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雨姐到华为粉丝大闹苹果店,时代正在被XX吞噬

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

这个假期没有陪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人山人海”的壮观,而是难得的给自己放个假。一方面想静下心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另一方面可以用旁观者的心态,更加完整的审视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尽管绝大部分新闻信息的来源都被控制在少数人手里。但只要通过不同来源的交叉印证,即便是“盲人摸象”也可以大体拼凑出真相的轮廓。

先和朋友们分享一个朋友圈看到的小故事。讲的是:一对已订婚小情侣旅游去了布达拉宫。两人晚间闲聊中,女方称赞建筑雄伟壮美,风景洗涤心灵,人民质朴纯真,空气都是甜香的。但男方说“这是无数解放前农奴的血泪铸就的”,甚至“用酥油牛奶白糖做的墙壁散发着腐臭血腥”,又提起阿姐鼓之类可怕的故事。女方一听就反感,就说好端端的地方被说成这样肮脏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心中有佛看到佛,心中有翔看到翔。男方就反驳说明明可以“既看到风景的美”“又明白历史的渊源”,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但女方觉得西藏是洗涤心灵的地方,陈年往事提它做啥,除了败兴有何意义,不喜欢就别来啊。但男方觉得,为什么提历史就是败兴呢,知道历史也可以来旅游啊,要是见不得血腥那长城都别去了呗,西藏历史从来不是文艺小清新的呀!结果是两人越吵越凶,无心旅游,回家就退了婚。

我看到了这则故事,相信有不少朋友也看到过。我觉得这则故事之所以会在朋友圈里流传甚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解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甚至是截然相反。如果让我来评述,只能说:幸亏在结婚前去了一趟布达拉宫。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在不同认知层次的人之间,想取得共识有多么困难。但如果非要说故事中的女方对于男方所讲述的历史完全一无所知,我觉得也有失偏颇。因为女方的那一句“陈年往事提它做啥”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只不过这些真实的历史都被她有意忽略了。不仅有意忽略,而且是被自我描述出的“美好”完全覆盖。任何试图唤醒这部分记忆的人,都是在挑战她的认知。挑战她的认知就是冒犯她的尊严。冒犯其尊严自然如同不共戴天。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症状:我知道我被骗了,但我乐意被骗,咋地?!任何事实和道理,一遇到“心甘情愿”这四个字就算是走到头了。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尚·皮亚杰(J.Piaget)所提出,被世界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儿童在大约3-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思考较为直观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事物的逻辑理解和推理能力还未完全发展成熟,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别人说的话是真是假。随着成长,孩子开始学会理解其他人的信念、欲望和意图。在前运算阶段里,孩子们对于道德、诚实这类通行的社会标准处于懵懂状态。他们更多地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比如犯错误后受到的惩罚。有趣的是,这时候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会通过否认错误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前面故事中的女方就是一个心理还停留在前运算阶段“巨婴”。事实证明,人的心理并不是必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成熟,经常也会出现停滞甚至退化。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出现停滞甚至退化呢?我觉得与现在的互联网发展不无关系。互联网虽然看似给了所有人等量发声的机会,但却因为“信息偏心化”而在事实上促进了一个“幼智型社会”的形成。我所说的“幼智”指的是一种低龄化的认知。既不等同于“幼稚”,也不同于生理性低智商的“弱智”;而是一种主动或不自觉的将认知降维的行为。

假期中比较吸引我的有两条新闻。一则是著名直播网红“东北雨姐”翻车。被查出不仅其带货的商品涉嫌掺假、以次充好,而且涉足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本质上是制售一条龙。用导演好的剧本欺骗消费者。更为不堪的是,有打假博主在对其曝光后还遭遇群殴和非法拘禁。事件发酵后,有人造访东北雨姐的拍摄基地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以前人气喧嚣的小院、商店,全部是拍摄布景。东北雨姐刻意打造出来的人前憨厚,背后却是另外一副面孔。假一赔万的承诺不过是收割流量的剧本台词。众多网友惊呼被这个团伙骗得好惨。

另外一则新闻是,有一名网红手拿某为三折叠手机在苹果专卖店里炫耀。如果仅仅是炫耀也就罢了。这名网红还在不断嘶叫、摇摆蹦跳。返祖迹象十分明显。有网友扒出此人只有20岁,在某平台上有四十几万粉丝。主要靠拍视频博流量,应该收入不菲。这货显然是很懂玩互联网的。牠不仅巧妙的利用了某为和苹果的品牌文化冲突,而且实实在在的刷到了一波爱国流量。牠额外的贡献是,完善了一下某为手机的用户画像。

这两个新闻事件让人不得不感叹,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幼智的时代。这种时代里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直播和短视频越发达,社会的平均认知反而越低下。此前网络流传过一段话:中国很快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因为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据传这段话是郑永年讲的。我觉得并不一定。因为这并不属于御用学者的关注范畴。大概率是一种假借名人之口的“信息托梦”。无论是谁说的。对于这段话本身,我还是八九分认可的。事实上,当今社会已经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

如今,视听信息已经全面占据了文字表达的市场。传统的阅读被视频取代。系统性的知识和逻辑思考让位给碎片化的阅读和盲目从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无视事实,只在意虚假的情绪感观。

不可否认的是,大国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受教育基本情况是: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简而言之,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了8亿人。这些人构成了网络上最活跃也是最庞大的群体。直播和短视频又成为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鉴于互联网上的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这就造成了一旦谣言和反智开始传播,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情绪化的舆论风潮会湮没一切理性思考的声音,然后裹挟进来更多的人。网红经济原本应该是基于信任和分享,结果却变成谎言和吞噬!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通货紧缩”。旨在描述一种物价和购买力双双下降的经济状态。消费者失去购买欲望导致市场上出现商品过剩;过剩导致价格下降和实际债务负担加重;而预期价格的下降会让消费者愈发不愿意消费。为了维持利润,商品的生产厂家会不断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市场的活力也会变得越来越低。进而扎进一种一路向下的“死亡螺旋”。通货紧缩是当今世界最难以收拾的经济困局,甚至会付出整个社会经济崩溃为代价。除非是进行结构性改变,否则仅仅挽回“市场信心”就很难实现。

在认知领域,也存在这样一种类似于通货紧缩的“死亡螺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地翻看了五年前的一些网络视频。那时候,还没有“败运先生”造谣美国的人肉汉堡,中专卢大师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肆意散播反智,司马南还没有收获到如此庞大的粉丝,胡锡进还正值风光。但随着司马南炮轰联想导致粉丝量暴增,为很多人指出一条“明路”——原来流量还可以这样收割。越是降低认知,越是“放下事实不谈”诉诸于情绪,越可以迎合粉丝的口味。而粉丝们越来越重的口味,也要求各路网红大V们不断制造“猛料”、加大投喂剂量。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认知紧缩”。当大家都开始围攻“下沉市场”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种下沉会是深不见底。而每个人都乐此不疲。对此,有一位不知名的网友曾经作出过高度精准的概括:我是SB,我知道;你也是,但你不知道!

如果再深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如今占据网络主播头部的网红,大多数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水平。中专卢大师这种人都可以凭借学历碾压一众网红。不用说“天涯大神”群星璀璨的年代,这是连微博最火爆的几年都是难以想象的。和以前的网络大神(很多现在连名字都不能再提)相比,现在的网红充分展示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他们靠着吃相更难看,靠着做事更没有底线取得了让前辈无法比拟的成就。得益于平台的流量倾斜,他们崛起的速度更快。以网红雨姐为例。2023年开始蹿红,事发之前不仅拥有完整精良的团队,还斥资2000余万买下整座楼打造网红孵化基地。司马南、中专卢大师、铁头、东北雨姐、拿着某为手机大闹苹果店的小网红……正所谓得“幼智”者得天下!大家的路数其实没有什么分别。无外乎是培养出一批批情绪稳定,带有相当的自律精神的韭菜,供他们肆意收割罢了。

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网民的大国,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公共认知被“幼智”垄断的悲剧性局面。我经常在想,历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分叉的呢?我们在小学作文里扶老奶奶过马路,长大了却不敢伸手扶起摔倒的老人。何也?

现在的情况是,任何人只要有机会在网络上成名,就会迫不及待的流量变现。大家想的不是如何提供更好的内容,而是怎样才能更快速的把鱼一网捞干净。因为绝大部分网红都是偶然“一举成名”。在内卷的行业竞争中,想要维持住热度需要有持续稳定的内容输出。而这并不容易。从网红到网络乞丐,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导致他们能忽悠到你的,其实并不是东北雨姐“假一赔万”的承诺,更不是一眼假的现场造景,而是被你不知不觉抛弃掉的质疑精神。不会质疑,没有逻辑思考能力,自然学不会区分复杂的真实与虚假信息。在没有成熟的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只能任由被欺骗和收割。

想要让自己从这种不断下沉的认知环境下跳脱出来。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被所谓的“人设立场”迷惑。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表面上展现出来憨厚朴实,背后一面可能是阴狠狡诈;表面上装疯卖傻,内心深处其实明明白白;表面上亲切宽容,背后有的是心狠手辣。有些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同道中人”,很可能比任何人都向往成为食利阶层,只不过是没有机缘或者无处投献罢了。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比被他们骂的人更加不堪。最起码在写时评文章的圈子里,这种人并不少见。他们的良知余额不见得比东北雨姐高多少。前两天有朋友转发给我一张聊天截屏。内容是某位擅长卖惨赚流量的女作者因为找粉丝要红包而被在群里曝光。之所以提到这个,并不是嫉妒他们靠卖惨赚钱,而是不希望看到我写字的这方空间也被“幼智”吞噬;不想让谣言、仇恨、戾气和谎言替代真相、正义和文明。

可能朋友们会认为“幼智”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不外乎就是一些低级趣味的泛滥而已,伤害性不大。但我想说的是,所有的“幼智化”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养、套、杀。这原本是“杀猪盘”的逻辑范畴。但放在任何经济市场里都是可以跑得通的。就像是赌场里,新手总是会被赏赐一点点甜头。当他们开始不顾一切的携全部身家投入进去的时候,也就到了庄家收网的时候。在市场里可以赌一赌运气,但赌场绝对成不了市场。

今天能上东北雨姐的当,买木薯粉冒充的红薯粉;愿意追捧司马扑街、中专卢大师;乐于围观网红的“爱国”表演,传播“正能量谣言”;把网红大V当作精神导师;明天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坑等着他们去填。对他们的遭遇无需同情。因为他们是怀揣着发财的梦想欢天喜地的跳进去的。谁敢拉他们就跟谁急,一边还在高喊:我乐意,你管得着么!如果你给他们讲,若干年前也曾遇到过同样的坑,他们会甩给你一句“陈年往事还提它做甚?”没错,这本就是猪们与“杀猪盘”达成的默契。

因为是假期后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写得有点长。全文4700字,感谢您耐心读完。今天最后想说的是,当你环顾整个餐桌都没有发现一个倒霉蛋,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你就是别人眼里的那盘菜!当镰刀割下来的时候,挑剔大小、形状和材质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如是大牛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