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时间 5

眼外眼内皆视线所及。眼外的世界多少真?眼内的自己看得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曾听说人之一生,盖棺论定,而历史的千秋功过谁来论定?

天地(地球)为方,经历了漫长时间才改写历史为天地为圆。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氛围、条件。地震仪、星象学、数学上圆周率的准确性早就有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有祖冲之、沈括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为: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鸦片战争开拓了满清时代有识之士的视野,船坚炮利背后的科技落后于洋人。古人点蜡烛、灯笼直到满清末期始被西方人拖着去开电灯,用电话,开始认识有留住声音的留声机、留住影像的摄像机与留影机。这是一个中国人怀疑人生的年代,手工业遭遇西洋机器化生产而败下阵来、国家领土主权不完整(割地、租界)与战争赔款等等不平等条如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五四运动作家如鲁迅《阿Q正传》与矛盾《子夜》等笔下人物假洋鬼子掮客买办纷纷登场。

郁达夫《沉沦》里的一句名言:“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只是一句口号,既不是发明照亮一屋子的电灯,也不是发明沟通两地的电话,但类似郁达夫的五四运动作家们,提出注重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反封建思想(简单的说就是反对以一家之主的想法为中心,无视家庭成员的喜欢与否,具体的说就是反对在大家庭里,把个人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具体落实的是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反封建思想的作品如巴金《家》、鲁迅《祝福》等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清末文人生不逢时,面临了科举制度被废,出路无门的窘境。

历史只说结果,不论如果。

一场清末的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开始反思五千年文化只剩文史鼎盛如唐诗宋词、《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西方的工业革命为何不是中国起头呢?

历史展开的是个人、国家的时间画轴,让历史表情丰富起来的是历史家的笔触,例如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史记》,历史也可以是纪录片一般的纪实。

 

筷子兄弟 - 老男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