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世袭庆亲王和我家祖先历代共用墓园的由来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清世袭庆亲王和我家祖先历代共用墓园的由来

京都静源教授、文学博士

我家祖先本来是世代居住在山西泽州阳城。属于汉文帝一脉后裔。以后曾有一句著名的古诗说“路旁时卖故侯瓜”说的就是山西汉文帝一脉的后裔,已经落魄到在山西的大马路边卖瓜为生了。因此之故,我有时也自我嘲笑是“瓜摊后人”。西汉灭亡后,我家远祖带全家潜逃到了山西泽州阳城境内,从此世代定居那里。

到明代,这一支一部分在前川村,另一部分在刘善村。而明代我家的始迁祖是阳城刘氏旧家谱中的“乙”字辈,他有兄弟三人:乙鹏、乙凤、乙鹤。今天,只要山西泽州及其他地区刘氏家谱中出现“乙”字排行的家族,应该和我家有亲族关系。刘乙凤先公就是我家这一脉在明代最早的始迁祖和开山祖。

乙凤先公从山西泽州阳城县迁移到河南怀庆府河内县。查看地图就知道,这两个地方直线距离很近!相互接壤。到他的七世孙刘景旺先公中举后进京,因为景旺先公有个族叔居住在昌平州白羊城,于是就投亲把家安置在那里。从此,刘家成了白羊城的大户和第一大姓。那里也是刘家世代祖坟和墓园所在地。我至今也不知道的是:第一个居住在白羊城的景旺先公的族叔,是来自山西泽州还是来自河南怀庆府?因为几套老家谱中没有任何记载。

关于白羊城,根据《隆庆昌平州志》记载:“白羊口在州治正西四十里,城乃正统年建。”又见《方舆纪要》记载:“白羊城,正统元年(即1436年)和硕自大同深入,分遣大臣守居庸、白羊诸关隘。正德十一年(1516年),敌入白羊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敌侵京师,欲夺白羊口出,不果。盖南北冲要处也”。



大清建政后,到了为乾隆皇帝时期,他的第17子是永璘。在嘉庆皇帝登基后,正式封其幼弟永璘为郡王,后来再晋升为庆亲王,并将查收的和珅宅邸赐给永璘,命名为庆王府。

根据《光绪昌平州志》记载:“国朝庆僖亲王、庆良郡王园寝,在州西白羊城五峰山。”这事最早就发生在永璘晚年给自己寻找风水宝地,建立陵园。当时北方局势平稳,白羊城逐渐失去了军事价值,有人向庆亲王建议在明朝十三陵一代寻找。于是,寻找陵园用地的家丁们顺着十三陵一直往西走,最后来到了白羊城,一眼就看中了我家列祖家族墓地所在地。于是,庆亲王和白羊城当地最大的大户刘家族长登门协商,并且和刘家结成世代好友。于是,白羊新城刘姓家族整体迁至城外,另外建了新城名“柏峪口村”,后来更名为“复兴庄”。而刘家祖坟则保持不变。因此,在庆亲王家族墓园范围内,还保持着部分我家祖先的墓地,只是被掩埋地下,不再显露宝顶和享堂。在复兴庄以后则将墓地另外选在该村北面的北台村附近。因此,本质上说,正是大清庆亲王看中了我家祖先的墓园所在地,占用了我家祖先的墓园。



等到了1922年,世袭庆亲王家族墓园先后建成4座园寝和4处独立的墓园,共有宝顶22座,埋葬着四代共27位家族成员。



复兴庄自成立后因为连续出现了几位举人和进士,更加之和庆亲王家族的世代友谊,因此,刘家一直是当地第一大户和第一大姓。后来,整个庆亲王墓园占地多达1360亩,并且开始设立红色石柱和木制护栏,禁止普通百姓进入墓区。该墓园四周的村民甚至可以给庆亲王家族打工,清扫墓园。而我家家族成员最多时超过了四百多口人,却没有一个人去那里打工。

如今,庆亲王家族后裔和我家依然保持着来往。见如下合影:



《凤仪堂刘氏家谱》从1920年至今,就没再更新过。为了撰写最新版的《凤仪堂刘氏家谱》,我特意在八年前专程回到北京昌平老家,看望家族各位亲人。见如下留影:



并且,热情的老家亲人们给我提供了有关家世的很多第一手史料,有照片、有文稿、有古董、有遗物等等。见如下照片:



如今,北京市昌平区一直是盗墓贼光顾的重灾区!而白羊城和复兴庄的庆亲王墓园和我家墓园一直是盗墓贼作案重点目标。五年前,当地一户村民非法占领了我家在北台村的墓园,他声称要住果树。然后在果树移植种植后,形成了保护,夜晚则配合盗墓贼偷偷打开了我家在清代几代祖先的墓室,盗走了一批珍贵文物。当地派出所和公安局不予立案。逼得我打过来国际长途电话,警告他们如果不阻止、不立案,我就直接向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公布!我的这一警告终于产生作用。盗墓贼被抓,非法的果树种植行为也被全部铲除了。



最后,在我发起下,我家族成员们一致认可:把当地刘家祖坟全部铲平了宝顶,移除了墓碑,这样就至少可以保护先人的墓室暂时得以安全。如同在庆亲王墓园内的我家先祖墓地,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