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49年10月,第一次金门岛登陆战役失利,形成了国共大规模内战后期的战略态势,那么1958年第五次金门战役的作战计划,最终演变成炮击,则奠定了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开始。从此福建前线部队的作战任务由攻占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并攻取台湾的进攻态势,转变为海岸防御的作战态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军事指挥员,尤其是司令部参谋人员,必须本着严谨的态度认真研究,分析对手的优点和短处,才能克敌制胜。
上个世纪我军的主要敌人是苏军、美军和蒋军,面对台澎金马的东南沿海,首当其冲,主要研究对象是蒋军。60年代之后,海峡两岸之间的军事斗争焦点开始从地面引向空中,地面则以炮兵为主。
丘八虽已凋零,但是初心未泯,翻出当年有关炮兵的军事笔记,纸上谈兵,以供各位看官茶余饭后剔牙间的侃资和笑柄。
一杯清茶泡江湖,半壶浊酒话春秋。
当面之敌态势
位于福建沿海的金门与马祖列岛,就像两只蟹鳌,马祖咬住闽江口,虎视三都澳,金门盯牢九龙江,威慑深沪湾与赤湖湾。同时金门与马祖也像两只锚,牢牢的锚住祖国大陆,致使台湾难以游离出中国。这是当年蒋介石与国民党当局的战略意图。
金门地区敌占岛屿,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亮仔屿、鼠屿、草屿、后屿、东碇、北碇、马粪坑(成功屿)等十多个岛屿。位于我围头以西,厦门以东,莲河以南,浯屿和青屿东北。
金门蒋军驻有一个防卫部,五个守备区(师),总兵力62400余人,约占敌陆军总数的五分之一。
金门蒋军炮兵编有24又2/3个炮兵营。6个高炮营。105榴弹炮以上火炮296门,高炮135门。采取“分散隐蔽配置、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组成了“梯次配置、环形防御”的态势,构成了“平面三层、立体三层”的火网,企图以“三军之合成,层层设防,节节阻击”,“撕不破,渗不透”,以达成“确保金门”之目的。
1,金门蒋军炮兵射击性质
金门蒋军炮兵射击活动较频繁,其主要射击活动为实弹射击,其射击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a,训练射击(教练、考核);
b,战术射击(演习、战术试射);
c,效用射击(对我目标区域发射的宣传弹、驱逐我船只等零星射击)。
2,金门蒋军炮兵射击规律
a,射击阵地固定,例如大金门的新头、苦果山,小金门的55高地等均为火炮射击教练场。实弹(宣传弹)射击通常在2103、3108号阵地实施;
b,射击目标区域固定,主要选择在金门南海面及周围空白岛屿和礁石、海滩,如大金门新头阵地通常向南海面射击,小金门的庵顶南、55高地通常向烟屿、槟榔屿、三屿等处射击。
c,战术射击和对我船只驱离射击通常为实际占领阵地的值班炮兵实施;
d,155榴以上口径火炮已有十年未射击,判断其使用代用火炮进行训练射击;
e,金门蒋军炮兵射击通常是以单炮于昼间进行,以单发射击为主,有时也有数门火炮齐射和等速射,射击火炮通常为105榴和小口径迫击炮;
f,金门蒋军炮兵夜间射击常有照明弹配合实施;
g,金门蒋军炮兵射击一般上下旬多于中旬,对我实弹(宣传弹)射击均为双日。
附:【记得当年在【全军侦察工作现场观摩会】上发言到此时,听到指挥所北侧上空传来炮弹空炸声,侦察处长立即按下秒表:这是敌试射宣传弹,1分钟之内肯定转入效力射......大部分与会者均来自内地,第一次听到敌方炮弹爆炸......1分钟左右在指挥所南侧开阔地上空果然传来数声炮弹(宣传弹)空炸声音......】
3,金门蒋军炮兵射击特点
a,金门蒋军炮兵射击精度较高,其射击诸元准备较为精确,通常试射首发靠近目标较多,当数门火炮对同一目标实施集火射击时,离散误差较小,例如81年4月上旬,小金门庵顶南数门105榴对三屿行等速射,散布正面约10米,纵深约15米,不超过150平方米。分析蒋军炮兵战斗队形连测,射击计算与火炮操作精度都较高。
b,金门蒋军炮兵阵地大部分为宽射界或圆周射界工事,放列和观察配系正面较大,因此射击范围较大,射界较广,在未来战斗中火力机动可能为金门蒋军炮兵机动的主要方式。
c,金门蒋军炮兵射击通常不受自然条件影响,昼夜晴雨均有射击,属于全天候性质,因此可以认为其射击保障较好(例如雷达、气象、测地等),射击技战术较为全面。
d,金门蒋军炮瞄雷达较多,因而提高了其射击精度和反应能力。
e,金门蒋军炮兵射击指挥速度较慢,射击持续时间较长,例如81年4月上旬,大金门新头105榴发射5发炮弹,持续时间2个多小时,分析其除了教练射击正常中断或延长射击外,试射方法多用夹叉法单炮试射(蒋军炮兵射击教程规定试射时间相等于我军试射+效力射的考核标准时间),结束试射要求获得精度较高,指挥程序较为复杂为重要原因,另外金门蒋军炮兵试射使用弹数也较多。
1, 金门蒋军炮兵军官与士官训练素质分析
a,蒋军陆军营以下军官大多经过军事院校培训,炮兵军官全部经过炮兵学校培训,部分排级军官由大专院校毕业预备军官担任,文化水平较高,且有一定的指挥能力。
b,蒋军陆军士官服役年限为10年,均经过士官学校培训,蒋军炮兵为陆军中的“第一特种兵”,士兵服役年限为2年,另一年为临时召集役。蒋军对士兵军事训练较为重视,士兵个人的技术水平和体能较好。
c,蒋军认为“炮兵具有远大的射程,强大的威力,机动迅速的火力与强韧之战斗特性,能震骇击灭敌人,鼓舞友军士气,开战胜之途”,为“火战之骨干”。蒋军炮兵在其陆军编制中比例较大,因此较重视炮兵部队的建设和训练。金门蒋军炮兵较常组织教练射击和战术演习,因此其炮兵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战斗能力。
2,金门蒋军炮兵指挥特点
a,金门蒋军炮兵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指挥具有集中、统一、韧性较强的特点。蒋军炮兵认为必须“直接而高度的集中指挥所属炮兵,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做必要的暂时的分割指挥。”
b,金门蒋军为了战时达到对其炮兵的“集中使用,统一指挥”的目的,金防部下设炮兵指挥部,对所属105榴以上炮兵营实施统一指挥,并协调整个金门岛防御的火力体系。
3,金门蒋军炮兵指挥弱点
金门蒋军炮兵强调统一指挥,射击指令均经过指挥中心,且指挥员不在观测所,不能直接观察战场,指挥员难以对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及时应变,将直接影响指挥作业速度,加之指挥器材陈旧,因此金门蒋军炮兵的指挥速度与反应能力较之我军为缓慢。
4,金门蒋军炮兵训练水平实例分析
a,金门蒋军炮兵分队训练水平较不平衡,从烈屿(小金门)守备区158师炮兵部队与原驻该守备区333师炮兵部队射击情况相比较,333师射击精度与速度似强于158师。
b,158师炮兵各分队间训练水平也有差异,例如81年4月上旬,小金门55高地连续三天对烟屿、槟榔屿射击,射击持续时间、发射弹数、射击阵地均相同,判断其为三个连队的教练射击,烟屿为试射点,槟榔屿为转移射目标,转移角度不到2-00密位,前两个连队转移射速度约为2-3分钟,第三个连队则用了近10分钟,而且弹群中心偏离了目标。
1,金门蒋军炮兵配置特点
a,金门蒋军火炮工事约为其炮兵现编数量的2倍,战时只要变更部署后,可集中使用于厦门方向11-13个炮兵营,约120-150门火炮,莲河方向12-14个炮兵营,约150-190余门火炮。
b,金门蒋军观测所较多,各类观测所共计122个,构成了多方向,多层次的观测配系,减小了死角,因此战时较难以瘫痪其观测指挥系统。
2,金门蒋军炮兵生存能力
a,金门蒋军炮兵生存能力较强,其工事经过多年修整构筑,均为永备掩盖工事,并采取分散配置,连放列正面均为150米以上,(遮蔽角大部为10-15米),因此战时较难予以压制和摧毁;
b,弹药储存量较大(105榴以上各类火炮均约2000-3000发),因此金门蒋军炮兵在失去正常补给情况下,能持续独立作战较长时间。
c,由于金门地区地幅狭小,阵地公路均可遭到我炮火覆盖,因此战时实施兵力机动较困难。
1,金门蒋军炮兵由于长期实施坚守防御,地形熟悉,工事坚固,侦察通信及各类保障系统较完善;
2,金门蒋军炮兵对各主要射击区域和目标均有精确射击诸元,因此战时指挥反应能力较快;
3,金门蒋军炮兵阵地配置经多年整修伪装,均较为隐蔽,因此战时其生存能力较强;
4,金门蒋军炮兵弹药储存量较大,因此其作战持续能力较强。
小结:金门蒋军炮兵的指挥能力、生存能力和保障能力都比较强,但是在我强大炮火压制下,其兵力机动能力较弱。
1983年4月5日
附: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为何金门蒋军炮兵对我还击较少,本人分析原因如下:
1,金门蒋军主要作战任务是岛屿防御,为此在炮战初期,蒋军就分析我军没有登陆之作战企图(见当年小金门守备9师师长郝伯村的回忆录:"对方从炮战开始就没有攻占金门的企图“);
2,金门蒋军在战时难以获得来自台湾的后勤补给,独立坚守防御是其作战基本原则,因此金门蒋军炮兵库存弹药主要用于压制我军登陆兵,而不会消耗在双方的炮战中;
3,有空军的朋友问我,为何在1958年我人民空军夺取海峡制空权过程中,双方作战起飞多,实际空战少,双方对峙多,击落敌机少?
本人答:一是中央军委规定,禁止空军出海作战,避免与美军直接冲突;二是蒋军空军很少窜入大陆与我决战,一个道理——即保留战力于我渡海登陆的关键时刻,再与我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