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春歌》
秦地(2)罗敷(3)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4)青条(5)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6)妾(7)欲去,五马(8)莫留连。
《夏歌》
镜湖(9)三百里,菡萏(10)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11)若耶(12)。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13)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14)情。
何日平胡虏(15),良人(16)罢(17)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18)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19)剪刀。
裁缝(20)寄远道,几日到临洮(21)?
1. 子夜吴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2. 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3. 罗敷:人名及故事均出自乐府诗《陌上桑》。
4. 素手:女子洁白的手。
5. 青条:桑树青色的枝条。
6. 蚕饥:出自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
7.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8. 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9.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10.菡萏(han4dan4):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
11.隘:使变狭窄。
12.若耶(ye1):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今名平水江,一支注入镜湖。
13.捣衣:把新布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之绵软以便裁缝。
14.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丈夫戍边之地。
15.胡虏:泛指北方外敌。
16.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17.罢:结束。
18.絮:在衣服里铺棉花。
19.把:握,抓握。
20.裁缝:指裁缝好的冬衣。
21.临洮(tao2):秦长城的最西端,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处泛指边关。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神妙,语言飘逸,从立意到表现方式均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歌中,以乐府歌行体和绝句成就最高,五言律诗也多有佳作。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黄庭坚说“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李白仅有的的几首词虽有真伪之争,但词学家普遍认为李白具有词坛“开山鼻祖”的地位。
李白临终前把毕生作品托付给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将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李白现存诗约1000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9
宋雨: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读他的诗,我们总能感受到作品中表现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李白的有些作品,在狂放中透着愤懑与激昂,彰显大气磅礴,如《将进酒》、《蜀道难》和我们赏析过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而在另一些作品中,特别是在一些小诗中,李白的情感则以另外的方式去表现,这些小诗经常显得深情、浪漫而优美,比如《独坐敬亭山》、《峨眉山月歌》以及我们欣赏过的《春夜洛城闻笛》等等。
唐风:有人说,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这句话用在李白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他23岁出蜀,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一生的宦游,对他来说也像是孤独的流浪。在此期间,眼见年光飞逝、机会不得,心中几多煎熬。李白的情感与他的感悟和人生阅历交织在一起,最后织成的,是一首首感情奔涌、充满盛唐气象的诗篇。
宋雨:《子夜吴歌》这种体裁早先叫《子夜歌》,相传是晋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创调,声调哀怨。后来就发展成了一种五言四句的小诗,咏唱男女爱情。这些小诗被收进了六朝乐府之中。因为它的曲调属于吴音,所以又被称为《子夜吴歌》。这些歌谣带有江南水乡特有的灵气。
唐风:《子夜吴歌四首》是李白的“四季歌”。他借用六朝乐府《子夜吴歌》旧题,分别以四季时令各写一首,而且创造性地将4句变为6句。《春歌》借用罗敷采桑的故事;《夏歌》讲述西施采莲的故事;《秋歌》反映征人妇的思念和心愿;《冬歌》描写一位戍妇为征夫缝制冬衣。这其中,《秋歌》名气最大、广为传颂,但另外三首也都是独具匠心、浪漫优美的佳作。因此,我们不作取舍,悉数予以赏析 —
宋雨:《春歌》是对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罗敷的故事的再创作。因此了解《陌上桑》对于理解李白的这首诗是有必要的。古时候采桑是典型的女子的劳动,又是春天的活动。《陌上桑》是著名的乐府诗,而罗敷几乎是世人皆知的美女。所以诗人选用这首诗、这个典型人物来再创作是很好理解的。
唐风:《陌上桑》原文有53句共265字。要转化为6句30个字是破费思量的。“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把有关的背景约化为两句,其中“绿水”两字极好,直指春天的气息。原诗对罗敷的描绘有几十个字,全面而华美。到了李白手上,提笼、头发、首饰、服装等细节统统删除,只用十个字“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来表达。
宋雨:这个10个字的对仗句真是写得太好了!素、青、红、白四种颜色,把美女身穿红衣,在阳光下劳作,雪白的双手在青色桑枝间摘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概括,不再需要《陌上桑》中诸如明月珠、缃绮等描述,就凸显罗敷的青春靓丽。而且两联的平仄格律精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读起来抑扬顿挫。注意“白”古音是读入声的。
唐风:《陌上桑》中,罗敷面对好色的太守,用了许多言语与其周旋。而到了李白手上,就缩成了两句:“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蚕宝宝饿了,我得去采桑叶了,太守大人您也别在这儿耽误功夫了。语言表面上很客气,但暗示的是你在我心中毫无分量,还不如我的蚕宝宝。这两句显示了罗敷高贵的气质和品德。
宋雨:其实,李白这两句化用了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中“君往马已疲,妾去蚕欲饥。”这本是一首爱情诗,这两句说约会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男子的马累了,女子的蚕也饿了。而李白随手拈来,将意思转换为对权贵的轻蔑,内涵变得深刻,比《陌上桑》原诗中罗敷用丈夫的显赫地位去跟太守比,要高明许多。
唐风:李白这首作品虽然用乐府旧题,但字句锤炼上尽显高明。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评论说:“多少含蓄,胜于《陌上桑》作。”尽管《陌上桑》是一首优秀的乐府诗,但毕竟是民间作品,略显粗糙。而李白的《春歌》却显示出精致的文人作品的妙味。
宋雨:李白用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采莲的故事,作为《夏歌》的主题。先作一下词解:“菡萏 (han4dan4) ”是荷花的别称,特别是指花还未开的时候。“隘”的意思是使得某物变狭窄。“若耶(ye1)”即若耶溪,它流入位于绍兴附近的镜湖。
唐风:“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描绘了百里镜湖一片荷花的美景。与陆地不同,古今江河湖泊相比,变化经常是相当大的。今天的镜湖已经很窄小了,当年的确是相当宽阔的,即便“三百里”是夸张的说法。贺知章的“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描写的也当时是宽阔的湖面。
宋雨:“五月西施采”后面略去的是“莲蓬”,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莲子。莲子是荷花凋零后莲蓬里生长出的果实。我们一般说“采莲”,就是指采集莲蓬。这经常是女子的劳动,如我们过去赏析的王昌龄的《采莲曲》中所描绘的。从时令来看,荷花从农历四月到九月陆续开放。西施五月开始采莲也是合理的。
唐风:西施是在若耶溪中泛舟采莲,她的美丽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观看。“人看隘若耶”的意思是说,大量的观看者(仿佛)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窄了,“隘”字用得生动,显示岸上人头攒动的轰动场面。
宋雨:“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是说西施采莲回家不到一个月,就被选入了越王的宫中。李白写道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作为一首唯美的小诗,这种含蓄是合适的。至于有什么进一步的故事,那就随读者的想象了。史料记载,越王勾践后来将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通过她实施美人计,导致吴王不理朝政,最终吴国的灭亡。这是三十六计中“美人计”的背景。
唐风:李白是一位特别善于写月亮的诗人。在《秋歌》中他又是以月亮开头:“长安一片月”。这样写既是起兴,同时也有咏月怀人之意。秋天的时候,正是妻子开始给戍边的丈夫缝制征衣的时候。皓月当空,正方便捣衣,所以城中传来此起彼伏的“万户捣衣声。”
宋雨:是的,在那个时代,秋月与思妇的捣衣之间似乎有一种自然的纽带。比如在我们即将赏析的初唐名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是很有名的两句,意思是说月光照进了思妇的门,门帘是卷不走的;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是掸不掉的。
唐风:本诗中间两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我特别喜欢。秋风肃杀凄凉,它可以吹枯原野、吹落树叶,但它却吹不灭那连绵不绝的对戍边亲人的思念之情。“总是”二字,凸显情爱的坚贞与深长。而“玉关情”是诗仙在冷峻的边关与不绝的柔情之间,为我们搭起的一座无形的桥梁。
宋雨:明末清初学人王夫之在其《唐诗评选》中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清代诗评家田同之则进一步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然而清代学人高宗敕却认为:“一气浑成,有删末二句作绝句者,不见此女贞心亮节,何以风世厉俗。” (《唐宋诗醇》)后者的观点,用现在中国大陆网络话来讲,就是如果把最后两句删了,哪里还见得到正能量呢。对此你的看法呢?
唐风:作为组诗,单删去《秋歌》中的这两句不是选项。若仅看这一首,删去后两句似乎让小诗更精炼、更有情韵。然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何日能战胜外敌,丈夫不再远征)直接表达了戍妇的心声,这将小诗上升到另更高意境。鉴于《秋歌》和《冬歌》两首为现实题材,我倾向于认为这两句并非多余。
宋雨:《秋歌》是从总体上描述女子准备为征夫缝制冬衣,并反映了她们祈求团圆的心愿。而《冬歌》则具体地写一个故事。“明朝驿使发”— 明天驿使就出发了。从诗的前两句看,这个消息是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于是一位还没有为丈夫准备好冬衣的女子不得不“一夜絮征袍”。去边关的邮差显然偶尔才有一次,所以女人必须连夜赶制。
唐风:除了时间的紧迫外,诗人又突出一个“冷”字,来反映赶制冬衣的艰难:“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寒冷之中女子不得不徒手持针,冻僵的手指不灵活让人焦急。还要使用冰冷的剪刀,就更是勉为其难了。每当读到这四句,我脑海中就不禁产生一个在寒冷的冬夜,竭力为戍夫准备冬衣的女子的形象。尽管《子夜吴歌》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肯定是在开元或天宝的“盛世”。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从侧面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难,尤其是那个时代妇女的不易。
宋雨:戍妇缝制了一整夜,终于赶在驿使出发前把刚刚做好的征袍(“裁缝”)送到了马车上。可女人心里又不踏实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临洮在今兰州市南一百多里处,是秦长城的最西端。在古诗词中“临洮”经常代指边关。这位戍妇又担心路途遥远,冬衣不能及时到达,这样丈夫要受冻的。
唐风:这样一种细微处表现出来的关爱与牵挂,让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这也是我一开始讲的,李白的诗除了豪放与洒脱之外,也有细腻和深情的一面。依此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饱满的。因此,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评价《冬歌》“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诗薮·内编》卷二)。这个评价很到位。
=============
深切悼念日前离世的古诗词学家叶嘉莹先生!
我这些年从她的讲座、文章中学到了很多。
=============
【论坛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poetry/94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