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是当今网络世界的一种现象。许多人想成为网红,却不那么容易成功;而一些人不小心,却成了网红。世界就是这么奇怪。
图中这个83岁的老人,站在你目前,你怎么都不会将他同网红联系在一起。他没有名牌衣服,也不化妆打扮。他有一头全部发白的头发,穿着一间淡咖啡色的上衣,二个大贴袋。和他相关联的主题也很无聊:旧书。
但是,不要小看这位老人,他在Instagram上拥有几十万粉丝,在Tiktok上也有好几万粉丝。他自己也很吃惊,怎么突然一下子就成了网红?
这位老人,在科隆经营着一家旧书店,已经超过20年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店,里面装满了书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旧书的甜土味,就像德国人很熟悉的那种老祖父书房的味道。这个书店就像一座研究院。
一位妇女向记者说道,她许多年来,一直经过这家书店,每次都小心翼翼地向里面窥张,有时候,也进去找些什么,否则人家会怀疑她有什么不良居心。她进去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那老头还在吗。当然,这是有理由的。因为老头曾经在2024年之前,考虑过结束。旧书店,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而且,经营旧书店,也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可图。2024年之前的那段日子,客人越来越少。
直到有一天,他Klaus Willbrand, 发了一段视频在网络上,一切都改变了。
那一天是耶稣受难日。很奇怪地,从那一天起,他的书店就像死去的耶稣那样,又复活了。他的形象,被人称为Harry-Potter的爷爷。在Instagram和Tiktok,他成了旧书教皇。在视频中,他像其它网红一样,会列出一系列的单子:比如,哪三本古典书属于人们必须要读的 。答案是Proust的《寻找失去的时间》、Joyce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诉讼案》。他的视频完全出于读者的利益,没有一点为自己书店做广告的目的。比如,他在一段视频中,请求读者给出作家托尔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名字,哪些是属于必读的书目。然后他会总结出一套推荐的书目给大家。
这样一来,居然帮助了书店。从此之后,书店的订单不断。作家Ariost(1474-1533)的作品《Der rasend Roland》, 已经是几百年的老书了,居然也有人来订。老头开心死了。
老头自己猜测,一生中读过6000多本书。为了全力投入到阅读中去,他不是卷在沙发上边抽着烟边阅读,而是坐在书桌旁阅读,并且常常是在深夜。这已经是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不会在早晨三点之前上床睡觉。因为阅读时,他绝对不希望有打扰。人们说,他的脑袋里装了一个大书库。
有一个女人帮助了他。这个女人比他年轻50岁,她的名字叫Daria Razumovych,是一家出版社的审校,也是一家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大众媒体。现在,她是独立创业人。二人在几年前的一家旧书市场上相识,当时,女人在他的书摊上买了几本书。然后就聊了起来。女人想,这个老头知识异常丰富,同他聊天很有收获。这样的人,这样的知识,必须向大家介绍。
三年前的一天,女人建议老头,在自媒体上宣传。老头拒绝了。几个月前,她鼓起勇气,再次向老头建议,这次老头同意了。因为老头想,自己的书店已经不行了,试试看,不会有什么损失。
女人为他录制视频,老头在视频里面回答大众的问题。结果出人意外地好。在许多的评论之下,还有许多人的惊奇和赞叹。听上去很有点自相矛盾,大众对于这种数码形式的旧书店,居然很感兴趣。老头不像某些网红那样矫情,无论谁向他发问,都会得到他的回答。比如,有人问:谁的著作,被翻译得最多?他回答道:Hermann Hesse(黑塞)。
如果有人送书来,老头只要翻第一页,就能判断书的好坏。老头这样说:我敢肯定,今天的文学家,百分之五十不是真正的文学家,他们根本不会写作。书里面尽管横七竖八地写了许多,但是全没有切中时代的要害。他敢于这么说,是因为他读书很多,对于文学有很多的见解。但是,谈论到其它方面,他就变得很小心很谦虚。他说,在开口之前,心里一定要有点数才行。从这一点上看,他又不是一个典型的网红。
我喜欢这样的老头。
我不太看国外的网红视频,但是经常看国内的网红。
有些网红,以前对他或者她印象很好。但是看多了,突然就烦了。也许是喜新厌旧的心理行为,也许是那些人的矫揉造作,又或许觉得他们动机不纯。
有些人,开始讲得不错,讲着讲着,突然介绍起一个产品,立刻让我要吐。当然,网红也要吃饭,也要养活自己。
也许是我自己不对,无法适应这个世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