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回忆(2)

上海的回忆(2)
 
上海是个移民的城市,二十世纪上半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它的基本格调。各种文化和移民汇集一起,造就了这么个大家都讲上海化的文化。
 
跟大部分市区的上海人一样,外婆家也不是上海土著。外公是宁波人,当年没受过什么现代定义的教育到上海来混生活,七混八混混到外国公司里,用现在的话叫高级职员,当时叫买办,文革时么。。。叫帝国主义的走狗。。
 
还好,不算资本家,在他文革前去世之前,还算是团结对象,在一些场面有人请去。但是到了文革就不同了。
 
外婆家住长乐路锦江饭店楼下一石库门房子,跟大舅舅一家住,但是本来当了不小的官有自己住所的二舅舅一家,因为变成了五类分子发到车间做钳工,一家也从原来徐汇区好地段的住所被撵出来,只好回来住,再加上现在母亲现在带着孩子来,就变得很挤了。一下来了这么几口人,要招待吃住,开支不小,所以母亲给管做饭的二舅妈自己加上孩子们每月每个人三十块伙食费。这在当时是不小的数,于是二舅妈每天大鱼大肉,我很快变得胖得像个球。。
 
舅妈家有个表哥,对我很好,给我讲格林童话的故事,还带我到南京路上的航模店去买航模回来,用舅舅的工具在家里做了再到附近的公园去放。
 
从家里出来弄堂口有个便民的小吃店。上海比北京人生活讲究很多,做事仔细(上海话叫过细),即使这么个小点卖点早点大饼油条糍饭团对我也是美味。后来回上海还专门带老婆大人来这家店吃了一碗芝麻糊和酒酿圆子。
 
长乐路一带主要是住宅。出门向左走几步就到了兰心大剧院和红房子西菜馆,此时都换了符合时代的名目,锦江饭店茂名路临街的那一面大橱窗,母亲记得小时候展览时装的,也变得要么空空如也要么成了宣传栏。再往前走到了国泰电影院,在里面看过“看不见的战线”(你拿的是什么? 歌曲集。 什么歌曲? 阿里拉。。)。门口有卖冰淇淋的,紫雪糕是我的最爱,大冬天的经过也要啃一根。
 
两边梧桐树的淮海路是法租界的热闹地段,有以前的外号尖头皮鞋司令部的皮鞋店什么的,很时尚。走不多远有个小小的襄阳公园,此时便捷地改成向阳公园了。再往西走是音乐学院,墙上贴着批判写游击队歌的贺绿汀的大字报。
 
长乐路出门向右走不远是巨鹿路,有个菜市场,里面供应蔬菜肉类鱼虾很丰富,也比北京好得很多。巨鹿路空军招待所此时是林立果一伙正在策划造反的地方,当然这时候外人是不知道的。再往前走到瑞金路离南京路外滩一带就不远了。
 
这就是我经常遛哒的地带。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满满的上海回忆。。。
灵动的双子 发表评论于
锦江楼下还有石库门房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