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语老师田雨三和李佩教授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作者:楼望和(6561 ,1978 届研究生)


我在大学里只学过一年英语,却幸运地有两位高水平的老师:田雨三和李佩教授。

1965 年夏,怀着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经过四十多小时列车的颠簸,我从上海来到北京,走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不怕死的考科大”,对数理化的课程负担很重,是有思想准 备 的 。 外 语 呢 ? 当 时 英 语 没 有 象 80 年 代 后 那 样 热门,但是,马克思的语录“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in the struggle of life” 却牢 记 在 我 心间 。 我 对 外语 还是十分重视,准备学完第一外语英语后,再选二外。入学后的第一堂英语课进入课堂的老师,约五十岁,中等身材,肤色偏深,身体硬朗,动作敏捷。从外貌看,如果说他是工农出身的干部,我也会相信。当时,科大确实有一些工农干部。他就是科大外语教研室主任:田雨三老师。后来了解田雨三老师并不是工农出身的干部,但他的资历很老。他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奔赴延安。1938 年又在延安陕北公学毕业并工作,是延安时期的为数不多的外语专家。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对外联络局翻译室主任。他讲课熟练,特别是讲语法,条理清晰、简明易懂。看起来很复杂的语法问题,经他分析就迎刃而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学起来轻松愉快。

田雨三老师编写过一本《英语语法》。这是一本很薄的书,是我见到的最薄的英语语法书。该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楚,非常适合理工科的学生学习。只有对英语语法理解透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薄书来。几十年后,我还记得该书序言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语法就像一根拐杖,当你能独立行走的时候,就应该把它甩开”。这种观点是纠正中国英语教育中硬背语法的一副良药。我明白了这种观点后,改进了学外语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每天清晨,我喜欢在操场旁的小松林里读英语。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一身运动衫的田雨三老师在长跑。不管是烈日的夏天,还是刺骨的北京严冬,他都一圈一圈地跑,直到冒汗。他已过中年,体质健康。他刻苦锻炼的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田雨三老师教了我们短短一学期的英语,严肃认真,不苟言笑。我们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很遗憾,他另有重任,不能继续教我们。1966 年春节后,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了。一位女老师李佩接任我们的英语课。如果说田老师的英语读音有点硬邦邦的调门,那李佩老师英语口音是那么纯正自然,朗读是那么流畅优雅。倾听她的英语会话,就像听音乐一样愉悦。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李佩老师的经历,只知道她是从美国回来的。因此,她的发音一定标准。我们觉得很幸运,尽量模仿她的发音。同学中私下议论:美式英语口音比英式英语口音好听。其实当年,很难听得到英语原版发音材料,无法比较。李佩老师上课时几乎不翻课本,我们也不太被限制在课本里,大部分时间听她讲解。不知不觉一堂课过去了,既轻松又愉快。课后作业也不重。我们有时间看些课外的英语读物。

每堂课走上讲台,李佩老师总是带着那微微的一笑。她四十开外,修长的身材,白皙的面色,和蔼可亲。我们年轻的学生,求知欲很强,经常问一些比课本更深的问题,她总是孜孜不倦地讲解,直到我们理解为止。她很少提到她的过去,很少提到美国,更没提到她的丈夫郭永怀。我们尊敬她,因为她全心全意地“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当时只知道她住中关


村, 坐科大的班车来玉泉路上班, 并不知道她的丈夫是后来因公牺牲的两弹一星元勋。



图 1. 李佩教授照片

同年 6 月,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我们大学的学业就中止了,英语课也不上了。我只能私下阅读翻译已借到手中的英文原版的物理学教科书。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学外语、教外语都是罪行。田老师这样延安时期的老专家、老教师和老革命,也不能幸免。工军宣队逼他交代“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行。他饱受批判,批他在课堂上没有宣传毛泽东思想——尽管他教的是英语课。那样疯狂的局面,不经历过“文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李佩老师也没能幸免。她被怀疑有美国特务嫌疑而隔离审查了。我在科大校园里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1968 年末,李佩的丈夫、著名的科学家、科大创校时化学物理系主任郭永怀在基地试验完成后,乘飞机回北京,不幸失事,因公牺牲。周恩来总理十分震惊并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责成《人民日报》发布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在郭永怀追悼会上,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李佩老师才获得部分自由。在科大校园里,重新出现她的身影,只是她显得消瘦多了,面色苍白。当我向她打招呼时,她点头微微一笑,还是像走上讲台时那样自信从容。事实上,她仍处于审查之中,处境十分艰难。对她的审查一直拖延到中国科大下迁到安徽,达八年之久。因案情处于保密状态,我并不太知道详细的情况。近年来, 有一些文章深入地探讨李佩被审查和郭永怀飞机失事的前因后果,如华新民先生的文章[1][2],及王丹红的文章[3][4][5]。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1969 年末,中国科大从北京下迁至安徽后,一直到 1986 年,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图 2. 中国科大师生探访李佩教授

1978 年文革后首次招收研究生,许多来自名校的高才生踊跃报考中国科大,大部分是从 1961 届到 1965 届的大学生。外语试卷由中国科学院统一命题。尽管只上了一年大学的英语课,据说英语我考了第三名。这是由于我的英语老师精心教育和正确引导,我的英语提高得较快,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虽然经历十年“文革”动乱,我仍能拿起外语这一“生活斗争中的武器”。后来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外语考试。我在科研中能够流利地阅读原版文献。特别是在美国修课攻读学位、与同行做学术交流、研讨制订技术标准时,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时候,我由衷地感谢我的英语老师李佩和田雨三教授,还有上海市上海中学的王惟藩老师和天山中学的周文汉老师。

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大率先在北京设立研究生院。李佩老师担任了北京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1986 年,应美国康奈尔大学教务长Alison Casarett 士的邀请,李佩老师赴访康奈尔大学。当时我正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闻讯喜出望外,到她下榻的康大旅游学院的旅馆拜访她。时隔20 年,在风景秀丽的美国依色佳见面,真是想不到。她的面貌变化不大,依然清秀,精神奕奕、目光有神,只是增添了不少白发。她记忆力很好,还记得在北京为我们上课的情景。因为她教我们的英语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学期课程,随后是 10 年的断层,记忆凝固在那一刻,经时光冲洗更加清晰。我们回忆科大在北京的时光,多么希望当年的英语课能上完,教学不中断、中国科大不下迁……。大家十分感慨唏嘘!


她在繁忙的参观访问行程中,专门安排时间与科大校友见面交谈。她回忆起了在康奈尔生活多年的情景。她熟悉当年校园的每一条路。四十年了,康奈尔校园里盖起了很多大楼,然而许多当年的美丽景观依旧:高大的钟塔俯视着浩瀚的五指湖;校园里峡谷中的瀑布滔滔奔腾不息;培育出著名优良的 Empire 苹果的茫茫果园果实累累; 原始生态的植物园鸟语花香;等等。四十年多年前,钱学森和郭永怀在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钱学森到MIT 执教。郭永怀到康奈尔任教,李佩老师同他在康奈尔生活多年,一直到回中国。康奈尔教务长 Alison Casarett 女士是他们的老朋友。这次参访的目的是建立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和康奈尔的校际合作关系。在李佩老师和 Alison Casarett女士共同努力下,科大研究生院和康奈尔的校际合作关系顺利建立。她为科大建立国际间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 3. 美国康奈尔大学校园一瞥。



图 4. 作者在康奈尔大学。


自从在康奈尔与李佩老师见面后,又 20 多年过去了。在庆祝中国科大建校 50 周年时, 中国科大的校友在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欢聚一堂。请来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吴耀祖教授演讲。吴耀祖教授快 90 高龄了,行动有些不便,但兴致勃勃,声音洪亮,不用稿子,侃侃而谈。他的演讲的中心内容是加州理工与中国科大的历史姻缘。如光从学校的名字看,加州理工学院似乎很普通,好像比大学还低一等。该校每年只收 2000 名左右的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各一半,不是“超级”万人大学;校园规模不大,却非常幽静,没有首都 DC 浓厚的政治角力的氛围;与几百年的大学相比,它是年轻的小弟弟,历史并不悠久。中国科大与其非常相似。尽管如此,加州理工学院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它有闻名全球的航天喷射实验室;它有许多著名的大师,如钱学森的导师 —— 空气动力学的宗师 Von Karman 教授。 更可观的是该校已有 31 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人风趣地说,校园里的每一张凳子都曾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坐过。中国科大不仅与其相似,还具有加州理工的 DNA,加州理工的道路值得科大学习和借鉴。

吴耀祖教授是钱学森、周培源和郭永怀等在加州理工学习时的好朋友。这些在加州理工学习过的著名科学家,回国后为高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其中很多人在中国科大的创立和发展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如钱学森和郭永怀等。他们经常聚会,探讨学术、交流经验、周末互访。吴耀祖教授在演讲中,不仅回忆了他们在此刻苦学习的事迹,还讲了很多平常生活的趣事。他特别讲到李佩老师,说她不仅长得美丽秀气,而且心地善良、待人和蔼。周末或假期,留学生们经常在郭永怀家聚会。她作为女主人,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年轻的朋友们,在紧张的学习研究之余,度过愉快的周末假期。在吴耀祖教授演讲后,我特地向他表示感谢并合影留念。除了感谢他精彩的演讲、揭示了科大与加州理工的血缘关系,也同时感谢他关于李佩老师的记忆,使我更了解尊敬的英语老师李佩。半个多世纪后,在太平洋彼岸,还有人揭开尘封的记忆,怀念她,这是人格的魅力。



图5. 楼望和博士感谢吴耀祖教授参加科大五十周年校庆并发表演讲。

中国科大是幸运的,作为新中国创办的著名学府,既有延安时代艰苦奋斗的基因,又具有许多著名的留学海外的科学家带回的先进科技和教育的基因,如加州理工、MIT、康奈尔等著名学府的 DNA。我的两位尊敬的英语老师的经历不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吗?在先进科教基因和艰苦奋斗基因的基础之上,培育出了科大精神。科大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的科大人克服种种困难,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攀科学高峰!




图6. 美国南加州校友会在加州理工学院举办科大五十周年校庆

合影(2008 年)。

注释

[1] 华新民:《李佩在郭永怀遇难前后的遭遇》,《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2017-02-12。


[2] 华新民:《哀悼李佩老师——我的个人记忆》,《华夏文摘》网,2017 年 2 月 8 日。

[3] 王丹红:《48 年前“两弹一星元勋”飞机失事前后》,《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2016 年 1 月 24 日

[4] 王丹红:《李佩:在平淡中传奇》,《科学时报》,2003 年 4 月 8 日

[5] 王丹红:《李佩的青春之歌:家事国事天下事》,《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2016 年 3 月 8 日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   9015 | 林菁 8616

野彪 发表评论于
郭永怀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