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当年在纽约受训,用的是全套HBS的案例,每个案例据说都是教授带学生助手“卧底”调研,精心撰写,按照实际变化,反复修改,传说每份案例的成本都2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

那时的哈佛商业教育体系,以领导力为核心,以案例教学方式为特色,以出色的产出为骄傲,横扫花街与诸国际金融中心。

我们是外国客户,没人为难我们。授课的是花旗的一位VP,法兰克福分行的行长,疙瘩MBA。最有趣的是他的本硕博都是学德语与德国研究的,都进了特拉华大学教书了,发现养不活家人就转行了,他是个德裔美国人,叫Webber。

Webber老师上课跟闲云野鹤一样,不带任何纸质,说什么都信手拈来,大学者风范。那时的PPT是手写的,在一张透明的有机玻璃纸上,放在投影仪投射到白板上,他就据此提纲挈领讲要点,然后分组讨论,最后一组组上去宣讲观点论据,让其他组派人攻讦。

一堂课下来收获很复杂,很有趣、自己口语太烂、思路打开了、双基的东西没底、被迫找材料看、阅读快了、做梦用英语了….

课后的Webber也很奈斯,有意识跟每个不同国家的同学吃饭,在课堂边边聊边吃工作餐,天南海北,跟我聊蒋介石的德国顾问,饶有兴致。那天在长岛城的最高处,望见联合国有留学生抗议美军轰炸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

那时的沃顿体系还不算是另一座高峰,但已经有耳语,传统课堂授课,扎实的财务训练,沃顿生的干活水平不得了。几十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美国经济更加资本化了,沃顿体系更适应交易,沃顿更牛了。传统行业日渐平淡式微,而高科技与创业的新形势,或许废掉了很多哈佛案例。沃克尔规则以后,委外的矿大批崛起,市场生态也在变化。沃顿体系也面临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的冲击,哪个体系都不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