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北大荒》

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创建美好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电影《北大荒》是一部2009年的老电影。故事说得是1964年一个上海姑娘方婉芝报考艺术学院钢琴系失败了,她来到北大荒,想找小姨散散心,却走失了,后来被连长救了。

在北大荒的日子,她体验到了与城市里生活不一样的感觉,那些战士喝着带蚊子卵的水,她第一次看见水里有活物的时候,吓了一大跳。



她回到上海后,决定报考农机学院。毕业后,她毅然来到了北大荒工作,大家对她的照顾和呵护,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后来她跟救过她的那个连长结婚了,他们在北大荒工作、生活,让北大荒成了最美的地方。



方婉芝在北大荒期间,经历了父亲被打倒,支持爱护她的首张被打倒,一系列的打击没有让她倒下,最终跟大家一起建设成了一个美丽的北大荒!

南方人真的很难体会东北的冬天该有多么的寒冷,开始开垦北大荒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方婉芝的小姨牺牲在了北大荒,她爱人也牺牲在了这里。

方婉芝的爸爸要调她回城里,她坚决不回去,她要一直生活在北大荒,要一直建设北大荒。



当年先后去北大荒有十几万人,先是退伍军人,后来是知识青年,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那里的冬天极度寒冷,人烟稀少。经过几十年的开垦,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有七十多万人了,变成了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一百多个农场和牧场,粮食产量非常高。

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建设兵团的人们,为我们的今天付出了很多,他们是牺牲了一代人,也是最了不起的一代人。虽然后来很多知青都通过各种途径返城了,但依旧有很多人留在了当地,尤其是女生们,有些人嫁给了当地的农民也有些人精神上承受不了打击,病在了那里。



 当然走出来的人当中很多人都有了很好的结局,经历了那段日子锻炼的人们与现代人有着不一样的思想,他们有信仰,有追求,他们了解生活,理解各层次人的思想,也懂得底层人缺乏的和需要的是什么。

也有知青回来做了领导的。时代的变迁,让人们更加希望和需要了解过去,真正地懂得我们是怎样从那样的日子里走过来的,也才能知道,我们的初心是什么,要怎样继续走下去。

最近网友梧桐整理发表着一位80多岁生活在美国的老人的自传,其中很多章节谈到了上山下乡的经历,正好看到网上这部电影,非常不错的一部介绍当时历史的片子。

有段时间大家都在说,当年建设兵团的条件算是好的,其实看看也是非常非常艰苦的。我们能有今天实在不容易,每个人都应当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活好自己的每一天。

《北大荒》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我认识几个,但现在老得你认不出来了。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里面的演员好像都不认识:)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是啊,不容易那一代人。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有很多人把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欣赏了,平安是福。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 是啊,那里也有很多令人痛心的故事。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挺好看的。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发表评论于
晓青,Luckily you and I were not there, what if we were the victims? the impacts to our families? it’s simply bloody!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跟着领导看电影,一代人的故事。。。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一会儿放:-)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来看你家好吃的:)我平不下心来看电影,看你家东北菜吧,那好吃:)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 一代人的付出,今天才有了新北大荒,我们要好好珍惜。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半垧' 的评论 : 谢谢分享!原来都不了解这么多。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还是要重视农业,没有粮食就麻烦了。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桔子熟了' 的评论 : 电影很省时间,不像剧。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是啊,过去不太了解,这部片子不错。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发表评论于
悲惨世界
半垧 发表评论于
1959年8月,120名上海知青到达北大荒852农场。

1963年10月1日,首批北京知青115人到达北大荒新华农场),1002人到达852和853农场。1964年9月2日,166名北京知青到达597农场。

这帮人,都八十多,小的也奔八十了。
f2022f 发表评论于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大农场,机械化,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大贡献。很多单干户现在都撂荒不种田了。
桔子熟了 发表评论于
出门走路回来,就看见了《北大荒》,晚上又有节目了~谢晓青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我对这个题材的电影特感兴趣,晓青好介绍~~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他真的知道的历史很多很多,佩服!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我爸爸90,也是支边的。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小李广花荣,62年到64年就有城里下放到农村, 全家下放,精简城市人口。
小花荣 发表评论于
哈哈哈,这个老生常谈可是活字典,这些事儿他门儿清。握手!
小花荣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我堂姐80岁,当年支边。比后来的知青早几年。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上山下乡的80多岁了?
1968年下乡的老高三今年78岁,1978年最后一批下乡的今年63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