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视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潘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说:“当前近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很大,这一块不仅不再增长,反而还在下降。剩下的其他贷款要先填补上这个下降的部分,才能表现为增量,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难的。”潘行长用这段话来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放弃“规模情节”,说今后“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通过这段话,最近的金融大清洗就非常好理解了。最近二十年,我们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城镇化,但是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中央财政,看起来很正常,且有财政的硬约束、软约束,资产负债率一直没有很夸张,赤字率很稳定,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也就是其他人在花钱办事。这里,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以城投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罕见的城镇化进程,做大了国开行的资产负债表,而发债,是国开行主要的负债来源,所以国开债的规模,也就同步做大了。

金融表内和表外的扩表,资金主要流向地方政府,而这些资金,又和土地财政联系在一起,作为地方的“第二财政”,支持着地方经济,也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还能通过对地方债务定价的形式,帮助判断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坏,比如发债成本低的,就是经济好的,发债成本高的,就是经济困难的。

不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造成中国的宏观经济杠杆率(企业债+居民债+政府债/GDP)占GDP比例已经达到284%,在G20国家里面排名第四。其中企业债最高,占GDP129%,是全世界最高的。而美国的宏观经济杠杆率在G20里面只排名第九。另外我们M2/GDP的比例是219%,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的280%。

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金融增加值/GDP是7.78%,接近8%。美国在2001年与2008年有2两次超过8%,结果都出问题。欧美一般这个指标都在5%以内。举一个例子,诸君就明白为啥金融增加值增长这么快了。如果一个省政府直接去融资,然后给每个县发钱,30年的地方债,只要2.5%左右的成本,但一个县级市,通过城投公司,自己去做非标,就要8%,甚至10%的成本,出了风险却还是省里统一协调兜底。这中间的差价就是信托,小贷,互助金融和私募的利润。

我们粗略地算,一般从银行,证券和保险借贷成本是5%,但通过信托,小贷,互助金融和私募后,一般会增加5%。相对与我们100万亿的经济规模就是10万亿的利息成本。而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才不到6万亿,规模以上工业总利润才7.7万亿。可见10万亿的金融附加值太高了。

基于宏观经济杠杆率占GDP284%,企业债占GDP129%,居民负债/GDP超过60%和M2/GDP219%等条件约束下,面对这些困难,参考黄奇帆教授的《分析与思考》,《战略与路径》,《重组与突破》和《结构性改革》,潘行长的不搞大水漫灌也就顺理成章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黄教授的思路。

黄教授认为,第一个策略是一边降杠杆另外一边加良性杠杆。参考美国2008年处理金融危机的经验,美国就是一边在商业银行去杠杆,另外一边是美联储QE。两个方向互相中和,减轻痛苦。经过3-5年时间,美国的杠杆下降不少,经济也恢复得比较快。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的股市永远是3000点附件挣扎。

另外参考1980年里根与撒切尔夫人分布给美英进行的供给制改革,一边放松供给制(生产)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在通过税收来调节收入,刺激内需。

对于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企业的债务,短期3-5年内用信用置换或者REITS来解决。简单一个例子就是把可能利息高达15%,期限一年而且每月支付的低信用企业置换成高信用,年利息大约5%,变成30年期限,年支付的债务。

 

中国

美国

GOV 80万亿

60%+

124%+

企业 216万亿

170%

40%

居民 77万亿

60%+

64%+

 

 

概括来说,就是用高信用的央企置换破产房地产企业债务,降低成本与利息,盘活烂尾楼。用中央政府债务置换地方债务也是同一道理。这里就不详细说,当然这些都是短期解决债务的方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经济增长。

总的说来到2035年需要达到下表的目标。

良性去杠杆,边减边加

M2杠杆率

216%

变7-10%/每年

金融增加值/GDP

7%+

5%-

宏观经济杠杆率

284%

230%

GOV负债 80万亿

60%+

赤字率3%内

企业216万亿

170%

120%-

居民 77万亿

60%+

不变/下降

 

 

就是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减轻债务,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必须要发展生产力,求科技突破,同时必须实现2035年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才能有钱消费,用消费带动经济增长,这也是根本解决了债务问题唯一途径。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股市的直接融资来降低债务,而居民也必须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财产性收入。但靠股市还不够的,我们算一笔账,现在中国人家可支配收入是3万多一年,收入倍增就是6万多一年,也就是全国从54万亿可支配收入变100万亿一年,增加50万亿。这意味我们从一个哑铃型的社会变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现在我们年收入10-15万的中产才4亿人,必须增加到8亿人以上。

50万亿第一个10万亿应该是工资增长,以后工资增加速度必须快于GDP增长。现在AI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人的工作会减少,通过严格执行劳动法,甚至减少工作时间,都有可能实现。当然,这也意味更需要服务业的发展。最近市场流传的消费税改革,目标就是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刺激本土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把一部分金融,能源和土地这些垄断性的行业的超额利润补充到实体经济来。如上文提到的融资居间费用每年有5万亿,如果上面三个行业每年提供3万亿,通过工资形式发放,第一个10万亿就出来了。

第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现在城市居民通过房地产有大约20%的财产性收入,以后城镇居民通过资本市场,农村通过土地流通增加财产性收入。目前2亿股民持有40万亿资产,如果增长25%,就是增长10万亿。农村土地流转,估计也能增加几十万亿,虽然中间需要解决是问题很多。暂时先算股市与土地流转增加20万亿吧。同时加快户籍改革,帮助2亿以上农民工落户城市。

第三,一个创新型社会比较建立好社会安全网,因此必须加强社保,加上老龄化的来临,社保更是关键。现在每年大约有10万亿浪费于低效与无用的基建,应该把这些钱转移到社保中。同时国版401K计划,也就是个人养老金与企业养老金计划,通过养老金抵税的方式,鼓励大家多缴。未来的401K计划也是社保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第四个10万亿出来了。

第四,如果社保到位,2035年,新增2亿退休人员,保持中产生活水准,加上2亿农民工落户,原来4亿中产基数不变,就可以达到8亿中产这个目标。这就是就业增长点的问题了,包括乡村振兴与县域城镇化。乡村电商2023年是2.5万亿产值,按照目前每年10%的增长率,10年后应该翻两倍以上。乡村文旅现在是2万亿产值,10年后也能翻两倍。还没算一些高附加值产业,未来乡村有不少工作机会。如此50万亿就出来了。

这么多的限制条件,我们既要短期化债,长期经济发展,长期化债。企业降低的负债,必须在资本市场补上,因此未来棋局的关键点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为啥必须整顿金融圈与推出国九条了。如果你是老板,公司有个部门搞什么都不行,每天都招黑,拿钱却是第一名。你会如何处理,是无差别的血洗原团队,还是逐一甄别拿钱不干事的混子然后干掉?只有前面的做法才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

就拿证券行业来说吧,顶层,很希望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谋篇布局10年,你们就给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全面换人是必然的。十年前,提出要搞一个战兴板,结果因为股灾,胎死腹中。

五年前,提出要搞一个科创板,建设了五年,结果也是欺诈发行、高价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等,性质要多恶劣有多恶劣。去年金帝股份、浙江国祥退市又拟上市,爆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券商、公募基金协助,怎么可以造假、减持、恶意哄抬发行价格。

所谓事不过三啊,于是六部门发文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比如对于违规披露的刑期上限从3年提高到10年,中介机构的虚假陈述最高可判10年,对欺诈发行的罚款上限由募集资金的5%提高到1倍,就是四个字,严刑峻法。特别是搞“系统性造假和配合造假”,后果很严重。

参考黄教授的观点,诸君就会明白很多政策推出的原因与背景,用高层的视觉去看问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