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七十年 —— 记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3)

几方田亩,耕耘不辍,乐在其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节 战乱中幼苗(3)

1950年以前,我说出来引起母亲惊愕的还有三件事。一是1948年底,姥姥来到我们家辞行,说是去淮南逃荒。记忆中的姥姥,头披一方黑纱巾,沿着长街往南走去。我从此再也没见过姥姥,因为她不久就饿死在凤阳县。在我的印象里,姥姥是一个慈祥的人,大概这是和爹爹奶奶对比得出的结论吧!第二件事是,在某一天,满田野里都是穿黄军装的人,排成队往南走,我母亲还烧了一水桶面条,摆在门口给过路的当兵的吃。究竟是卖的还是送的我不知道。后来知道,那是桂系军队援助淮海战场,被阻击无法进入,只好撤退,根据这个情况,说明应是1948年1月份的事。第三件事是在某一天,我家从外面进来两个人,破衣烂衫如同叫花子,进门就哭。原来是三叔带着大哥逃回了老家。他们是跟着同村本家徐继庭(音,此人是国名党上校)南逃,想投奔台湾,结果在衡阳被林彪的四野拦腰截住。现在披露的资料显示,国民党溃败时,一部分学生被拥护国民党的某些人组织起来南逃,目的是台湾。三叔和大哥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三件事都发生在我很小的时候,说明我从小记事很早,特别是爹爹拿刀砍我家门,菜刀深陷在门板里的情景历历在目,还有姥姥离去时的背影,至今仍然非常清晰。现在想想,这三件事都是发生在我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可是它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爹爹和大叔的德行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在1960年大饥馑发生的前夕,父亲去了合肥的大叔家一趟,可能是想得到一些救济吧,结果事与愿违,回来没有盘缠,他想把带去的一块花布卖给大叔,大叔大婶竟然不买,也不资助盘费。兄弟之情竟如此寡薄,令人心寒。父亲无奈之下,找了一个在合肥的同乡,方才有了回家的路费。父亲回来后,对此一无所言,还是母亲日后无意间将此事说了出来。

爹爹奶奶对我们这一支人非常冷淡。除去大哥徐家麟外,我们从小根本不知道世间还有祖父祖母之爱。大姐徐家荣生性泼辣,经常为了我受他们的冷眼和欺负,和奶奶吵得脸红脖粗,精明强干的奶奶经常在大姐面前败下阵来,而且是败得颜面扫地,羞恼却不能成怒,自己理亏,孙女愤而抗争,向谁去怒?长辈的威信,取决于言行,言行有悖于德,何谈威信!我们姐弟三人都乐见大姐和奶奶吵架,吵赢了大家便哈哈大笑,这也是一种出气方法吧!尽管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为父亲母亲感到冤屈,力出了,钱花了,却没能得到一点亲情,难道有的人心不是肉做的?但是,我的心底却非常地渴望能得到祖父祖母的疼爱,那是一代人的情感啊!为什么如此寡薄、如此偏心?要知道你们十几年之间的吃穿用和读书费都是我父亲提供的啊!我的这种渴望之情最后以最为完美的方式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在长篇小说《香涧湖》中,塑造了一个非常可亲的爷爷形象,这就是施太爷,我心目中的爷爷就是应该这样的,他乐善好施、学识丰富,能为子孙解惑释疑。相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对施太爷的人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另一方面,自打我的孙女出世后,我和妻子便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这个孩子身上,为此,我辞去厂长的职务,办理病退专门在家和老伴一起照看她。我不愿让我遭受的痛苦出现在孙女身上。这就是我对爹爹奶奶的寡情的最好回答。

由于经常吃不饱,母亲说我瘦得皮包骨,肚子大得像一口铁锅扣在肋骨上。一岁的时候,一次拉肚子后,肛门脱出,很长时间缩不回去。这脱肛症由此纠缠了我一辈子。每逢上厕所解大便成为难心之事,害怕脱肛给别人看见受到耻笑,在厕所往往要比别人多蹲很长时间,等没人了再使劲解。便后,要费很多劲使肛门缩回。尽管这样,最后还是被同学发现了这一隐私,在牙克石中学,一个同学一次突然问我此事,希望我能去看医生。我说从小留下的病根,没希望能治好。我问其他同学知道的我这事吗?同学说没听人讲过,反正我也不会说出去。由此我很感激这个同学。

1948年,父亲做了一件他最不应该做的事,这就是竞选保代表,并通过竞争获胜。改选乡保长,这是国名党兵败大陆前的一次挣扎,父亲,作为一个商人,哪里知道日后的政治风险,贸然参加,祸害终身。他当选为保代表18天后,家乡就解放了,凡是在国民党政权中担任保长以上职务的,一律被新政府定性为反革命分子。用母亲的话说,“你大爷是削尖了脑袋,抢了一顶反革命的帽子戴在头上。”

在土改中,我们家因为自有土地少,且租种地主张道山家的地,因此被划为佃中农。在思想上倾向民国,却成为共和国坚定依靠的阶级成分。使得我们这个家庭能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期,平安地存活下来。

乐闲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kevinz2015' 的评论 : 谢谢关注!于他们而言,南逃未成,日后遭了许多罪。
乐闲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笔名老忘06' 的评论 : 谢谢关注!你说的一如当时情况。可能有些年轻看了会迷茫,我是本着公正客观写此书,本人自信此书可以当历史看。
kevinz2015 发表评论于
身处那个反智愚昧的时代,若能南逃港台就幸运得多!
笔名老忘06 发表评论于
写得很生动,像一本历史书。那时候不要说能上大学,上高中。即使到了六十年代,我们那里普通人家哪怕能小学毕业就不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