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迟子建

         如果读书中的书单指文学作品,那我中间有二十多年几乎没怎么读书,忙于生计。所以我常常觉得能坐下来静静地读书是一种luxury呢。既然有二十多年的空白,必定会错过很多优秀的作家及其作品。迟子建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是去年第一次读迟子建的,是她的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和好友阿澜一起读的。她读的是纸质书,我读的是电子书。阿澜读书仔细,不但做笔记,还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短视频。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喜欢上了迟子建。然后开始读她的散文。对于散文,说实话我好多都读不下去,即便是大家都推崇的名家。要么平淡无味,要么文字矫情。但迟子建的散文我能读得下,读时很享受。

      在《撕日历的日子》里她写道: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于是想到了撕日历。撕去的日子有风雨雷电,也有阳光雨露和频降的白雪。撕去的日子有欢欣愉悦,也有争吵和悲伤。虽然那是清贫的时光,但因为有一个团圆的家,它无时不散发出温馨气息。

              一本不起眼的日历及惯常的撕日历在她笔下有了气息和活力。

       在《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她写鲁迅 :“ 作为一个读者和文学后来人,我更认同一个文学上的鲁迅,一个也彷徨也呐喊的鲁迅,一个也会面对人生很多无言以对时刻的鲁迅,一个在《社戏》和《故事新编》等篇章中,洋溢着动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的鲁迅。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她用不多的笔墨就把活生生的鲁迅推到了读者面前。

    从迟子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博览中外群书。这应该是文学创作必须要做的功课。但即使有了知识的原始积累也未必能写出优秀的作品,还需要天赋。而我一直是相信天赋的。 而和写了《洛神赋》的天才曹植(曹子建)拥有同一个名字的迟子建绝对是有文学天赋的。

      除了欣赏迟子建清新的文字,还欣赏她对事物的认知。在《骂声中的浪漫》中她从不文明的骂声中看到了有趣,积极的一面。在《论谦卑》中她从谦卑这美好的品德中看到“谦卑其实是一种经过掩饰后出现的品格。它含有讨巧的意味。它是压制个性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谦卑过分让人感觉到夹着尾巴做人的低贱”。  不把事物描写的非黑即白,非左即右,这是迟子建的智慧。

         迟子建除了荣获茅盾文学奖,还得过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 我甚至觉得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她也配得上呢 。

         在网上有很多迟子建的照片, 知性,娴雅,聪慧,和她的文字很相配。

 



cxyz 发表评论于
也喜欢迟子建的散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