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岁月(四十六)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淡淡的日子慢慢地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每天的清晨,照常听到军分区军营里传来的起床号声,过不多久,宁静的东方红大道上便传来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和“一、二、三、四”的口号。这也是我的起床时间,解放军叔叔们都起来跑步了,作为长在红旗下的革命小学生,哪里有理由睡懒觉,所以我上学早上从来不迟到。

初冬时节,金江各街道两边的天竺桂树结了好多的小果实,还没有完全变黑。整个金江的男孩们都会用竹子和一根筷子做竹筒枪,也叫“啪啪筒,以天竺桂籽做子弹,通过竹筒的挤压将天竺桂籽发射出去,打在身上没太大感觉,因为此时大家都开始添衣了。但是,如果这些树籽打在脸上,那还是火辣辣的痛,若是籽浆不慎溅到眼里,那就相当的难受了。

然而,用啪啪筒来玩打仗,那是很有实战效果的。每次选边我都很纠结,有时想跟东平这个被孤立的做一边吧,就只能脱离班上的玩伴跑去和其他山坡仔玩;如果是和阿心阿壮两兄弟做一边吧,他们做的啪啪筒水平太次,经常是子弹发射不出去而遭到敌人反杀,一局没结束我们便成了围观者。为此,我放学后时常独自跑到楼顶天台上用啪啪筒对着东方红大道一顿狂射,仿佛一下子就置身于沙子山上阻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并在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也不知道天竺桂籽射到东方红大道上是否打中过往行人,又或者打中了他们也未必感到疼痛,反正也没人找上楼来。

这个时候,从北方飞回来的戴帽鸟,金江人把它们叫做“丁姑撩”,东门人把它们叫做“八腊亏”,白话佬把它们叫做“红屁股”,至于学名叫什么我从来没有去查证过,觉得学名与我没有任何关系,记住当地人的叫法,才能勾起对过去的记忆。

这种鸟比麻雀大了一号半,叫声清脆嘹亮,肉质紧实而鲜美,以天竺桂籽和苦楝树籽为主食,是这个时节所有金江打鸟人的最爱。成年打鸟人要么有气枪,要么有自制的铁砂枪,傍晚或者星期天,总能看到他们枪管上挂着一串串的丁姑撩从树林里或山坳中走出来,那神情要多神气就多神气。而我们,只能用自制的弹弓以石头为武器,一棵树一棵树的追着丁姑撩打,收获达不到用棉绳串成串来。

得承认自己打弹弓的水平很次,每次跟小伙伴们出去打鸟,我从来没有打得到过。每次打鸟结束回家时,如果小伙伴们的收获不错,都会分一两只给我。每次只要我手里拧着两只鸟儿回家,外婆就会嘟囔着把鸟儿收拾干净,然后架起生铁小鼎锅,放两抓米,加水熬成粥给我和小妹吃。外婆的嘟囔大概意思是我不该把鸟儿带回来,这给她添了不少的麻烦,主要是她不但要做好全家的饭菜,还得额外熬一锅鸟肉粥给我和小妹;最关键的是,还浪费油盐柴米。

每到此时,就不由自主的想念起在老家农村当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二哥来,若是他在家,一定会每天晚上带我去树下打鸟,一棍撸过去,必然就是一串的丁姑撩八腊亏。早两年还在东门的时候,天冷时,二哥带我去打过,那时不但有鸟肉粥,还有炭烤八腊亏。

能够弥补外婆的不满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帮她干活。劈柴或搬柴火。那年头,每个月母亲单位除了分两筐木炭,还分两担柴火,有多少斤我不知道,这些柴火长短有两米多,粗细不一,用时得把它们看成四、五节,粗的还要劈成五、六瓣,这样才可以放进炉灶。

分到的柴火家家户户都堆放在一楼围墙边上,每家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不会有人拿错别人家的柴。

我喜欢劈柴,一是因为劈柴不用按时做家庭作业,二是在楼下劈柴,总会碰上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们。大家在各自家的柴火堆前砍柴劈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都很单纯,尽管都受到四人帮流毒的毒害,但这些哥哥姐姐谈论的话题都很健康向上,还很革命,诸如“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之类的。

劈好的柴我们会将它们架空起来,这样便于木柴风干,烧起来不会有太多火烟,还能达到外婆的“雷公火”要求。

除此之外,那几个大哥哥们在劈柴之余还会用树头削陀螺,天冷打陀螺和冬天打鸟一样,都是我们喜欢玩的事。要想在打陀螺游戏中获胜,首要条件是要会选材。每家分到的柴都是山上的杂木,其中不乏花梨木和铁力木,这两种木材的木纹相当紧密细致,硬度是那种一棍打死狗的存在,用这两种木材做的陀螺,在激烈撞击的打陀螺中基本不会被砸开花。

对于这种硬木我是没有能力处理的,我曾试图用平南小刀削陀螺,把自己的手指割开过无数次也没削成一个陀螺。好在隔壁家的李五哥久不久帮我削一个,那时他正上初中,做陀螺的手艺在轻工局院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了。用他做的陀螺经常能把别人的陀螺砸出圈外还能在圈中旋转,让人很傲骄。

我的1976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经历的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尽管我只是小学二年级,却是真正意义的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迁徙,从东门那个山沟沟来到同样是山沟沟的金江,知晓了静静流淌的龙江河要比西门河宽得多,不但宽,还能把人逼到山坡上去住。知道了什么叫永垂不朽,也知道了万岁的伟大领袖也会离开人世,却又必须活在人们心中。知道了我们就算长在红旗下,也会受到四人帮这四个坏蛋的毒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