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Angkor Wak)又称吴哥寺或小吴哥,是整个遗址群的精华。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柬埔寨的精神象征,柬埔寨国旗上就是它的图样,因此它是所有游客参观访问的重中之重。12世纪吴哥王朝国王苏利耶拔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建起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庙山,用以作为王朝的太庙。他举全国之力,花费约30年时间建造出这座旷世杰作,不朽的宗教建筑。吴哥窟是吴哥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有“雕刻出来的王城”之美誉。本来早晨已来到这里看日出,因为寺庙面朝西方,下午参观效果最好,因此看完日出我们并未进去,而是前往巴戒寺。走完小圈一整天行程,最后我们又回到这里。至于寺庙为什么朝西说法不一,一说它是献给毗湿奴的,毗湿奴主西;二是苏利耶拔摩打算将它作为自己的墓地,故而朝西,但都没有得到证实。吴哥窟规模宏大,结构对称,雕刻精美,主要包括塔山、祭台和回廊。祭台是三层正方形有回廊的须弥台,层层上升。顶部矗立着五座石塔,象征须弥山上的五座山峰。中间的一座最高,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Mont Meru)。
参观吴哥窟从参道开始:进入寺庙前先要走过一条长达472米的参道,这是一条信仰的路,象征着追求信仰必须经过漫长的修行,才能到达参道的尽头——代表须弥山的五座高塔。
参道由西塔门将它分为两段,西塔门外是宽190米护城河,这是一条人工河,河水从暹粒河导引而来。两边护栏为蛇神那伽(Naga)的身体,Naga是连接人间和神界的彩虹桥。因此Naga总是出现在寺庙之前的参道上。
走在参道上细看脚下的石块,很明显可以分成两半,一半是整修过的引道,另一边保持原状,让游客们可以看到当初发现它时的景象。无意中发现这一双脚印,不知是否有什么含义
西塔门,穿过护城河,来到西塔门,门内有一座4米高的毗湿奴神像,墙壁上有精美的雕刻,那个著名的露齿微笑女神像就在西塔门的内侧。
跨过西塔门,参道在继续,吴哥窟石塔出现眼前
藏经楼,参道两边各有一藏经楼,在印度教里,寺庙的护城河象征海洋(Aral Sea),参道代表桥梁,而藏经楼则是代表天庭。这里也是摄影的好地方
渐渐接近寺院主体,参道两边各出现一座水池,倒影出吴哥窟的五座佛塔。蒋勋形容水池就像两面镜子,反映了佛教世界的镜花水月,真与假,实与虚,空与色,有与无的佛教精神世界。我们早晨看日出就是在这里。
参道尽头是寺庙建筑主体的内殿大门,建筑离地1米多,中间有楼梯门楼为人行步道,左右两边没是象门,可以让大象或牛车通过。
吴哥窟为三层长方形回廊环绕的平台,层层高叠,最上层平台上排列着五点梅花式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高峰。第一层平台回廊分为内外两圈,可有效保护墙壁上的浮雕不受风吹雨打。每层回廊的看点都不一样。一层回廊的主要看点是浮雕壁画。回廊四面墙壁上雕刻着八幅巨型浮雕壁画,每一幅壁画高近百米,长约200米,全长将近八百米。浮雕描绘《罗摩耶纳》和《摩柯婆罗多》中的故事,以及吴哥王朝的历史。
《俱卢之战》(Battle of Kurushetra),西面南侧的浮雕壁画讲述出自《摩柯婆罗多》中的故事。婆罗多(Bharata)王族的两支后裔俱卢族(Kauravas)和般度族(Pandavas)为争夺王位而开战,战争非常惨烈,双方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以般度族惨胜结束战争。
惨烈的战争真切地显示在壁画上
《苏耶拔摩二世军队行进中》(Suryavarman II in Procession),南面西侧壁画表现苏耶拔摩二世行军图。苏耶拔摩二世头戴王冠,赤足盘坐在宝座上,他的头上共有15副华盖伞,可见他的仪仗之气派。据说当时国王身上覆盖一层金箔。右边占卜师占卜出征的日期以及对战争的预判
王的大象军队
指挥战斗的将军
高棉的象兵
《天国与地狱》南面东侧,壁画分为三段,讲述人死后世界的天国和地狱的画面
《搅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Sea of Milk)东面南侧,搅拌乳海的故事前文已有叙述,从壁画中故事更加清楚明了。为了得到不死甘露,阿修罗和天神修罗合作,毗湿奴取曼荼罗山(Mount of Mandara)为杵,以蛇王瓦苏吉(Vasuki) 的身体为搅绳,请神龟库尔马(Kurma)镇海,92尊阿修罗在左边,88座天神修罗在右边,双方合力搅拌乳海。
壁画正中间的表现:毗湿奴取曼荼罗山为杵,以蛇王瓦苏吉的身体为搅绳,请神龟库尔马镇海,让众神搅拌大海。飞天仙女Apsara在搅拌中获得了生命,从乳海中诞生。她们翩翩起舞,庆祝生命的开始
阿修罗一方以魔王掌舵,它抓住蛇头(左),天神一方由神猴哈鲁曼坐镇,抓住蛇尾(右),齐心协力搅拌乳海
《毗湿奴战胜阿修罗》(Victory of Vishnu over the Asuras),东面北侧表现阿修罗军队从左右两边向中间的毗湿奴进攻,毗湿奴站在金翅大鸟身上,驱赶阿修罗
《克里希那和魔王班纳的战斗》(Victory of Krishna over Bana),北面东侧描绘克里希那(Krishna,也叫黑天,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战胜魔王班纳(Bana)的情景。八手黑天骑着金翅大鸟,战胜骑着怪狮的千手魔王班纳。骑着犀牛的火神阿耆尼(Agni)纵火,金翅大鸟灭火。
八手黑天骑着金翅大鸟,战胜骑着怪狮的千手魔王班纳
千手魔王班纳
《争夺长生甘露的战斗》(The Battle of the Gods),北面西侧,描述搅动乳海甘露出现后,天神与阿修罗展开了一场争夺长生甘露的战争。壁画中,印度教的众神骑着自己的坐骑,参与战斗的情景。
千手魔王班纳
《兰卡之战》(The Battle of Lanka),西面北侧,讲述众猴在哈努曼的带领下,帮助罗摩夺回夕多的故事
罗摩站在哈努曼肩上,满弓如月射向敌人
看完壁画我们走进内院,第一层平台上有四个水池,称为净身池,以印度教四大元素,地、水、风、火排列。参拜者必须依次进入每一个池子将手与脸洗净,去除人间污秽,才能继续向上,进入神的殿堂。
二层回廊的主要看点是女神浮雕。吴哥窟有1800多个女神雕像,分布在东西南北四座大门的外壁和平台的内外壁,其中以二层回廊最为集中。与其他寺庙端庄的女神雕像不同,吴哥窟的女神浮雕显得很人性化:她们姿态曼妙,装扮奇特,头饰多变,争奇斗艳;她们三两成群,手持花束,面带微笑,很像是参加人间舞会
第三层平台是最内和最高的台基,拔地而起12米,东西南北每面有三个共12个台阶与第二层相连。台顶五座石塔,呈五点梅花状排列,中间主塔最高。主塔内供奉毗湿奴神像,吴哥改信佛教后改为佛像。通向顶层的台阶非常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征登天之艰辛,以及对神的敬畏。东西中轴线的石阶是国王的正门,坡度较为缓和(约50-60度),台阶的宽度也较大,专供国王登顶用,大臣和寺庙僧侣只能从两侧旁门上下,其楼梯更为陡峭,约60-70度,而且台阶面也只有半个脚掌大。目前所有台阶关闭,只有一个修建的有扶手的阶梯对游客开放。曾经有一对法国夫妇参观吴哥窟时,妻子不慎摔下台阶而亡。丈夫悲痛万分,捐钱修建了这座有扶手的楼梯。
舍利塔
藏经楼
小心翼翼终于上来了!这里就是吴哥窟的核心,象征须弥山的高塔。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睹它的风采。
俯瞰寺庙,前面是长长的参道,藏经楼和西塔门
坐在那伽身上的打坐的佛陀,吴哥窟原为印度教寺庙,14世纪柬埔寨改信佛教。这座佛像可能就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结合吧
小吴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