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次性相机吗?比“傻瓜相机”还傻的相机,连胶卷都不用买,照完了,送去冲洗,相机就丢掉了。刚开始的一次性相机是用硬纸板做的,一个小镜头,一个快门而已。后来有塑料机身,还带闪光灯。
一次性相机是8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占领了“傻瓜相机”很大市场。出去玩没带相机,或根本没有相机,想拍照留影,就买一个一次性相机。那个时候到处都有卖的,很便宜。
后来出现了手机,用手机也可以照相了,功能越来越强。人人都有手机以后,基本上没有人“出去玩没带相机”。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们从来都没把一次性相机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一次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太业余。于是一次性相机慢慢地退出了市场。
但是,一次性相机从来没有被淘汰,最近几年死灰复燃。从2019年起,一次性相机的销售额逐年上升,达到了2023年的9亿多美元。预计到2028年,销售额将达到12亿美元。
这有点像黑胶唱片的回潮,现在在商店里基本上看不到光盘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胶唱片。一次性相机回潮的原因跟黑胶唱片却完全不同。黑胶唱片回潮是因为婴儿潮一代对过去的怀旧,推动黑胶唱片重返市场。而一次性相机回潮靠的是年轻一代,主要是90后(Gen Z)。
一次性相机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时髦,手里拿着相机,眼睛从一个小孔望出去,要认真选景,取好景后用食指按下快门,听到“咔嚓”一声后,别忘了拧胶卷,不然下一张就会两张重叠。这种照相方法对年轻人有一种新鲜感,也不必花大钱买“真正”的相机。照完二十几张照片,却不知道照得怎么样,送去冲洗出来才能知道。这种等待和期盼,也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的。几天后手里拿着照片,一张一张地翻看,好像是打开圣诞节的礼物,是喜悦,是惊喜,是心灵上的一种满足,是回味,与手机拍照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样照相有吸引力,甚至是一种刺激。
尽管摄影发烧友们觉得一次性相机太业余,他们不少人却从来没有摈弃胶卷。在他们看来,胶卷照出来的照片比数码照片更有艺术气息。这和一些音响发烧友一样,他们觉得黑胶唱片的声音比光盘更饱满、更有现场感。
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出胶卷照片的艺术气息,特别是用简单的一次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但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照片是真实的,没有经过后期处理,AI没有动过手脚。把照片做成相册,与亲朋好友分享,比在手机上浏览更有生活气息。镶在镜框里,摆在桌子上,挂在墙上,把自己融化在记忆中。他们在体验父母一代的生活方式,在“远离手机”的呼唤中又迈出了一大步。
一次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和数码相机相比,无论是清晰度还是色彩,确实逊色多了。不过齐白石说得好,“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画如此,照相又何尝不是如此。“画的跟照的一样,照的跟画的一样”,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数码相机照出来的照片,加上后期处理,会让照片有“媚俗”的嫌疑。一次性相机的照片是真情流露,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的成果;颗粒粗糙、有时模糊,是非完美主义的体现。这就是年轻人新的追求。
幼年儿童还没有手机,父母也会给他们一个一次性相机,让他们学会扑捉生活中的一瞬间,培养他们的摄影爱好。厂商们已经准备好了,为他们生产圣诞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