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在伯克利实验室闹笑话和成长
在伯克利实验室闹笑话和成长
2024-12-27 08:04:34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4 17:36:15
记录一下李南央。 她是在 LBL 工作过。和核物理有关, 做磁铁的。 她是50年生人, 所以不是退休, 是失去了工作。 因为 LBL 的雇员不像大学教授, 没有 tenure 的。 合同一年一签。 没有funding 就走人。 当年张爱玲在伯克利也是这种情况。 只不过张是在大学里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15:21:17
北方交大是211 大学。 因为大院里有子弟考上那所大学。 你来盖楼留言我不介意。 但是如果胡搅蛮缠,扯其他的乱七八糟就请停止吧。 你知道后果的。 呵呵。 @abcd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15:18:42
回复 'abcdaren' 的评论 : So what? 你是西安交大 or 上海交大的吗? 北方交通大学是1950年代就有的。 不是什么铁道学院。 北方交大改为北京交大是2000年后的事。 你是唐山铁路学校的吗?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15:01:53
回复 'abcdaren' 的评论 : 我不像你那么关心中国共党常委的情况, 调查他们的出身。 知青怎么了? WXC 有不少知青, 值得尊敬。 我只在写博如果用到什么资料才会了解一下。 李南央没当过知青吗?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14:58:38
她写她母亲的的书比她干的活要出名多了。 我也没看过她发表过什么科技文章 - 因为隔行如隔山。 @ABCD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14:56:05
回复 'abcdaren' 的评论 : 呵呵呵, 你知道 LBL 有多少雇员吗? 在那工作的学生和教授有多少你知道吗? 你知道 LBL 有多大, 里面有多少 building 吗? 我也不知道她。 因为我是后来才看到她写有那样一个母亲的。
abcdaren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07:31:26
请问一问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工作多年直到退休的李南央女士为什么没有见过这位京妞1???
abcdaren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07:21:11
李克强是现在的常委吗?不是被知青们搞下台又莫名其妙早早去了吗?现在常委不是全知青阵容吗?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称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铁道学院。都不是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名单内的学校。而上海、西安两个交大都是全国重点,名列清华北大之后,甚至远排在复旦、浙大之前(根据:建国初期高校名称:百度 ... - 百度百科。)一直到2003年,北方铁道学院才正式使用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名。那年各个铁道学院都纷纷改叫好像比较高一点规格的综合大学。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04:55:32
“现在的常委以上领导,都是这一类知青水平的工农兵学员!比胡温真正念完大学本科的水平还要差太多。连中国字都写得歪歪扭扭!!中共制度决定了,就是外行永远瞎指挥内行的腐败制度。”, 那正牌77级李克强呢? 美国有10位总统没上过大学, 是外行瞎指挥内行的腐败制度? 说话动点脑子,别那么激动主观偏激行吗? 让人看笑话。 @abcd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04:54:44
交通大学只是注重交通方面的大学。 比如北方交大,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的发祥地。1923年合并了其他的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大学改组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又定名北方交通大学。 因为一直和铁路交通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培养专业人才,叫交通大学名符其实, 怎么冒牌呢? 如果说叫了“交通”就是冒牌, 你还是冒牌了 aren 呢 LOL @abcd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1-03 04:46:04
回复 'abcdaren' 的评论 : 有点偏激了吧? 就算你说的江的事真的, 也不能说别的交大是“冒牌”啊。
abcdaren 发表评论于
2025-01-02 17:28:46
只有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是真正的老交大分出来的:其他什么‘交大’都是冒牌的,和这两个交大没有半点基因上的传承。中国冒牌货之多,外国人很难理解。。。
江某也自称‘交大电机系毕业’其实他上的时候,他那学校是日本人统治的学校,还远未有并入交通大学的意愿或提案。看过江书记的大学成绩单:除了日文90多分之外,其余所有科目都是60分上下而已!当时爱国学生对强制学日文心怀抵触,故意不上课。只有汉奸学生学日语不遗余力:江对技术学科的不努力而爱上日文,令人深度怀疑他是汉奸!此人后来混称‘烈士子弟’而留苏是,有可能已被克格勃发现他的日奸历史胁迫他成为克格勃一员。之所以他能一跃为中共接班人,打败那么多更有背景、各方面更出色得多的对手,克格勃和亲苏联势力的干预对历来苏联豢养的中共官场当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60分成绩的江先生居然厚着脸皮到交大某冒校友之名演讲,大吹一通。其实连日光灯坏了也不会修!!!包子的化学专业学士居然一下子拿到清华马列主义专业的博士文凭,也是一类骗子!重商宽衣的他,可能连络离子都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居然能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他能答的完全吗???现在的常委以上领导,都是这一类知青水平的工农兵学员!比胡温真正念完大学本科的水平还要差太多。连中国字都写得歪歪扭扭!!中共制度决定了,就是外行永远瞎指挥内行的腐败制度。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1 04:48:21
嗯, 那里的男人, 也鲜有喜欢无脑女人的。 @ylyq & @一刀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1 04:47:20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能在 UC Berkeley 完成博士学位的女人, 胸大可能, 无脑是绝无可能的。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1 04:46:15
“只喜欢胸大无脑的女人的男人,他自己的脑子大概率也不聪明。”, 哈哈哈, 有一点。 不过他可能没有恶意,只是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ylyq_007'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1 04:43:43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谢谢 ylyq 临帖留言。 节日快乐, 更祝新年好。
ylyq_007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18:34:13
文后有精彩的讨论, 谢谢。
回复下某网友,本人也是男性,以在下浅见,只喜欢胸大无脑的女人的男人,他自己的脑子大概率也不聪明。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18:26:16
LBL, LLNL 和 LANL 的雇员 都是UC 的雇员。 他们的工资和退休福利, 都是UC系统负责的。 @all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18:23:29
我得补充一下, 其实 UC 系统还有一个实验室,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48:00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我很想知道, 你不是UCB校友, 为什么对“加大伯克利分校”的说法那么反感呢?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42:18
至于你说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确实大家都要力争做到。 我向你学习。 谢谢讨论, 受益了。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41:05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UC 系统的情况, 和中国这些交大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些交大都属于不同的行政上级。 比如我熟悉的北方交大(现在的北京交大, 家族有人在那里工作), 原来是属于铁道部的。 员工也发制服, 上铁路医院,有铁道部系统的福利, 学生在铁路系统实习, 等等。 学校也由铁道部管理。 现在是直属教育部, 其它几个部共管。
==“西安交大是上海交大的spin off(1956年部分院系从上交搬去),但从来就是互不从属。另外还有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交大等,将地名冠在校名前是中文的习惯。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所以“加大伯克利分校”这样的翻译有明显错误(犹如将中国的各家交大错误地称为“交大上海分校”,“交大西安分校”,或“交大北京分校”一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33:33
确实“各家大学互不从属”, 他们是平行的关系, 但都有一个上级董事会。 UC 校董事会。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32:51
UC Berkeley 确实有自己特殊的一面, 比如LBL, 比如她没有像一些其它UC 学校, 而是实行秋、春、夏学期制。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27:31
“UC 系统内各家大学互不从属,没有“总校”,何来“分校”?”, 你讲的有道理。 不过 UC 本身是自成系统的。 像是一个总管机构。 比如, UC 系统的员工共同使用一个退休和福利系统, UC 对个大学有高层行政上的管理权, 比如对州内外学费的规定,州里资金的分配和土地分配, 各大学的校长等。 当然这个权力不是那么下达到各大学的行政管理 - 如各校教授的招聘任命。 从原则上说, 各校的一些“大动作”, 是要UC同意的。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20:36
“UC 系统内各家大学互不从属,没有“总校”,何来“分校”?”, 你讲的有道理。 不过 UC 是自成系统的。 像是一个总校。 比如, UC 系统的员工共同使用一个退休和福利系统, UC 对个大学有高层行政上的管理权, 比如对州内外学费的规定,州里资金的分配, 各大学的校长等。 当然这个权力不是那么下达到各大学的行政管理 - 如各校教授的招聘任命。 从原则上说, 各校的一些“大动作”, 是要UC同意的。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13:08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我倒从没认为UCB 被“贬称”了。 可能因为我很少使用“伯克利分校”这样的中文。 被不正当称呼了又如何? 丝毫降低不了大家对她的喜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10:13
回复 'HBW' 的评论 : 感谢你的讨论。 对川马的合作, 我想有时间和机会的话, 也写一篇文记录一下。
==“这个博文回复得太多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08:12
回复 'HBW' 的评论 : 对于一些从心里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 总是对他们恶毒攻击谩骂的中国人。 祝他们下辈子投生为别的种族吧。 非常喜欢和你的讨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04:38
所以, 不同意西方人比东方人高贵的观点。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 西方在科技上是走在前面了, 这只是历史演变长河中的一段现象而已。 中国能够屹立5000年不倒, 又能够在40年中崛起,这个民族一定有可以为之骄傲的质量和内涵。 而人性, 才是原动力。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5:00:57
回复 'HBW' 的评论 : 美国商业部有政策鼓励出卖技术情报的人。 美国法律明文规定不许外国人注册专利。 美国人剽窃到的技术, 都成了美国专利。 资本是肮脏的。 ”思考“的鬼点子, 美国人一样不少。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4:58:57
西方人要在市场上竞争, 必然要钻研科学,提升技术。 工业革命, 最了不起的创新是蒸汽机,带动了钢铁和纺织业。 那时候英国对美国竭力封锁技术,而美国人竭力“偷”技术, 比如在自己的市场排斥外国人来注册专利。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30 04:54:02
回复 'HBW' 的评论 : 你不觉得中国的科举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在科学上的思考么? 学而优则仕。 学的都是做官治理国家。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20:56:34
谢谢讨论!我不是伯克利加大的校友,但认为贵校是被砭称“分校”的最著名的学校。据我了解,当年UCLA在1919建校以前,加大就此一家,所以不必强调“UCB”。但UCLA和其它校园建立以后,“UC”变成“UCB”方便区别,这没问题,但这不等于“UCB”就应该降级成为一家“分校”。UC 系统内各家大学互不从属,没有“总校”,何来“分校”?要是有“总校”,也一定是旗舰校园伯克利加大,所以称贵校为“分校”十分不妥!西安交大是上海交大的spin off(1956年部分院系从上交搬去),但从来就是互不从属。另外还有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交大等,将地名冠在校名前是中文的习惯。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所以“加大伯克利分校”这样的翻译有明显错误(犹如将中国的各家交大错误地称为“交大上海分校”,“交大西安分校”,或“交大北京分校”一样)。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8:43:22
“其实我很想知道对于川普和马斯克的携手你是怎么看的,他们可以一起走多远。”这个博文回复得太多了。这个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有时间的话私信给你。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8:31:56
“over estimate 西方人的思考能力和 under estimate 东方人的思考能力”。还真是这样的。我在19岁的时候读了一本小册子《趣味物理学》,内容是西方人观察宇宙、大自然而思考出物理定律的历史。显而易见,都是在地球上面对同样的周而复始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没有类似的思考?从这篇博文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内心没有那个“问为什么的执念”。这个执念与吃饱饭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8:16:16
不过有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确实很容易进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范畴。 :) 其实我很想知道对于川普和马斯克的携手你是怎么看的, 他们可以一起走多远。。。? 谢谢。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7:25:56
回复 'HBW' 的评论 : 感谢你的留言和讨论。 可能有一点 over estimate 西方人的思考能力和 under estimate 东方人的思考能力的问题吧。 我不认为“执念的产生及引发的随从效应” “不断发生在欧洲而非亚洲”。 英国的工业革命确实效果巨大。 但是亚洲也是有思考并且创新出现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7:12:34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不过我以后会注意一点。 其实我觉得 UC 伯克利就很好。 主要是这些年习惯了, 校友是不是每次说中文都说 “伯克利加大”呢? 挺可爱的。。。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7:04:23
文中说“LBL 是1931年美国联邦政府出钱在伯克利大学建立的”, 主要是想说明实验室和 Berkeley 的密切联系。 因为 Lawrence 是UCB 的教授, 他成立主持的 radiation 实验室被 DOE 资助, 后来成为国家实验室。 你知道UC系统还有一个国家实验室是 Las Alamos。 那个实验室和UC系统的任何一个分校都没有明确的管理关系, 和 LBL 不一样。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6:47:35
没太明白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比拟。 这两个大学本身是各自独立的吧, 不像UC 系统确实是旗下有多个分校。 佩服你的全球眼光,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6:46:13
没太明白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比拟。 这两个大学本身是独立的吧, 不像UC 系统确实是旗下有多个分校。 佩服你的全球眼光,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6:42:07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战略临帖留言。 坦白说我没把这个问题看得那么严重。 在文章的一开始提到 UC 伯克利, 之后说伯克利大学, 因为前面已经说了全称。 这些年都是说 UC Berkeley, 很少有机会说中文的 “加大伯克利分校”。 也不知道有人这么在意名字的。 :)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5:18:07
感谢博主的好文引发讨论并使我深刻意识到“物质精神循环”之上的念想的概念。和美国本地人讨论了一下,似乎英文用ideology更能表达这个概念。ideology本身就有空想的意思,中文用“执念”也许会更贴切些。
“确实有人的思考是异于常人的”。不止计算机是这样,西方文明的所有成果背后都有一代一代有执念的人去不断锤炼他们的想法。这些人占人群的比例是很少。在没有产生任何利益的前提下,能接受这些执念去实践的人群可不少。直到现实中验证了想法并进入商业利益的循环把大批人力物力都牵扯进来形成产业。这时候就是商业竞争模式,属于市场经济可以理解的范畴了。
这些执念的产生及引发的随从效应本身就是个谜团。为什么不断发生在欧洲而非亚洲和非洲,只能说不知道。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0:25:49
作为校友,博主是否可以推动为母校在中文世界正名?博主用“伯克利大学”作为简称,但肯定知道中文是“加大伯克利分校”。将堂堂世界名校,加大旗舰译成“分校”也太搞笑了。当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等于不应该改正如此明显的翻译错误。其它著名大学如 UCLA, UT Austin, UT Dallas, UIUC 等被贬为“分校”不甚枚举。就像“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一样,我建议遵循中文习惯,将 UC Berkeley 正名为“伯克利加大”(其它为“洛杉矶加大”,“奥斯丁德大”,“达拉斯德大”等)。不然“交通大学上海分校”听上去多怪,而广大“交通大学西安分校”的师生和校友会更加不爽。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0:16:36
回复 '方玉' 的评论 : 中国比美国还是穷很多, 很多人还是对生存很担心的。 整天跑外卖的人, 估计就希望多接单, 多收入。 不会关心别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0:09:29
不过如果美国人都很会思考, 那舆论引领舆论也是没用的。 @方玉 &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0:08:10
川普嘴巴大是改不了了。 整天说, 曾经被美国的媒体给禁言了。 现在又了自己的网站, 还有了马斯克的X。 估计可以引领舆论风向了。 @方玉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10:01:39
回复 '方玉' 的评论 : HBW 的思考态度还是很好的, 他的意思, 我猜是民主选举和言论自由。 不过他忘了, 如果没有一个要上台的总统, 马斯克和vivi克是啥都不敢说的, 说了也没用。 川普也是整天说, 被美国的媒体给禁言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57:19
“川普这样的商人竟然连选两次成为总统,是美国历史上都绝无仅有。再说马斯克和维维克这样的外人(外国人)竟然要清洗联邦政府。先让国内那些人才们把这些事情理解一下,思辨一下。很多人相信都感觉这信息不消化。” 。 很正常啊。 邓小平三下三上呢。 至于马斯克和维维克的“清洗政府”, 是要让政府有效率。 我们等着看效果吧。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54:22
回复 'HBW' 的评论 : “现实是打脸的”, 是什么意思? 中国崩溃了吗? 如果纠结制度问题就被消失, 这个确实是中国政府的维稳。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50:41
“不过,莫迪总理对这种精英教育并不买账,敦促印度教育体系改革。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里,有越来越多的有思辨能力、逻辑性、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强的人,我对此持乐观态度。”, 莫迪总理肯定是发现问题了。 印度人老抢着说, 但少人踏踏实实底做。 遇到困难就等别人解决。 比如富士康也去印度建厂, 但产能就不像在中国能很快发展起来。 现在郭台铭有趣别国了。 @世界。
方玉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47:22
京妞好文,引发感想。深感国内和这里的思维和行事方式是不同的。回国和人谈论(任何)事情,不论从谈论问题的初衷/着眼点/出发点,还是谈论的way和谈论的目的,都是很不同的。也许一开始会带给你新颖聪慧interesting 的感觉,但最终大多是人浮于事,话浮于事,最后大概率会感到很累很倦很失望。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42:53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确实有关。 如果他们还是各自讲自己的民族语言, 在英语国家就不过比中国更利于沟通。
==“印度人能言善辩,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和他们被英国殖民了近两百年,深受英国的精英教育影响有关。”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40:04
“生存之后,想法不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精彩。 确实如此。 谢谢讨论。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38:01
回复 'HBW' 的评论 : 具体到计算机, 也是一步步发展而成。 可以去问一下GPT。 确实有人的思考是异于常人的。 比如老毛, 他就能生生想出处一个发动红卫兵, 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至于鸡与蛋, 我相信是先有鸡, 就像我相信进化论。 但是信上帝的人, 信神的人,估计会认为是上帝在某天, 给人类送来了几个蛋。 :)
==“这个超然于“硬件软件、鸡蛋循环”的念想(精神)是怎么产生的,我只能说是不知道。”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29:22
“用机器去计算的想法”, 乃至后来机械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确实需要思考。 中国的算盘就是最早的计算器。 但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落伍, 导致科学发展的落伍, 也是事实。 这个是制度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 特别是文革期间。 @BHW
方玉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26:55
回复 'HBW' 的评论 :
“川普这样的商人竟然连选两次成为总统,是美国历史上都绝无仅有。
再说马斯克和维维克这样的外人(外国人)竟然要清洗联邦政府。
先让国内那些人才们把这些事情理解一下,思辨一下。很多人相信都感觉这信息不消化。”
——
有点晕哦:两个“竟然” 是什么意思?“先让国内那些人才们把这些事情理解一下思辨一下….” 还是晕…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24:35
回复 'HBW' 的评论 : 谢谢回复讨论。 我回复你的时候, 就想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07:23
“瑞士是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这得益于瑞士两百多年的中立国地位(尤其是二战期间),经济能够平稳发展。中国近四十年的改开,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听话”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全球六成AI专利竟然来自中国。”。 中国人聪明勤劳肯干, 而且挺能琢磨技艺的。 所以苹果在中国的工厂, 把美国人都惯坏了。 不论什么要求, 都给你做出来。 @世界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9:04:21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你讲的太好了。 性格外向的人喜欢说, 喜欢和人辩论。 性格内向收敛的人不喜欢。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3:48:15
@周游世界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里,有越来越多的有思辨能力、逻辑性、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强的人”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什么样的人才都不缺。但是现实是打脸的。如果去追求权力及利益,才能就被引到另一条路上去。如果追求真相真理,这些人就会被消失。
川普这样的商人竟然连选两次成为总统,是美国历史上都绝无仅有。再说马斯克和维维克这样的外人(外国人)竟然要清洗联邦政府。先让国内那些人才们把这些事情理解一下,思辨一下。很多人相信都感觉这信息不消化。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3:03:58
HBW:“希望在辩论赛上看到华人的身影但是太少。别说印度人在这方面较强。这个能力不是能培养出来的,而是我们骨子里就没有”。同意你的前半部分。但后半部分不敢苟同。印度人能言善辩,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和他们被英国殖民了近两百年,深受英国的精英教育影响有关。不过,莫迪总理对这种精英教育并不买账,敦促印度教育体系改革。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里,有越来越多的有思辨能力、逻辑性、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强的人,我对此持乐观态度。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2:41:51
"经济是生产力产生和推动的, 不是文化产生的。 经济产生文化, 人先得有饭吃能活着, 才能产生文字等文化, 才能写书, 才能辩论。 :)"
文化与经济似乎是个鸡和蛋的问题。
您的论点是物质产生精神的推演。计算机现象似乎给人以启示。软件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的,没有硬件,哪里来的软件?真的是这样的吗?
最早人们产生了“用机器去计算的想法”。这个想法推动了硬件的产生,最早的计算机是机械式的,后来逐步发展成电子式的,目前是半导体的。而“计算”的能力相伴得到扩展,从算数字,到文字,现在到思想。硬件软件相辅相成。整个计算机现象的核心推动力依然是“用机器去计算的想法”,而不是什么硬件软件。这个挥之不去的念想就是所谓的精神、文化。不同的个体、人种、集体、国家之间这个念想差距就大了去了。
这个超然于“硬件软件、鸡蛋循环”的念想(精神)是怎么产生的,我只能说是不知道。对那些不能感知到的个体,念想(精神)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有好处,别人干啥我就跟着干啥。都是为了生存,想法不同,行为相似,结果相同。生存之后,想法不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2024-12-29 02:30:48
京妞:“听话的人不一定是没有独立思考的人, 可能只是他们不想打架, 不想和人辩论而已”。同意你的这个观点。我们的朋友里有不少瑞士人。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是不善言辞(和法国人相比。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少说多干),少言寡语,更不爱争论,不善于变通,使人感到他们有些木讷、死性。另一方面,他们踏实肯干、工作一丝不苟,服从命令,听指挥。但如果按人口计算,瑞士是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这得益于瑞士两百多年的中立国地位(尤其是二战期间),经济能够平稳发展。中国近四十年的改开,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听话”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全球六成AI专利竟然来自中国。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8:23:14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谢谢。 真是好心善良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8:18:42
写错了一个地方。 等下来要改。。。 呜呜呜。 抱歉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55:05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对了, 记得你有一款翻墙软件还给一讲推荐来着。 还是很费劲吗? :)”,今年还是用那个软件,依然可以用,但就是时断时续的,凑合着用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47:42
回复 'HBW' 的评论 : 谢谢和你的讨论。 赞你分享的观点!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46:11
湾区的生活,各方面都很受益。 羡慕一直生活在那里的人。 我是不是贪心不足。。。 :) @佳园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43:21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问好佳园, 谢谢临帖留评和鼓励。 是的, 感恩遇上那么多高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41:30
上学的时候跳级, 主要因为太调皮了。 老师讲的学会了, 就不老实地听课,老师觉得如果学复杂一点的东西, 我在课堂上就会老实点。 :) @小树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37:37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小树的鼓励一直都是暖暖的春风。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36:26
“股票证券交易等等也都是西方先提出并实践的。”, so? 我不知道中国古时是否有类似的概念。 中国“钱庄”的概念是在宋朝就有的。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31:49
“金融、保险等都是为了市场服务的。”, 首先是为人服务的。 没有人就没有市场。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26:24
回复 'HBW' 的评论 : 经济是生产力产生和推动的, 不是文化产生的。 经济产生文化, 人先得有饭吃能活着, 才能产生文字等文化, 才能写书, 才能辩论。 :)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02:31
“自由的市场经济和竞争”,这是经济的精髓,是文化结出的果实。
金融、保险等都是为了市场服务的。股票证券交易等等也都是西方先提出并实践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7:01:48
当然, 我这里说辩论, 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科学问题上, 什么都没有结果来得直接了当。 搞科学的人相信上帝的不多, 因为科学的本质是“show me, then I believe you". 而上帝说, ”believe me, then I show you“。 还是宗教直接了当, 思考啥呀,辩论啥呀, ”believe“ 就好了。 :)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53:05
回复 'HBW' 的评论 : 这一段挺有意思。 “听话”的人不一定是没有独立思考的人, 可能只是他们不想打架, 不想和人辩论而已。
现在这个世界,辩论并不能解释真相或是真理,大多数情况是徒劳。 就比如美国的大选, 川普到底有没有罪? 辩论能改变权力的裁决吗? 权力已经凌驾于法律裁决之上了。 这是法律的公正还是权力的腐败? 估计很多人连辩论,甚至听辩论的意愿都没有。 两极的人肯定会吵得要死, 最终还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权力才能裁决。
==“那些听话的华人基本不愿离开故土。。。”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42:36
“西方文化的精髓是独立思考,思辨雄论。这传统来自欧洲,现在英国、美国依然有很多的辩论家。”, 我觉得西方文化的精髓不是独立思考和辩论, 而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和竞争。 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几次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开始。 很多欧洲国家都是打来打去的。 思考和辩论应该是平和的, 对吧? 而竞争才会有弱肉强食和丛林法则。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36:46
回复 'HBW' 的评论 : 谢谢你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好像要乐观一些。 :) 也许我接触的华裔很少你说的类型的缘故。 坦白说, 我是在文学城看到一些很不堪的华人的。 WXC 一些所谓的“要民主“”反独裁“的人, 思维狭隘偏激, 自己本身就是不要民主的独裁者。 哪有自己的思考, 迷信, 偏激, 文革的脑袋。 呵呵。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27:44
不过运行一个这样的中心, 这样的加速器, 是非常非常烧钱的。 每一个实验都要由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合作而成。 重要还不仅是加速器, 还有探测器(detector)的设计和制造, 分析软件。。。 我有好几个朋友都和CERN 有关。 听Ta们讲过。 你的朋友是CERN 的全职工作人员, 就更加熟悉那里了。。。 @世界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20:21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但也因为太多的研究机构合作一个实验, 所以新粒子的发现无法得奖。 美国BNL 的实验也发现了新粒子, 也因此不能得奖。 你太棒了, 谢谢你在这篇文章中提到 CERN。 这个了不起的研究实验中心。
==“2012年这个实验室探测到新粒子希格斯玻色子(the Higgs Boson)时,他算是一个核心人物.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们会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结果花落他家。”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16:43
因为每个重要的粒子实验都是许多研究机构合作而成, 所以创造出一种 NetWork 就十分重要。 WWW 应运而生。 @世界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6:15:19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世界是与科技界密切接轨的。 我以前虽然知道这一点, 但不知道你对物理界也是十分熟悉的。 是的, CERN 目前有世界上最大最高能的例子碰撞机, 很多著名实验在那里进行。CERN 也创造了许多跨科学领域的奇迹, 比入著名的互联网, WWW, 就是从CERN 起源的。
雅佳园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3:29:28
京妞有在LBL的难忘经历,非常了不起,一生受惠。 为你点赞!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2:44:25
所以你那么早上大学,有科学基因的。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1:18:26
“制度禁锢了思考”。其实是上千年的社会文化淘汰了爱思考思辨的人群,这些人基本都被杀掉了。留下的都是听话的,有鬼心眼的,这形成了华人特有的Temperament。
能来到北美,完成学业,参加工作的华人又是经过了新一轮的淘汰,都是聪明、能忍耐、略有头脑的。但是这种淘汰的年头太少,现在的路被堵死了。再过几十年、上百年这类北美华人的品性就又会丢失了。
那些听话的华人基本不愿离开故土。剩下就是那些有鬼心眼的人群。一些人从中国赚到了钱就逃跑至美国。这些人在美国不用工作,不与当地人来往,融入不到西方社会生活里。其实就是自我禁锢了起来。这类人群只相信钱,一百多年前就源源不断的来到西方,衣食无忧并给后代最好的教育,但是时间告诉我们鬼心眼DNA的后代花多少钱在美国也培养不出人才。这些人忘了他们之所以能捞到钱与中国的环境密切相关。离开故土就自我湮灭了。偶尔来WXC骂骂人发泄一下情有可原。
西方文化的精髓是独立思考,思辨雄论。这传统来自欧洲,现在英国、美国依然有很多的辩论家。希望在辩论赛上看到华人的身影但是太少。别说印度人在这方面较强。这个能力不是能培养出来的,而是我们骨子里就没有。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0:53:58
全球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在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与法国接壤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它吸引了全世界一半的粒子物理学专家,我们的一个澳洲朋友在那里就职(他也在牛津任客座教授)。2012年这个实验室探测到新粒子希格斯玻色子(the Higgs Boson)时,他算是一个核心人物.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们会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结果花落他家。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0:51:28
回复 'xiaoxiao雨' 的评论 : 你不觉得你的问题很奇怪吗?
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在WXC里闲逛,也不会说机械的中式英语。 LOL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0:48:22
回复 'xiaoxiao雨' 的评论 : Don't you recognize you have a weird question?
If I were you, I wouldn't wonder around in WXC and talk machinery Chinglish.
xiaoxiao雨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10:08:31
since you worked in LBL, how do you define 中国人 in wenxuecity?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9:22:25
我当年在实验室的年代, 没有一个印度同事和老师。。。 现在有了一些。 印度不是民主制度吗? 为什么在出国留学和进入科技领域方面, 他们落在中国人后面至少10-15年。。。? @HBW
嗯, 说的比较多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9:21:07
回复 'HBW' 的评论 : 我这次回学校, 和几个LBL的老师和前同事吃饭, 他们都是世代的白人。 席间说到中国人和印度人, 他们对中国的创造力和善做生意的非常赞赏, 比对印度人评价高太多了。 我挺吃惊的, 也挺感动。 因为文学城里, 正是一些中国人自己看不起中国人, 整天对中国人对中国骂咧咧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9:11:28
回到中西文化的记忆和思考问题, 在目前的局部时间和地点来看, 是有道理。 但是扩展时间线,这其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 是人性的问题。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9:10:04
但是川普后来被民主选为新总统, NYC 法院也不敢给他判罪了。我不知那些人会不会思考,会反思自己的问题。 抑或思考美国民主的问题和法制的问题。 其实制度和法制的背后是人性。 这个才是历史的原动力。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9:09:14
回复 'HBW' 的评论 : 很喜欢你提出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我读博文是也常常看到人说一些自我矛盾的话而不觉得。 总是指责对方, 从不看看自己。 也不会(或者不屑)从反方向思考。 比如说, 一些人推崇美国的民主, 到了迷信的程度。 美国的都是好的, 民主的也都是好的。 NYC 法院判了川普的罪, 太好了, 被他们赞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57:59
你说的观点, 也有道理。 “华人重在记忆,而非思考。因为观念会引发冲突,华人就躲了。华人记住后拿到结果就行了。”。 可能是因为制度禁锢了思考。 @HBW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55:33
回复 'HBW' 的评论 : 谢谢HBW 临帖留言。 具体到这个例子, 是对细节的注意。 只是注释中的一句话,我就没有注意到, 但老师注意到了。 可能很多重要的发现, 就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吧。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51:41
我知道你也曾是从事从尖端科学领域研究的, 佩服。 我进入公司后, 开始也发过文章,有过专利,进入金融领域就渐行渐远。 有些LBL的朋友, 做得非常出色, 那是真正献身科学的人。 @柏舟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46:56
回复 '柏舟泛流' 的评论 : LBL 当时主要为了粒子研究。 我在的时候已经大大扩展。 但都有联系。 比如天文研究, 和粒子研究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极地研究, LBL也一直派人去的。 听到很多有趣的事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43:01
就是 Los Alamos NL, 是1943年成立的, 专门为了当时的曼哈顿计划成立的。 与核武器密切相关。 不像LBL 主要是为了粒子研究。 @柏舟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38:26
回复 '柏舟泛流' 的评论 : 问好柏舟, 谢谢临帖留评和鼓励。 UC 系统还有一个著名国家级实验室,不过和其它的学术单位也有关, 不像伯克利这么紧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29:38
“名句用在这里很恰当,很起色!”, 起色这个词用得好。 学习了。 赞创作家的文思, @YP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27:53
回复 'PTYP' 的评论 : 问好 YP。 谢谢鼓励。 所以,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是很重要的。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26:23
你的思想很新潮, 超出一般家庭妇女的眼光, 难得。 @野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25:25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懂你的人喜欢就好了。 其它人的观点无所谓。 反正我会跟读, 点赞的。 那么多人看, 说明大家也是喜欢的, 至少是新奇的。 祝新的一年写帖快乐。
==“我会继续努力,写乳罩的诱惑,丁字裤的陷阱,男人的绝密(下), 希望大家喜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22:44
就好比, 做饭主要是自己吃, 如果有人看到, 评论两句,甚至点赞是第二位的。 @野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21:37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谢谢亲解释。 我觉得, 博客首先是记录自己。 别人看是一个附属的效果。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19:33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BNL的粒子加速器是美国唯一一个还在运转的大型加速器了, 但也快要关停了。 核物理时代过去了。。。 还有一些小的加速器在运行, 研究轻粒子, 如电子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17:01
“NY长岛好像也有一个国家实验室忘记叫什么名字”, BNL, Brookhaven National Lab。 那个Lab 我也挺熟的, 认识好几个人在里面当研究员。 @AP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13:27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AP好。 是啊。 大学在山脚下, 实验室在山上, 现在已经扩展的更大了。
HBW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12:47
"老师讨论后他提出了某篇文章的一个观点, 问我怎么考虑的。" 华人重在记忆,而非思考。因为观念会引发冲突,华人就躲了。华人记住后拿到结果就行了。西人重视观念,观念冲突背后是真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11:50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对了, 记得你有一款翻墙软件还给一讲推荐来着。 还是很费劲吗?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10:14
开始以为你会圣诞前回美呢。 看来在上海太惬意了。 没准会在国内过春节了? @Pika1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8:08:21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Pika 翻墙祝福。 也祝你阖家新年好。
柏舟泛流 发表评论于
2024-12-28 06:01:19
能在顶级实验室工作, 京妞很厉害啊。文章也很好, 赞一个。
PTYP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20:48:57
为好文点赞!“横看成岭侧成峰,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很不一样。”名句用在这里很恰当,很起色!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56:16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花花亲爱的, 你是不是发错地方了"---
我只是讲自己的看法。因为,帖子写得再美妙,没有人看,自己费力不讨好,好没劲啊。
我会继续努力,写乳罩的诱惑,丁字裤的陷阱,男人的绝密(下), 希望大家喜欢
AP33912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38:24
LBL这个位置好啊。NY长岛好像也有一个国家实验室忘记叫什么名字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36:52
冒泡祝圣诞快乐!翻墙不易,迟来的祝福也是祝福:)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20:22
WXC 老有人说要把我报告给 FBI, 我特别希望TA们快去。 可是显然都是怂人, 没一个去的, 估计英文不行, 也不知道FBI 门儿朝哪边开。 反正 FBI 老也不来。。。 现在FBI 不找你了? 呵呵。 @朱博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16:28
没人找过我耶。 估计他们知道了我迷路, 迷迷糊糊的, 不适合做秘密的事。 还有是不是说明我的研究他们不感兴趣? @朱博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12:44
回复 '朱头山' 的评论 : 哇, 朱博应该是第一次在我的博客里留言。 我们还是实验室友啊, 先握一下手。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10:16
“博客的爱好者,好像随着华侨年龄加大, 一直在流失。”, 我看着都走了好几位了。 还有的年纪大了, 估计精力和眼睛都不行了。 下一代, 没人看中文。。。 国内的人, 又不再出来了。。。 @野花
朱头山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09:52
我在该实验室干过,有次参加加大中国学生联谊会,有个领事馆的人听说我的国家实验室的,就问我,是否愿意为祖国做点事,然后递给我一张名片。当晚,FBI的电话就打到我的家里,吓得我腿发软,美国的反间谍机构太厉害了,以后断了爱国的念头:)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05:03
“每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可骄傲的点击率。”, 太对了。 读博客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野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9:02:46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花花亲爱的, 你是不是发错地方了。 拱火, who, where? why? what? when. :)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8:57:20
全世界海外华人上千万,美国华人3 百多万,可是来文学城的, 点击博客的人,也就是1-1.5万人。每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可骄傲的点击率。
博客的爱好者,好像随着华侨年龄加大, 一直在流失。很难想象20年过后是什么样子,估计是更少。
希望不要消失吧。
希望大家不要拱火了,吵吵闹闹。吵架的人,觉得你死我活,很开心。
在别人眼里,就是狗咬狗,贻笑大方了。
网友朋友们, 怎么看?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8:04:22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世代筛选的结果, 认路的男人就流传下来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8:01:36
女人呢, 方向感确实比男人差一点, 因为古时候, 男人要出去打猎, 迷路了就回不来了。。。 @一刀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8:00:01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看谁来了。。。 :) 也不是所有的男人吧。。。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58:30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怒哀愁”,“喜乐狂”, 太形象了。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55:06
“我读研室使用的是Unix,”, 哇, 厉害了。 是的, 我们那时也都是Unix, 原来姐也编程啊, 握手握手。 @羽音姐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52:29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哈哈哈, 姐你来了, 就开心了。 周末了, 再有两天就过年了。 咱么要好好滴开心。。。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50:42
确实, 实验室的那些研究员, 个个都有两把刷子。。。 @格利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49:05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临帖留言。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48:31
我知道的这位, 在加拿大自己做生意了, 干得相当不错。 其实太要回国, 是个教授呢。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46:53
这位同学找到州政府的工作, 很稳定的吧? 将来退休金也是很好的。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45:18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六四都得到绿卡了。。。 我还知道一个, 话好多钱办移民没办下来, 就去加拿大了。。。
==“是的,家里领导有个同学就是公派没回去。。。”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19:43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时过境迁了, 出个国, 也没什么可美的了。。。
二胡一刀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18:55
男人最喜欢胸大无脑美女,虽然是名校高材生,不认路也勉强可算无脑。哈哈。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04:23
但老留的时候, 有奖学金出国是第一等, 没奖学金出国也是1.5等, 哈哈。 @蓝蟹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02:32
唉,本想躲进小楼不“进城”了,可是喝着咖啡没开电脑,却还是浏览了“爱爬”(由爱疯引申而出的词汇),实验室就映入眼帘。
我读研室使用的是Unix,最初对不是情报学科班出身的我来说,真难啊!但很快被吸引进那个语言世界,不但练出了逻辑思维,更练出了键盘,为就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后从C到C++,想起那时出现了Bug的怒哀愁,解决后的喜乐狂。一个任你无限驰骋疆场的年代。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7:02:06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2002年的时候, 我见过几个上海复旦的研究生。 他们说, 他们那时候, 一等的出路的考公务员, 二等的去好的大公司,国企最佳; 他们拿到美国的全奖出国, 属于第三等。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58:54
不是一些科目都不许学生来美国了么? @蓝蟹
格利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58:32
都是厉害的角色。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56:10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问好蓝蟹! 是的。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无缘了, 还是尖端科学类。。。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49:44
在国内工作过再出国, 会有更多的经验。 佩服。@东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46:46
C 和 C++, 两者的本性是一样的, 处于一脉。 不过C++ 晚出10年(?) 所以多了很多功能。 而已。
@东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39:05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dong 临帖和鼓励。 谬赞了, 你才是厉害啊。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29:24
是的,家里领导有个同学就是公派没回去。身边有老留没拿到学位的,学理工科的还是机会多,都找到了州政府的工作,也能买豪宅 @京妞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20:40
嗯, 应该算比较幸运吧。 感恩, 知足。 谢谢你。 @art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18:50
回复 'artcatcherx' 的评论 : 问好 art。 幸运吗?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17:34
我以后会专门写写这个题目。 无所谓好坏, 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吧。 很多人觉得能出国已经高国内人一头。 结果没想到。。。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14:50
特别是最早出来的那批人, 都是公派, 拿着国家的钱, 很多都没有回去, 在国外也就是so-so。 倒是回去的人, 都干得不错。。。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13:44
有 社会经验是肯定的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12:45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相对来说, 老留能吃苦,肯干, 由社会经验是肯定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11:30
但我也不能不说, 大多数没什么建树, 就混成个打工的, 也就那样了。 有的脸学位也没念完,有了绿卡/身份的,回国找个老婆。 按说这批人在国内都学得不错。 50/60, 其实又很多局限性。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05:26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康康一家也是老留。 这批人确实能吃苦, 肯干。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03:23
现在中美间什么都挺敏感的。 就看下一个四年会怎么样了。。。 @栀子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6:01:36
回复 '我爱栀子花' 的评论 : 谢谢临帖, 问好! LBL 已经远远超出能源实验室了。 虽然它是DOE发起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5:59:51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工作上的也就算了, 没法避免。 整天在生活, 攒个堂会之类, 没什么意思。 你觉得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5:57:46
嘻嘻, “不甘平庸”是真的,“愿做头羊‘却未必。 我不喜欢那种要做”领导“人。 @野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5:55:45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在LBL的山上确实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觉。 可惜那天有雾霾。 :)
Blue-Crab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4:21:01
那时的美国大学和社会对中国学生很友好。现在国家实验室或拿联邦经费项目都和中国学生无缘了。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3:01:07
京妞厉害。我是本科的basic, 研究生的Pascal, 北京工作的C, 美国博士研究生还是C, 第一个工作还是C, 第二个工作才用c++
artcatcherx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11:36:33
又见幸运儿成长之路。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9:32:33
那时候靠全额奖学金出国的老留们,在国内都是很厉害的,在美国拿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含金量是很高的,这些人确实付出了许多。
我爱栀子花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9:22:57
能源实验室,属于敏感地方吗?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9:21:43
站得高,看得远。
不甘平庸,愿做头羊。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59:47
其它的就不发了。 现在实验室比我在的时候管理严多了。 先有了911, 又有了中美对抗。 实验室里的朋友行事都非常谨慎了。 @读者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57:02
最后一张图来自实验室。 可以发在公共场合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56:20
回复 '渥太华郁金香' 的评论 : 好的,你这是又回国的节奏啦。 祝好睡。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55:07
不对哦, 你都要睡觉了。 祝晚安。 @郁金香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54:16
回复 '渥太华郁金香' 的评论 : 上茶上茶。
渥太华郁金香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14:38
睡一觉醒来再细看
渥太华郁金香 发表评论于
2024-12-27 08:14:09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