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风信子,相似多种花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葡萄风信子(grape hyacinth:muscari),原产欧洲中部的法国、德国及波兰南部。葡萄风信子(葡萄麝香兰),花序端庄,花姿美丽,色彩绚丽,在光洁鲜嫩的绿叶衬托下,恬静典雅,是早春开花的著名多年生花卉。葡萄风信子在花园中最夺人眼球是其纯真的蓝色,可以成片密植,也可以作为其它球根花卉的融合材料,各色郁金香、白色的水仙和黄色的花贝母之间密植蓝色的葡萄风信子可以将不同的球根花卉自然地形成一个整体景观。葡萄风信子別名有:蓝瓶花、蓝壶花串铃花葡萄百合,蓝壶花,葡萄麝香兰,蓝瓶……。与葡萄风信子相似的花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马醉木,2.叶薰衣草,3.釣钟水仙;別名西班牙蓝铃花,4.瑠璃虎尾,5.蓝花鼠尾草,别名:粉萼鼠尾草、一串兰、 蓝丝线,6.南烛;小小坊、別名乌饭树;古称染菽西烛叶、乌米饭、苞越桔,7.雪片莲別名铃兰水仙,8.蔓穂、绵枣儿,9.鲁冰花,又称羽扇豆,10.维罗尼卡;婆婆纳(Veronica hybrid:杂种婆婆纳)、学名:Veronica hybrida L.是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



  1.马醉木:学名: Pieris japonica subsp. Japonica日本名(Asebi)。中文別名:梫木、兴山马醉木、红蜡烛、闹狗花、泡泡花、珍珠花 、桂花岩陀、美丽南烛、炮仗花、细梅树等。杜鹃花科马醉木属。



  2.蕨叶薰衣草;羽叶薰衣草:学名:Lavandula multifida羽叶薰衣草。

  3.釣钟水仙:学名Hyacinthoides hispanica;別名西班牙蓝铃花(学名:Hyacinthoides hispanica (Mill.) Rothm. ):是天门冬科、蓝铃花属的球根草本植物。西班牙蓝钟花,别名西班牙风铃草,花朵明艳,呈风铃状,常见淡紫色。



  4.瑠璃虎尾、学名:Pseudolysimachion subsessile



  5.蓝花鼠尾草(拉丁文名:Salvia farinacea)别名:粉萼鼠尾草、一串兰、 蓝丝线。Blue salvia;Mealycup sage;学名 Salvia farinacea。



  6.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杜鹃花科;小小坊、学名: Vaccinium bracteatum乌饭树;古称染菽西烛叶、乌米饭、苞越桔、南烛。



  7.雪片莲:铃兰水仙;彼岸花科;学名 Leucojum aestivum Leucojum 雪滴花,又名雪铃花、雪花水仙、铃兰水仙。是石蒜科雪花莲属或雪滴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8.蔓穂、绵枣儿、学名:Barnardia japonica;绵枣儿(Barnardia japonica (Thunberg) Schultes & J. H. Schultes)是天门冬科绵枣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9.鲁冰花,又称羽扇豆学名: Lupinus、英文: Lupin

  Lupin在古希腊文里是“苦涩”的意思,因为鲁冰花的果实极其苦,未加处理难以食用;另外在拉丁文中lup也是“狼”的词根,英文Lupine意为“英文Lupine意为“与狼有关的”,因此鲁冰花有“狼”与“苦涩”的双重含义。


  10.维罗尼卡;婆婆纳(Veronica hybrid:杂种婆婆纳)、学名:Veronica hybrida L.是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Veronica wizerding。       10.维罗尼卡;婆婆纳(Veronica hybrid:杂种婆婆纳)、学名:Veronica hybrida L.是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Veronica wizerding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自1943年Leo Kanner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也相应发生演变。早期曾有过的名称包括"Kanner综合征"、"儿童精神分裂样反应"等。   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首次将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从精神分裂症中区分开来,称之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1987年的DSM-Ⅲ修订版进一步将其归属于发育障碍,命名为"孤独样障碍"。1994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将孤独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Asperger综合症,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正式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概念。

  1 ASD 的流行病学

  全球ASD的患病率为0.6%,近年急剧上升。2011年英国报告的患病率为1.6%。2012年美国CDC最新报告,美国14个ASD检测点8岁儿童ASD的患病率为1.1%。2011年韩国7-12岁学龄儿童中ASD的患病率为2.6%。我国对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ASD在儿童致残原因中占据首位。汇总2000年以来,国内各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SD患病率基本处于0.1%-0.3%之间,且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80%以上的ASD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行为障碍、抑郁,45.0%-74.5%伴有发育迟缓,30%以上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和癫,患儿成年后大多社会适应不良或终生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社会和家庭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ASD是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ASD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遗传因素在ASD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2.1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D的同胞患病率为3%-5%,远高于一般群体,存在家族聚集现象。ASD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而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查找与ASD相关的候选基因,但结果不一致,重复性差,需要在对ASD临床表型更明确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数研究认为,ASD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而是多基因遗传,涉及多种遗传变异,包括核型异常、罕见和新发拷贝数变异、罕见和新发单核苷酸变异以及常见变异等,目前已知的ASD易感或致病基因已达100多个。此外,单纯遗传因素也不能解释ASD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的现象。

  2.2  神经系统异常

  神经解剖和影像学研究发现,ASD患儿存在小脑异常,如小脑体积减少、浦肯野细胞数量减少,以及海马回、基底节、颞叶、大脑皮层异常;同时,近年来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发现ASD患儿的脑功能异于正常儿童,包括杏仁核、海马回的大脑边缘系统、额叶和颞叶等部位。然而,目前并没有在这些神经生物学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令人信服的ASD病因理论。

  2.3  神经心理学异常

  一些神经心理学假说被用于解释ASD的异常行为。如心灵理论(theory of mind),ASD患儿缺乏对他人心理的认识解读能力,因而出现交流障碍、依恋异常和"自我中心"等行为;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指ASD患儿缺乏对事物的组织、计划等能力,从而出现相关的行为混乱、多动等;中枢集合功能(central coherence),指ASD患儿偏重事物的细节而常常忽略整体,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致行为刻板或具有某些特殊能力;然而,上述假说均不能完整解释ASD患儿的全部异常行为。

  2.4  其他

  环境致病因素也是研究者探究的方向之一。有关疫苗学说、先天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均有研究,但结果不一,在ASD病因学中的意义尚未明了。

  3ASD 临床表现

  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ASD患儿的三个主要症状,又称Kanner三联症;同时患儿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会逐渐发现ASD患儿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3.1  社会交流障碍

  交流障碍是ASD的核心症状。患儿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听力正常;患儿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愿意与人互动。与父母之间似乎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或是表现为延迟的依恋,在运用躯体语言方面也同样落后,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

  3.2  语言障碍

  多数ASD患儿语言发育落后是就诊的主要原因。2、3岁时还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的语言发育后又出现语言倒退;部分ASD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其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重复刻板的语言,或是自言自语;ASD患儿语言内容单调,常难以理解。

  3.3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ASD患儿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而表现出重复、刻板的行为或动作,例如转圈、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特别依恋某一物件等。

  3.4  智力异常

  智力正常或超常的患儿称为高功能ASD患儿,多数ASD患儿可以在某些方面显现较强的能力,如音乐和记忆方面,尤其是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

  3.5  感觉异常

  ASD患儿可能对某些声音、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常见痛觉迟钝现象;本体感觉方面也显得特别,例如喜欢长时间坐车或摇晃等。

  3.6  其他

  大多数ASD患儿表现为明显的多动和注意分散。此外,发脾气、攻击、自残等行为在ASD患儿中均较常见。

  4  诊断标准

  由于ASD发病的生物学基础仍尚未明确,因而目前ASD只是一个症状性疾患(phenomenological disorder)。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ASD的特征行为和临床表现,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对儿童行为观察和量表评定,参照2013年DSM-Ⅴ作出诊断。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ASD诊断量表有:ASD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 revised,ADI-R)和ASD诊断观察量表(Autism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ADI-R是面对父母和养育者的访谈问卷,涵盖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重复刻板行为方面的表现,多用于大年龄儿童。ADOS则根据儿童语言表达能力选择相应的模块,2009年修订后增加了ADOS婴幼儿模块,可较好的应用于ASD的早期诊断。

  随着对ASD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典型ASD诊断并不困难。然而如何早期诊断ASD,目前仍存在困难甚至争议。ASD早期诊断重点关注于婴幼儿的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尤其是非言语沟通能力的表现,较少出现异常刻板行为。以下特征可以作为ASD早期表现的警示指标:

  ①6个月后不能被逗乐,不会表现出大声笑,眼睛很少注视人;

  ②10个月左右对叫自己名字没反应,听力正常;

  ③12个月对于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④16个月不说任何词汇,对语言反应少,不理睬别人说话;

  ⑤18个月不能用于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没有显示、参照与给予行为;

  ⑥24个月没有自发的双词短语;

  ⑦任何年龄阶段出现语言功能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

  沟通和象征性行为量表(communication and symbolic behavior scalesdevelopmental profile,CSBSDP)、幼儿ASD筛查量表(CHAT-23)、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等也可用于ASD的早期筛查。

  5  治疗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干预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可以显著改善ASD症状,增加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在ASD患儿的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3个原则:①宽容和理解患儿的行为;②矫正异常行为;③发现、培养和转化患儿的特殊能力。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为ASD患儿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方案,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对患儿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相关知识,家长参与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ASD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疗法、统合训练、关系发展疗法和地板时光。其中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结构化教学疗法是运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性干预模式,都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获得了较高评价,效果肯定。人际关系发展疗法和地板时光也已得到一定的认可。感觉统合训练,特别是听觉统合训练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年来,以发育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受到重视,具有代表性的是早期丹佛干预模式(earlystart denver model,ESDM)。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干预方法都不是特效的,也没有任何一种干预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而ASD患儿的个性差异也很明显,应根据患儿情况客观地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

  至今ASD尚无特效药物,尤其对于ASD核心症状——语言和交流障碍缺乏有效药物。在对其他异常行为,如已有控制注意力和刻板行为的有效药物,合理运用这些药物可以显著提高ASD患儿的训练和教育效果。

  老年孤独症主要是因为神经系统失调导致发育存在障碍,一般多发生在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身上。主要是因为老年的生活习惯被改变后导致,另外与子女的接触少也有直接关系。长期一个人独处,不接触同龄人,反而会导致老年孤独症的症状有所加重。通常体现在躯体表现与心理表现两方面,主要如下:

  1、躯体表现:较为常见的为食欲减退,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人体消瘦。可以给老年人多做一些喜欢的食物,或者多给老人吃高蛋白食物,以补充身体营养;

  2、心理表现:老年孤独症会导致老年人的情绪比较低落,由于年龄的增长会导致很多事情受到限制,会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出现社会交往障碍以及交流障碍等问题。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做事方式会变得比较刻板。

  为了防止老人出现老年孤独症,家人要给予老人多一些陪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