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外生活 · 第一次到美国(之五)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海外生活 · 第一次到美国(之五)

感受美国超市

我们在美国最愉快的是双休日,这两天,女儿开车带我们去纽约、去费城、再去大西洋城,还去了国家森林公园,但是,去得最多的还是美国超市。因为我们三人一周吃的用的,必须在这两天买回来。

在新泽西,我们经常去的是“美东”和“金门”两个中国超市。这两个中国超市,面向生活在新泽西的华人,可以说,中国国内所有的品牌、名牌商品,在超市应有尽有。在这里购物,就像走进了中国的商场,看到的90%以上是中国人。大约是在2010年吧,我们还在“美东”遇到了我的学生的妈妈。两个中国超市的商品,几乎100%是“中国制造”或产自中国。也搞不清楚那些季节性新鲜蔬菜,如“上海青”、武汉煨汤的“莲藕”,是空运来的吗?那也不可能那么便宜呀!还常去美国最大的超市Costco。总之,不论是中国超市还是美国超市,与国内超市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管理模式。

在美国的超市里没有任何不尊重人的,如国内有些商场常见的“偷一罚十”的标语,也没有如国内有些商场常见的“防客如防贼”的所谓“安全门”。顾客进门取购物车去任意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出门交收银员计价收费,然后,可以推着购物车直到停车场自己的小车旁,卸下物品后,将购物车放在指定地点就行了。2006年在加拿大温莎的超市购物后,我大女儿特地带我从自助通道出门,那里没有收银员,但是,有一部电脑,顾客出门时,将所购物品按该物品上的标签显示,像收银员那样自己用那个仪器扫描一下,所有物品扫描完后,按电脑上显示的钱数,“刷卡”付款就行了。我看周围,没有超市的工作人员在监视,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多是年轻人,也没有发现谁“偷”东西出去了。当时我就想,目前在中国肯定不能这样做。但是,有些东西,我们是可以向他们学习的。比如,无条件退货。2000年在新泽西,我看到,小女儿先在一个商场花9.9美元买了一张驾驶座下的塑料垫,后在另一商场发现同样的东西,却只要6.9美元,立即买下这一张,回头就去退了那一张。那个商场的工作人员什么也没问,就办了退货手续。当然,退货必须有该商场的电脑小票,否则,是不能办的。2006年在加拿大温莎,大女儿先在一个商场花19.9加元为我买了一副老花镜,后在另一商场发现同样的老花镜,却只要9.9加元,立即买下这一副,回头就去退了那一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超市出口处,都有一个专门负责退货的柜台,方便顾客退货,且不问顾客退货的理由。

我们中国现在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我看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那超市里的设施真正是“以人为本”。随处可见的靠椅,可供逛累了的顾客在那里坐一坐,喝杯可乐,而且很多靠椅对面的还放一部大电视机,让顾客一边休息,一边看电视。还有更人性化的,是可供带孩子的年轻夫妇一家人使用的卫生间,它比一般的卫生间要大得多,还设有给小孩换“尿不湿”的桌台等。每个超市都有儿童游乐的场所,带儿童逛超市,你可以用自带的儿童车,也可以用超市的儿童车。

中国古人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现代美国和加拿大是不用“柴”的,全都用电。当然,现代中国许多大、中城市也不用“柴”了,但主要是用“气”,而不是电。那剩下的六件事是每周必须去超市解决的。每周,我们三人需要40美元左右买回主食、副食,还有肉、蛋、牛奶等。我们三人也曾在美国的中国餐馆、韩国餐馆以及美国餐馆吃过饭,一餐便饭所花的钱相当于我们在家吃一周花的钱。这种消费的价格比,与国内也大体差不多。

其实,在国内,我是不喜欢逛商场的,如果需要什么,我直接去商场的某一柜台,买了东西就走人。在美国就不一样了,除了纽约那样的大中城市公交系统比较发达外,其他地方人们出行全都是私家车。我们客居他乡,即使会开车,也没有资格开啊!女儿要上班,我们一周就有五天出不了门。所以,我非常高兴在那两天陪女儿和她妈妈逛超市。哪怕坐在超市看那听不懂的电视,也比闷在“家”里好多了!

在美国感受超市也是双休日一乐啊!

【附录】笑谈邂逅 ·在新泽西偶遇我的学生

大约在2010年吧,我和老伴来美国后,住在泽西市女儿家。每天上午十点左右,风和日丽之时,我们就去哈德森河边走一走,然后到PATH Exchange 车站旁边,一个从河边伸向离岸约五六十米的木板铺的大平台上,去参加华人聚会。那里是来探亲的住在附近的中国老人早晚的聚集地,老太婆们在音乐声中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老头们就三五成群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

现在也记不清是哪一天了,快到吃午饭时间,我和老伴从那平台上走到河边时,只见迎面大楼里走出来的一位漂亮的华人女士,看着我说:“李老师!您怎么在这里呀!”

“你是FZP!你怎么在这里呢?”

她回头指着那栋大楼说:“我在这里上班呀!”

她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读初中时,是我们年级一班的,高中三年是我的学生,后来考取了武汉大学。我也调到海南去了。一晃二十多年没见了。

我告诉她,我女儿在曼哈顿上班,住在这里。我们经常来河边散步。

她是下楼去吃午饭的,刚好遇到我们,一眼就认出来了,说:“李老师还是那么精神!”她一定要请我们一起去吃饭。         

我说,我们就住在前面那一栋楼,我请她去我们家吃武汉饭菜,边吃边聊多好。

她说:“下一次吧!我一定要专程去看望您,吃您做的家乡饭!今天就让我请您们吃点洋餐吧!”

边走边聊,后来还是在一家不中也不西的东南亚餐厅就餐。一坐下来,她就说:

“李老师,您先让我简单汇报一下吧!我的先生也是武汉大学毕业的,他是学物理的,博士毕业。我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我现在这个银行上班。”

“今天遇到您,也许是天意吧!”

“怎么说?”

“我先生想了解国内做留学中介的情况。遇到您这位老教师,不是正好吗?改天,我和我先生来拜访您再具体聊吧。”

“好的。非常欢迎!”

我们约定一周后的星期日下午来我们女儿家。

我们在客厅坐下来后,她介绍说:

“先生叫DZ,你们聊吧!”

我看D博士体魄健壮,健康的古铜色皮肤。一聊,才知道,他还是全美业余高尔夫冠军。

他谈起准备回国办一个留学机构,说得比较详细,计划也比较周全,理科博士的逻辑思维就是非同一般。

我特别赞成他在美国注册一个公司,充分发挥他在这边的资源优势及背景影响力。后来他创立的“普顿教育”公司,在深圳做得非常成功!

如果说我和FZP在哈德森河边偶遇是奇迹,那我与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学生LYH的相遇更具传奇色彩。

也是在那一年,偶遇FZP之后不久。我们去“美东”超市买一周的生活必需品。

我和老伴正在蔬菜摊位挑选莲藕时,老伴用武汉话说:“这个藕跟我们武汉的差不多呢!”

我还没有来得及搭话,旁边一位老人:“以哦!(武汉口音‘yi,e’表示惊讶) ,你呀们(武汉口音‘您’)是武汉人啊!”

“是呀!”

“你呀们是武汉哪里的呢?”

“我们住在武昌千家街华师一附中。您呢?”

“真是越说越近,我们就住在首义路。哎呀!真是太巧了!我姑娘就是你们学校毕业的呀!”

“您的姑娘叫什么名字呢?”

“LYH。”

“哈哈!我是她的初中班主任李培永呀!”

原来,她是LYH的妈妈!初中三年,都是学生的爸爸与我联系。当时她爸爸是武汉市一个中学的教导主任,几乎每个月李主任都要来学校了解女儿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我们经常就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教学问题交流看法。每次家长会也是他来参加,我们非常熟悉。李主任是一位热心快肠的人,当年为我老伴从汉口调到武昌费了不少心,帮了许多忙,我们至今难忘。

当天,我就与LYH联系上了。并告诉她FZP的电话号码。

当年春节,LYH邀请我们一家和FZP一家去她们家一起过年。

LYH的先生是她的大学同学,来美国后,是联合国的终身雇员。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已经读小学了。她们夫妇二人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双方父母退休后经常来美国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我们三家十几个人欢聚一堂,四个孩子在宽敞温暖的几个房间之间追逐嬉戏,四个老人在客厅笑谈今天、昨天和明天,他们几个同龄人自有他们在海外的共同话题。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中国“年饭”在央视春晚的音乐声中开始,大家共祝节日快乐 !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xcmvyanyan'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
wxcmvyanyan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回忆文章,读来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重逢的喜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