价值的尊重。
这个世界无论哪里,如果都有美国人来生产、来定价、来卖,那么这个世界肯定要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人生哲学上来说,实际上暴露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但这种模式最多只能满足少数10%到20的中上阶级吧,广大人民和全球南方不可能吃这一套。 没错,即使是全球西方国家人的数量才占了全世界的18%,世界上82%的人是生活在非西方国家,所以物美价廉是一个中国经济贸易的根本特点,不仅仅让中国能够更好地输出和转移剩余的产能,也能更好地帮助全球南方的国家发展起来。
我在美国从来不买美国制造的商品,美国大部分超市里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美国生产的中高档商品。我们住中部一个中等城市,从南到北走上百公里也找不到几家美国工厂。我家里从家用电器到运动器材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所以,就像资本家过去已经选择的一样, 美国人的分工最好就是管好自己美元,债务和60万亿的股市的虚拟经济就阿弥陀佛了。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直产能不足、建造不足
当然,主要指的美国的实体制造业和建造业。比如来看看下面的主要数据。中国2023年GDP的分类(Source: Statistia),工业制造业占31.7%,建筑业占6.8%, 交通物流占4.6%,总的为43.1 %。而美国2023年的工业制造业为10.3%, 建筑业4.4%, 交通物流3.5%, 总的为18.2 %。美国的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物流比中国少了57.7%。
根据维基百科和双子座2023年数据,中国的钢产量是美国的14倍, 中国的建筑水泥生产量是美国的24倍, 中国的发电量(亿干瓦时)是美国的2.1倍。2023年的数据还有,中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数量是521万,美国是16.1万。中国的公共充电站的数量是美国的10.9倍。中国5G通信的比例是48%,而美国5G是10%, 其中还有5%的3G通讯。是的,我住的地点还是基本上在本市郊区的中心区范围。但我的三个iPhone手机上显示的接收信号,多年来一直只有两格(最高是四格)。一旦遇到停电没有网络,那么手机上网基本上不可能。只因为手机信号基站数量太少,政府和应用商都不可能投入资金来建造。
美国媒体上星期报道指出,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着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生产的制成品占全球的31%:占总消费的13%。 我们其他人必须消化中国日益严重的过剩产能。 如果中国要在当前的超额投资模式下实现未来十年设定的5%的增长目标,就只能通过进一步蚕食欧洲、美国的工业来实现。 其他主要经济体必须愿意减少投资和制造业份额以适应中国。
中国正在恢复对从清洁技术、半导体到钢铁等所有可贸易商品进入全球市场的过度投资,以抵消房地产泡沫的萎缩。 预计中国市场今年将触底反弹,部分资金流将从印度转向中国,这意味着建造更多工厂,并将大量产品出口给世界。 到2024年底,中国将建成足够的太阳能和电池产能,全球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将增加四倍。 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电动汽车工厂来满足全球需求三倍以上。 这种大量供应正以巨浪般的力量和残酷的价格冲击着国外市场。
温故知新,知耻为勇。美国贸易代表戴琦,上星期在欧洲贸易代表座谈会上提到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时,毫不掩饰的说出了真话,"面对中国非常高效的经济模式,我们无法竞争"。这和当年中国一部老电影中, 国民党将军所说的一样,"不是我们太笨,而是共军太狡猾了"。所以,美国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除了与中国脱钩断链之外,美国只有重新更多的发展自己的实体制造业,还必须从物美价不廉过渡到物美价廉。
附:谷歌双子座理论上探讨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
Gemini: 物美价廉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解释:
1. 功利主义: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物美价廉商品让更多人获得满足感。
2.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的效用会递减。物美价廉商品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大的效用满足。
3.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通常缺乏对商品质量的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物美价廉商品可以帮助消费者克服信息不对称,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4. 价格歧视: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支付意愿不同,商家会进行价格歧视。物美价廉商品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5. 品牌溢价:知名品牌的商品往往存在品牌溢价,消费者为品牌而非质量支付额外费用。物美价廉商品挑战了品牌溢价,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总而言之,物美价廉是商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其背后既有理性经济人的逻辑,也有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Reference Link:
US GDP by Industry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48004/percentage-added-to-the-us-gdp-by-industry/
China GDP by Industry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24008/china-composition-of-gdp-by-industry/
The Telegraph: China Is Stealing Growth by Dumping Its Vast Excess on The World
https://www.msn.com/en-us/money/companies/china-is-stealing-growth-by-dumping-its-vast-excess-on-the-world/ar-AA1mQtMf?ocid=msedgntp&cvid=eaec68ce11774b56db657fea161a3522&ei=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