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宝马匡特家族 百年冒险,低调的天才家族

宝马背后的匡特家族:百年冒险,低调的天才家族

https://m.jiemian.com/article/6705277.html

2021年10月15日 07:19

 
“万般手艺铺锦绣,千种诀窍藏功名。”
 
当前中国有近300万家族企业正在进入传承阶段,但全球只有13%的家族企业能够传至第三代。

然而,在德国,90%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员工占德国就业人口近60%。

宝马、大众、麦德龙等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家族,由于所有权结构的特殊性,它们所能公开交易的股票占比并不高。未上市的大型家族企业还有贝塔斯曼、施普林格、阿尔迪、科德宝、伍尔特等。

万般手艺铺锦绣,千种诀窍藏功名,这些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族企业的传承。

今天,“家办新智点”走近宝马背后的低调家族——匡特家族,看匡特家族经营管理与家族传承的独特秘诀。

01. 匡特家族的崛起

从家族中的第一位资本主义企业家算起,匡特家族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匡特家族和日本的丰田家族都起源于纺织业,且都靠联姻获得了巨大的商业资源。

第一代企业家埃米尔·匡特生于1849年,因与所在织布厂主的女儿结婚,于是接手了织布厂,后与其妻子的弟弟联手,买下了该厂,成为家族中第一代资本主义企业家。

埃米尔·匡特和其妻子

家族的第二代继承人,金特·匡特的联姻对象是位机械制造厂工厂主的女儿。除金特外,金特的妹妹和另一位纺织厂厂主的独子结了婚。

通过联姻,匡特家族控制了当时整个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三家大公司,而金特则拥有决定权,同时建立了一家由45个纺织公司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但金特并不满足于此。在成功掌握了证券交易和投机的金融技巧后,他开始在股票市场寻找投资标的。

1923年,匡特家族成功并购德国最大的蓄电池股份公司AFA(后来改名瓦尔塔Varta蓄电池公司),这也成为匡特家族继纺织厂后的新起点和匡特王朝的核心。在金特的带领下,AFA不断进行海外扩张,迎来全盛时期,一度控制了德国80%的蓄电池业务。

此外,通过一系列的股权投资,金特还成为了柏林-卡尔斯鲁厄工业工厂BKI(此前名为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工厂)和DWM(德国最大军工企业)等的股东。

金特十分擅长用最优方式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通过最少资本投入来获得最大利益,并通过控股公司如德尔格和上市公司工业投资股份来操控他的商业帝国。

在管理上,金特尽可能多地掌控监事会和董事会职位,安排自己的儿子、内弟和侄子一起工作。这样,整个公司的盈利虽然看起来大部分不属于他的个人资产,但却都成了其家族财产。

02.两度拯救宝马

金特去世后,赫伯特·匡特成为家族第三代继承人。匡特家族的成员非常擅于利用上一代积累下的事业,作为自己新的事业为起点。

在汽车领域,赫伯特大展身手。一方面,提高家族在戴姆勒-奔驰的股份(金特遗产中的奔驰股份为3.86%),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汽车企业投资标的,并于1960年成功并购宝马。

赫伯特之所以能成功收购宝马,主要得益于:

第一,擅于发现即将破产且资质优秀的企业。当时的巴伐利亚地区的资产阶级深爱宝马,而事实上宝马因诸多因素深陷危机,股票并不招人待见。

第二,和当时宝马真正的大股东德意志银行关系密切,而德意志银行正是促成这笔交易的关键。

第三,其父擅于使用政府关系。其父金特曾在国际经济部的人造毛部门担任名誉组长,而赫伯特在决定买下宝马前曾联系并获得了当地州政府的财务部的支持。

接手宝马被赫伯特认为是自己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从本质上说,AFA是父亲留下的心血,而宝马则是他开拓的新天地。

接手宝马后,他对宝马做了一系列变革。在对宝马的管理上,赫伯特十分节制,担任宝马的监事会主席;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接触仅限于每年四到五次的会议和极少数聚会;每月之间至多通话3次。

赫伯特对宝马的管理制度也被家族的第四代人继承人苏珊娜·克拉滕和斯蒂芬·匡特所继用。

1997年,35岁的苏珊娜和31岁的斯蒂芬进入宝马监事会,此时宝马却陷入第二次危机。当时宝马以20亿马克收购了英国汽车制造商罗孚,但很快却发现这场收购是一次极其昂贵的错误,1998年底,罗孚亏损达到19亿马克。

宝马深陷罗孚危机中。两姐弟开始了对宝马的第二次拯救,及时出售了并购来的罗孚,还将子公司路虎以30亿欧元卖给美国福特,以此平衡由于收购罗孚而造成的资产负债表。

在宝马,斯蒂芬是最大的个人股东,和其姐姐都是监事会成员,并由他们选择监管机构的主席。同时,斯蒂芬还是五名执行委员会中的一员,并在其他四个委员会中担任职务,人事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苏珊娜则在提名委员会任职,该委员会的职责是从股东代表中为监事会挑选新成员。

对宝马来说,匡特家族是宝马保持独立的保证,只要他们保证自己所持有的表决权的股份稳定在基本值之上,就不会担忧被收购,如面对大众或丰田;而对匡特家族来说,宝马则是他们的“印钞机”。

03.遗产分配与权力过渡

匡特家族得以顺利传承,得益于家族在遗产分配上的“公平”以及鼓励“独立”和“经营企业”,且会提前移交权力。

1951年,金特在70岁时就提前让渡了自己的权力。1954年,金特去世,将遗产“均分”给了两个儿子赫伯特·匡特和哈拉尔德·匡特,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分管不同的企业,同时两兄弟在各自企业中互相任职。

匡特家族图谱

更具商业和财务技术能力的赫伯特主要负责经营AFA、戴姆勒-奔驰等股份。而技术能力更强的哈拉尔德则接手其他的工业部分,主要包括卡尔斯鲁厄工业工厂等。

接手家族企业后,匡特家族会接受父辈推荐的心腹,来管理自己的集团。彼时,在匡特集团,有一个四人小组,除赫伯特和哈拉尔德外,其他两位就是父亲推荐的人。

这四人小组是整个商业帝国的最高领导机构,每月都会开两天会,讨论重要的商业发展议题。如出现分歧,则由两兄弟决定。他们尽量避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过多地干预企业内部管理事务。

第三代权力交接的很是顺利,但到了第四代时,却出现了长达数年的遗产争夺战。随着哈拉尔德的意外坠机去世,来自哈拉尔德的遗孀对家族遗产的争夺,使得历经三代的和睦局面被彻底打破。

家族由此走向分裂,匡特家族不再是兄友弟恭。经过两轮遗产分配后,最终达成的结果是:

戴姆勒-奔驰的80%(此时家族拥有奔驰约15%股权)股权、UTB银行等被哈拉尔德的遗孀和其5个女儿拥有;而宝马、瓦尔塔的全部股权等为赫伯特所有。

长达数年的遗产分配之争几乎耗尽了匡特家族所有人的精力。

为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赫伯特在世时便开始准备身后事。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细分资产,以便合理地交给三段婚姻中的6个孩子以及妻子。

为此,他将瓦尔塔拆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瓦尔塔、阿尔塔纳、西可亚,原公司的股东可以10股原瓦尔塔股份兑换三家公司各6股新股。

这一次的企业分割后被称为“战后经济史上最独特的事件”,这种管理模式后也成为德国工业领域的趋势。而分拆公司进行遗产分配,或是赫伯特别出心裁的“创举”。

对三段婚姻中的6个孩子,他也和父亲一样做到了“公平”分配。

第一段婚姻的1个女儿:因其对企业并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赫伯特做了其他的补偿,包括企业证券和房地产等。

第二段婚姻的3个孩子,将瓦尔塔的多数股权平均分给了他们,并且是“事先取走的遗产”,提前转赠,且没有债务。

第三段婚姻的2个孩子,拥有宝马、阿尔塔纳等公司的股份。

子女不必亲自打理这些遗产,而是会有遗嘱执行人、股份和公司的经理协助他们,年满30岁时方可支配财产,进入监事会任职。

且继承有一个前提:他们需要在此之前完成职业培训。在此之前,他们会委托自己的密友、信任的人以及遗孀来打理这些资金。

04.实业帝国VS金融帝国

分家之后,匡特家族形成了两个分支:

一支为赫伯特家族分支,继承了赫伯特在企业经营上的秘诀,主要以苏珊娜和斯蒂芬为代表,建立起了强大的实业帝国。

另一支为哈拉尔德家族分支,继承了祖父在金融上的诀窍,建立起了强大的金融帝国。

除宝马外,苏珊娜的主要财富来源是阿尔塔纳。2006年,在出售了阿尔塔纳的制药业务后,她获得了一笔超20亿万欧元的股息。为了管理这笔上万亿的资金,苏珊娜成立了Skion投资公司,并通过该公司不断地进行全球投资和并购。

该机构主要以德国和欧洲经济领域的工业投资为主,除追求财务和经济回报外,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其投资的企业规模在3亿-25亿欧元之间,投资的领域为:工业产品和服务、电气工程、光学、可再生能源/可回收循环、IT、数字化和医疗技术等。

和现有的投资组合一起,Skion还会在水务领域做一些投资,通过收购与投资,苏珊娜的水务公司集团进一步扩大。

截至2015年初,她在这方面的投资已近1亿欧元。除水务外,苏珊娜还投资了土壤改良公司。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领域一直都是苏珊娜投资的重点。

除Skion外,2002年,苏珊娜还创立了Unternehmer TUM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科技初创企业设立创业中心。

而其弟弟斯蒂芬在继承遗产后,除宝马外,其他的控股企业主要通过戴尔顿集团来进行统一管理。

斯蒂芬更像一个多面手,活跃于不同的领域,商业版图也更为灵活,在缩小商业版图(出售不良资产)的同时又不断扩大。但他有一个关键性原则:必须投资代表现代技术前沿的行业。

除投资数字安全(如特拉斯特智能卡片集团)外,斯蒂芬还投资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光电企业等。

此外,物流也是他看中的一个领域,如将家族涉及的洛克顿物流改造成微物流股份,收购了卢森堡的泰尔物流,后将其改名为普及。

斯蒂芬对银行也格外感兴趣,参与收购了法兰克福的BHF银行,占股12.4%。此外,斯蒂芬还购买了一家信用评级公司Scope-Cruppe18%的股份。

而哈拉尔德家族的5个孩子最终选择了共同管理资产。在出售了戴姆勒奔驰的全部股权之后,她们成立了哈拉尔德·匡特公司,简称HQ Holding,统一管理这一分支的家族财富。HQ Holding也是当时德国最早成立的单一家族办公室之一。

此外,她们还成立了一家联合家族办公室—FERI(国际金融经济研究所),要成为该公司客户的门槛很高,至少需要1亿马克以上的财产,因此FERI的客户大多都是富有家族。后FERI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变迁,成为如今著名的HQ Trust,而HQ Trust也成了五姐妹新的事业平台。

这五位继承人在金融帝国的实力不可小觑,除上述两个公司外,还拥有:

Auda International,一家全球性的投资公司;Real Estate Capital Partners 主要负责美国的房地产业务;HQ Advisor则从事大型资产会计工作;Equita艾奎塔,和一家工业家族联合成立,为匡特以及其他企业家族在德国寻找中型企业投资机会。

据2013年的彭博新闻社调查显示,五姐妹拥有至少60亿美元的财富。

在投资决策上,她们拥有自己的投资经理和家族顾问,其中最大的女儿是家族企业事务的总负责人。她们每年会进行四到五次的商务会面。投资会议上,五姐妹的投资意见也有不合的时候,经常争吵,但这并不影响她们之间的感情。

05.家族成功的秘诀

匡特家族不仅有着强大的产业版图和投资版图,还是欧洲家族价值指数(Family Value Index)的40家企业成员之一。

家族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自己的秘诀。

第一,家族从不受限于某一个行业,如钢铁、钾矿、电子技术产品生产和现金交易等,更喜欢多元化经营,是“行业界限的逾越者”。不盲目扩张,而是追求专一和集中,且不断创新。

第二,喜欢聘用其他家族企业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且尊敬有足够自信反驳他们的雇员。

匡特家族认为没必要什么都要管,苏珊娜特别强调:“匡特家族的特点在于,我们能够支持有事业心的人们取得成功。”在遇到重大事件时,他们喜欢向自己的心腹或专家顾问请教。

在家族的历史上,他们一直都和有实力的合伙人联合,如和大银行家们协商,但不任人摆布。

第三,他们的策略从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一旦出现产业经营不善,便及时止损——就像卖掉罗孚一样。

第四,有一个简单直接的目标,成为行业第一。

第五,在产业上,在分配遗产时,遗产分配人就通过高明的手段避免了家族日后可能出现互相激烈竞争的局面。

第六,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曾捐款了德国的诸多党派,如联盟党和自民党、基民盟等。另外,家族中有不少人员都有前政府人员背景。

另外,家族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都非常好。

家族继承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整个匡特家族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会把自己视为家庭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匡特家族还有一个癖好:在自己家族涉及的产业,都不会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标志。用“不爱吭声的天才家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们对这种神秘化有着近乎痴狂的癖好。

另外,家族成员还很勤奋,“我们需要努力工作,不能整天都坐在沙滩上。”

目前,第五代匡特家族还未完全参与到家族的商业活动中。对于家族第五代,苏珊娜说,“孩子们要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时光,做感兴趣的事,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我的目的是指引他们自发产生兴趣。”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