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关注米其林,开始跟着“摘星”,后来发现米其林三星非常难定,一般来说都是请预定的宾馆提前帮忙,他们的礼宾有此功能。尤其日本,不请宾馆出面人家根本不理你。但是即使如此,大多数也是基本上定不到——哪怕你提前几个月。比如东京有几家,我坚持了几年都没有订到,只能放弃。
无他,一个世界级都市,米三充其量十几家——这还是唯二的东京和巴黎,其他地方,基本上只有几家甚至没有,全世界旅游者都在定,再加上本地的老饕,这个竞争。。。
除非我真的像米其林三星推荐的标准所说,专门为了吃那顿饭,飞一趟,而不是决定去旅游之后再定餐厅。
呃。。。让我先定餐厅,然后再按照那顿饭的时间定机票,这个。。。我似乎还没有疯狂到这个程度,更没有馋到这个程度——如果换成心仪的美女,可能性要大的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食色性也,色对于我,还是排在了食之前。
那么定不到三星的时候,退而求其次,二星如何?
二星好一些,毕竟多了一个数量级。
不过呢,麻烦又来了,数量太多,摘不过来了。但是作为三星的有益补充,则给过我很多惊喜。因为三星比二星的好处,往往“功夫在诗外”,好在外观的设计啊,服务的品质啊,内饰的水平啊,餐具的美观啊等等,菜品本身,则未必有太多提升了。
比如东京的小什,感觉比三星的龙吟更好吃。
当然,对于米其林的这个评判标准和推崇方向,我是比较认可的——毕竟,就餐是一件全方位的事,身心全方位的享受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味道很重要——当然很多人认为最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的追求仅仅停留在口舌之欲,而不是发展为更高层次更丰富的层次,那么就只能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这时候就可以祭出老祖宗的法宝了——中庸。
味道很重要,也可以说是最重要,但不能是唯一重要,有的时候为了味道可以牺牲环境和服务,但是把味道和环境推到对立甚至矛盾的程度,那就是钻牛角尖儿了。
闲话少叙。
既然摘星之旅遇到了种种不如意,就开始关注宾馆自带的餐厅,才发现很多宾馆自己的餐厅也很不错。
然后,我就想明白了:人家五星级宾馆,请来合作的餐厅那能差吗?如果水平不行,那不是丢自己的人吗?
在宾馆自家餐厅用餐,有诸多好处。
比如,上楼下楼就可以吃饭,不需要风尘仆仆还要长途跋涉去找餐厅,多方便啊。
而且,无论如何,宾馆自家的餐厅,都是要保证住客用餐的,即使没有位子,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帮忙解决。毕竟,您都住在这里了,我却让你吃不上饭,这个服务,肯定要被诟病的——我猜想,他们有内部保留的席位,专门给自住客户,因为有几次,我在外网定不到位子的时候,找宾馆前台总监,都给我解决了问题。
如果说他们没有保留的位子,每次都是有人临时退订,本人何德何能,哪有那么多的好运气呢。
人有时候会有认知障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后知后觉,说的就是我了。
当然,这次在W顶楼的餐厅用餐,并不是因为上面那些啰哩啰嗦的理由,而是因为它的视野——可以俯视全城,大多数景观都可以尽收眼底。
至于味道——在腐国要什么味道呢?!
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寻找黑暗料理的么?
去楼顶餐厅,需要换专用电梯。
这个电梯,让我惊艳了。
艺术融入生活,用的真好。
一进餐厅,先声夺人,这个红红火火的树。
可以了,吃的好不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斑驳陆离,就是说这些老墙了。
远远的山顶,古罗马的建筑。
西方喜欢石头,东方喜欢木头。
我还是更青睐石头建筑,也许,是因为石头更容易与时光做朋友,随随便便就几百年,动不动就几千年,那种穿越时空的况味,更容易发思古之幽情。
国内的建筑,经常让我难受的一件事就是,我本来在脑海里思接古人风起云涌,结果发现激动了半天,面对的是个假古董,或者是修缮了才几年几十年,顿感吃了一碗夹生饭——如果他们没把工作做好,什么都要我自己脑补,或者克服心理障碍,那我还花钱花时间到现场干嘛呢,我还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听着音乐喝着茶,自嗨得了!
这个弧线,就是我们在楼下看到的丝带或者蛋筒了。
大约可以环绕180——270度吧,环视全城。
看着这样的老城堡吃饭,这样的视野,也有在皇城根儿旁边儿,看着故宫的城墙吃饭的感觉了。
菜品嘛,中规中矩,不过不失,没有什么惊艳,但是也没有什么缺点,达到了我的满意度。
这方面,西餐比中餐容易多了,按图索骥基本不会太离谱。
不像中餐,稍微不留神,火候差几秒钟,口感就可能天差地别。
吃着吃着,天色渐暗。
夕阳也进跟着来了。
那么,到阳台上欣赏夕阳落日,也就成了应有之意。
纬度高,季节好,吃完了饭,还要一段时间才会天黑,于是就去逛逛街。
W又变了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